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的作文400字:知足常樂真好

有一種知足,叫知足常樂。的確,知足常樂是一種富足的快樂,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快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知足常樂的作文,供大家參閱。

知足者常樂也

在我小的時候,爺爺就對我說:“一個人要學會知足常樂!”是呀!就像爺爺,他是在大學學農業的,畢業後分配到省農科院工作,爺爺經常在水稻田裡與泥水打交道,與農民打交道,就是為了我們每天吃飽喝足,可我的爺爺從不計較名利,發奮研究雜交水稻的優質,高產,可我的爺爺總是十分樂觀,這就是知足常樂——一個人要學會滿足,就會永遠快樂。

當你在乏味,厭煩或愁悶時,世界上還有更多比你苦的人,只要作比較,你的厭煩會馬上輕減或消失,如果我一分錢也沒有的在太陽下走著,我最大的希望只是一張公共汽車票的錢,當我在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我最大的希望只是能美美的睡上一覺。

我也明白,一個人滿足自己的願望後,就還會有第二個,也許以後還會有更多更大的願望,沒有一個人會認為他(她)在生活中已經不缺少什麼,總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變得更好,每個人都不免有厭倦,煩悶和不滿足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把自己構想到一個更沒希望,更辛苦,更困難的境地。幸福是需要比較的,它沒有止境,沒有標準,只是看你對它的了解有多深。

當然,我們要時常不滿足自己的現壯,才會拿出更多的智力和體力,才會有更多的創造和發明,去求得更大的進步,但從壞的方面說,一個人如果只是消極的對生活不滿意,消極的厭倦和抱怨,那就只能說對自己幸運的忘恩負義。

學會知足

昨天我去看望生病的外婆。一進入那黑壓壓的房間,模糊地看到了外婆痛苦地倚在床邊,瘦骨嶙峋的身軀,一時無語、凝噎。放假那愉悅的心情頓時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心情。我轉過身,深呼一口氣,慢慢地走到院子裡。明媚的陽光迫使我眯著眼睛,鄒起眉頭。

驀然回首,“知足常樂”四大金色文字映入我眼帘。我緩緩的轉身,望著嵌在大門石碑上的隸書――知足常樂,我想起了這次話題作文的材料: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裡,一隻在野地里。籠子裡的老虎三餐考試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和安逸。最後互換了位置,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

原因可想而知,一隻因飢餓而死,另一隻因憂鬱而死。也許很多人會笑話這兩隻老虎:明明活得安逸自由,卻不足,硬是覺得別人的糖比自己的甜,結果被對方的糖噎死了。動物既如此,何況是人呢。

著名作家劉墉對人類的貪婪本性看到了及至:旅客車廂內擁擠不堪,無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塊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位置做就好了;……直到有了臥鋪的人還會想:這臥鋪要是包廂就好了。

有位置的站著,有座位坐著,有臥鋪躺著,這是多么好呀,但人卻總喜歡不停地向上爬,在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也一直想著,這多影響心情啊。為何不歡喜著:我有地方站,我有座位坐,我有臥鋪躺?!

小時候,當我已經拿到了一個月餅後,仍不知足地哭鬧著,因為我想再要一個。奶奶會和藹地說:“乖孫女,你哥哥姐姐們有的沒有,有的才只有一半,你都拿了一整塊了,還不知足啊!應該高興了。”

知足才能快樂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春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語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還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沒有的,只會令自己鬱悶,自尋煩惱。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卻在追尋的過程中喪失了原本的快樂,即使後來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樂的,何苦呢?很多人為了名利放下親情、友情,等到後來才明白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這些都已經消逝,再找不回來了,因此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常悲,因此我們不要不知足,否則只會令自己後悔。

知足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你會學會知足,同時,你也會快樂起來。唐伯虎曾寫下“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還記得那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嗎?“你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話,即刻就斷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傷過,低徊過,但他最後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勾欄瓦肆之地淺斟低唱,追尋自己的內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卻成就了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就會快樂的。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得帶著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擁有多少珍貴的東西,怎么會不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