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歷史

消費者維權運動,指的是在近、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消費者為爭取社會公正,維護自身權益,與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進行鬥爭的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

最初,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一些企業無視消費者利益,生產和銷售劣質產品,使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如美國就曾出現過在食品和藥品中加入有害物質,危及消費者健康和生命的事件。正因為如此,有人提出了對食品和藥品進行檢驗的主張。在與商家的較量中,廣大消費者逐漸達成了共識,要與損害自身權益的行為進行鬥爭。同時,他們也認識到,單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與有組織的企業對抗的,必須組織起來,團結才能產生力量。於是,消費者維權運動應運而生。

1898年,世界第一個消費者組織在美國誕生。1936年,全美消費者聯盟成立。二次大戰以後,各種反映消費者利益和要求的組織在一些已開發國家相繼出現。在此基礎上,1960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宣告成立。之後,消費者維權運動更加活躍,許多開發中國家也建立了消費者組織,使消費者維權運動成為全球性運動。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這是基於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於1962年3月15日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甘迺迪提出這四項權利,以後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同時,選擇這樣 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各國消費者組織的合作和交往,在國際範圍內引起重視,推動保護消費者的活動。正如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主席羅達房.帕金所說:"人民的交往,產品的交換,技術和通信的活動等等,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全球範圍內考慮並行動。"她又說:"每個國家的消費者組織應列入世界範圍的為消費者權利的保障而鬥爭的行列。"當這種鬥爭每天繼續下去的時候,我們在每年選擇一天,讓各方面都能聽到我們為消費者而發出的聲音,並且獲得為未來的任務而努力的精神動力。

我國消費者維權運動的發展過程和現狀;

1983年5月,河北省新樂縣(現新樂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成立於1984年,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成為其正式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