中班幼師隨筆

中班幼師那么忙,他們抽空都寫了哪些隨筆呢?那么,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中班幼師隨筆,希望你喜歡。

中班幼師隨筆篇一

最近一段時間時常陰雨綿綿,小朋友很少有機會到戶外活動,我們期盼著天氣的好轉……

今天天氣不錯,我便帶著孩子們來到戶外大型玩具場地上,小朋友一聽要玩大型玩具,別提有都高興了。在對他們提出要求(玩時應注意安全、同伴間互相謙讓、不要在潮濕的地方玩……)後,此時的孩子就象離弦之箭,跑著去找自己喜歡的玩具:有的玩蹺蹺板、有的玩滑梯、有的則幾人一組在草地上追逐……。孩子們玩得十分高興,突然間,**和xx為了一個鞦韆爭吵起來,**拽著xx嚷道:“我要盪,讓我盪!”xx則死死抓住鞦韆兩邊的繩子不肯鬆手,大聲地喊道:“不讓,就是不讓!”口角逐步升級,愈演愈烈,兩個孩子面紅耳赤地扭成一團,大有不達目的,絕不善罷甘休之勢……。眼看他們之間的矛盾逐步升溫,我迅速走了過去:“你們怎么了?”**說:“我先搶到鞦韆,他非要玩。”xx馬上說:“我也想玩,可她不讓我玩?”他們的爭吵引來了許多同伴的圍觀,我於是讓小朋友為他們解決此事,有的幼兒說:讓他們輪流玩。有的說:誰先選的誰玩。涵涵提議:“兩人一起玩,一個推一個盪,然後再交換。”她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和xx聽了也點了點頭,xx說:“你先盪,我來推。”**說:“好的,我玩一會兒給你玩。”於是兩人又高興地玩了起來。

在幼兒的世界裡,這類衝突事件可謂屢見不鮮。碰到這類情況時,我們應了解事情的經過,針對情況作出正確的處理,中班的孩子雖然年齡較小,但他們也有一定的是非判斷力,遇到"衝突"時,我們可引導幼兒採取協調的辦法,放手讓孩子自己來面對和處理問題,同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建議,從中加以引導,讓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相互協調,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中班幼師隨筆篇二

最近一段時間時常陰雨綿綿,小朋友很少有機會到戶外活動,我們期盼著天氣的好轉……

今天天氣不錯,我便帶著孩子們來到戶外大型玩具場地上,小朋友一聽要玩大型玩具,別提有都高興了。在對他們提出要求(玩時應注意安全、同伴間互相謙讓、不要在潮濕的地方玩……)後,此時的孩子就象離弦之箭,跑著去找自己喜歡的玩具:有的玩蹺蹺板、有的玩滑梯、有的則幾人一組在草地上追逐……。孩子們玩得十分高興,突然間,**和xx為了一個鞦韆爭吵起來,**拽著xx嚷道:“我要盪,讓我盪!”xx則死死抓住鞦韆兩邊的繩子不肯鬆手,大聲地喊道:“不讓,就是不讓!”口角逐步升級,愈演愈烈,兩個孩子面紅耳赤地扭成一團,大有不達目的,絕不善罷甘休之勢……。眼看他們之間的矛盾逐步升溫,我迅速走了過去:“你們怎么了?”**說:“我先搶到鞦韆,他非要玩。”xx馬上說:“我也想玩,可她不讓我玩?”他們的爭吵引來了許多同伴的圍觀,我於是讓小朋友為他們解決此事,有的幼兒說:讓他們輪流玩。有的說:誰先選的誰玩。涵涵提議:“兩人一起玩,一個推一個盪,然後再交換。”她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和xx聽了也點了點頭,xx說:“你先盪,我來推。”**說:“好的,我玩一會兒給你玩。”於是兩人又高興地玩了起來。

在幼兒的世界裡,這類衝突事件可謂屢見不鮮。碰到這類情況時,我們應了解事情的經過,針對情況作出正確的處理,中班的孩子雖然年齡較小,但他們也有一定的是非判斷力,遇到"衝突"時,我們可引導幼兒採取協調的辦法,放手讓孩子自己來面對和處理問題,同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建議,從中加以引導,讓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相互協調,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中班幼師隨筆篇三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老師,在生活中關注幼兒的各種表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孩子突然哭時,(很多時候孩子是用哭來求助)作為老師的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孩子怎么啦?怎么會哭呢?然後就著急地詢問原因,以便及時幫助解決孩子遇到的各種事情。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豐富,他們不斷在摸索、嘗試自己獨立,逐步擺脫對別人的依賴。只有在不斷的觀察中,才會發現孩子的各種情緒,以及他們稍微小小的一個動作,你知道它是代表什麼意思,知道如何去幫助他們,這都要靠平時的觀察。

在我們帶班的過程中,經常可能會碰到一些與眾不同或表現為與集體格格不入的幼兒,在這時我們應當在一日生活中的盥洗,進餐,清潔,睡覺,鍛鍊,遊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的理念,關注幼兒的表現,實施指導策略。發現有問題,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反饋,讓家長放心,並願意和老師一起分享大家平日中觀察到的種種現象,加深對幼兒的了解。

在我班就有著這樣一位幼兒,他年齡稍微比其他幼兒小點,平時的表現也很棒。但是只要在他做錯事的時候,他的倔脾氣就來了,無論老師怎么哄,他就是理都不理,有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也無可奈何。但是在長時間的觀察下,我發現到了他對於新知識特別能接受,多鼓勵多表揚,他的倔脾氣就不會常常鬧出來,這樣他很快能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種種知識。這僅僅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通過這個小小的例子就能告訴我們,觀察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不僅僅是在學習中,在一日生活環節中,我們要懂得善於時間善於利用這種空間,來觀察幼兒在什麼情況是什麼反映,不應該在發生事件之後在來反思,這樣對於幼兒來說他得到了一個好老師,對於家長來說他可以放心的把孩子交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