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講:作文教學對教師動機和情意的要求

乙:聽說我們準備討論作文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心理,一些教師產生了疑問:作文的主體是學生,怎么還要研究我們教師自己的心理呢?袁老師,我們就先從這個問題說起吧。

甲:好。根據資訊理論的觀點,教學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信息流通”。在這一流通的過程中,教育者不僅將知識的信息,而且將人格的信息傳給了學生。因而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既包括了對各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影響,也包括了對人格的學習影響。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經驗都表明,教師以自身的行為舉止和心理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對於兒童優秀心理品質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兒童作文是兒童語文的知識技能、思想水平、認識能力以及其他種種心理品質的綜合反映。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心理品質對兒童的影響,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研究兒童作文心理的發展,就必須研究教師的心理。

乙:袁老師,今天,我們是不是就從對兒童作文心理發展的影響這一角度,集中討論一下,一個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

(一)正確的教學動機

甲:那我們就先談談“教學動機”吧。

教育心理學指出:教師的正確教學動機是促進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兒童進步、成才的內在動力。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心甘情願地為人民的教育事業,為教師職業獻身是教師最重要的心理品質。這是教師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本質的因素,舍此,一切都無從談起。對於國小語文教師,在這最重要的教學動機之下,還有許多心理活動都是教師教學動機的重要構成因素。這其中主要是興趣。

乙:從對學生作文心理發展的影響來看,語文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興趣呢?

甲:首先,我們語文教師應具有廣闊的求知興趣。

這是語文教師教學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於擴大視野、有助於獲得廣博的知識。我們知道,兒童作文是練習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所作和所思所感,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兒童在渴望了解生活中的一切並積極尋求自己在生活中、想像中碰到的所有問題的答案。因此,語文教師自己所學的知識決不能只限於語文。本行之內的語法、修辭、邏輯、文學作品、寫作理論固然要多加鑽研,此外還應多讀些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書;語文與藝術有許多聯繫,語文教師對音樂、美術、舞蹈都應有所接觸,要成為一個“雜家”,做到興趣廣泛、一專多能。只有教師自己有了廣闊、深厚的求知興趣和因此而獲得的多方面的知識經驗,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滿足兒童的求知慾,激起兒童作文的動機。

乙:是啊,我們知道,兒童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具體的人。他們各不相同,他們的思想、情感隨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從多方面去關心影響學生,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並注意觀察、分析、掌握兒童學習活動的情況,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導。這些工作的開展也都要求教師本人具有廣闊的求知興趣。

甲:心理學研究還表明,對作文教學的濃厚興趣和讀到充滿孩子童趣的文字而感到無限的樂趣和欣慰,並為追求這一情緒而勤奮工作,這是推動語文教師創造性地完成教學工作的重要內驅力。

這種對兒童作文活動和作文教學的興趣應該是語文教師興趣的中心。實踐告訴我們,凡在作文教學中作出成績的教師,無不在這方面具有濃烈的興趣。這種興趣不僅促使教師深人兒童、了解兒童,隨時隨地關心兒童的身心發展,認真地研究兒童作文心理發展的規律,並且促使教師津津有味地鑽研作文教學,充滿熱情地從事作文教學,精益求精地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

乙:事實正是這樣。我記得,當孫華琴、楊景賢幾位老師深入孩子,發現不少孩子由於條件優裕、生活懶散、作業拖拉,為了讓孩子能感受到改革時代飛速前進的步伐,能從中領悟到時代對人們提出的要求,進而發現自己的不足,萌發改正缺點、積極進步的欲望,她們精心設計了一次富於時代特色的作文訓練。

孫老師、楊老師引導、組織學生拎著錄音機走出校門,到軍營、街道、機關、工廠去採錄各種聲音,去感受時代的節奏。孩子們在採錄過程中不僅耳聞,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經歷了作文過程由“物”到“意”的轉化。活動後,兩位老師又組織學生交流感受,練習作文,引導孩子經歷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轉化。

甲:從寧老師舉的這些教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作文訓練已經同班隊教育活動溶為一體了,它富於時代特色和創造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乙:孫老師、楊老師多年從事作文教學,熱愛作文教學,所以,他們在實踐中勇於探索創新。這次習作訓練也正表明,只有教師對作文教學有著濃厚興趣,才能以自己的知識、求知慾望、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去影響、激發、喚起兒童的求知熱情,使兒童把作文當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相反,教師自己對作文不感興趣,懶於組織開放型的作文活動,僅把自己了解的一些讀寫知識教給兒童,讓他們去死記、硬背、套作,在沉重的壓力下去完成作文。那就只能造成兒童消極的情緒,使他們把作文看成是枯燥的令人討厭的事情。

甲:你說得對。

在“興趣”以外,力求在作文教學上不斷進取,不斷獲得新的成就,教師的自尊心、榮譽感也都是教師正確的教學動機的重要構成因素。

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確是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一篇學生作文的發表、獲獎,一篇作文教學論文的問世,一次作文教學實踐的成功,一次作文教學經驗的介紹,都會使教師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成就、威望的需要得到滿足,並期望著通過努力,下一次獲得新的成功。

(二)豐富的情感和堅強的意志

甲:寧老師,關於正確的作文教學動機就先討論到這裡吧。下面讓我們再就情感、意志來談談作文教學中的教師心理。

乙:教師的豐富情感和堅強意志對於激發兒童作文動機,促進兒童作文心理的發展,塑造兒童靈魂,的確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就情感而言,教師情感的主要特點究竟是什麼呢?

甲:對學生誠摯的熱愛,是教師情感生活的重要方面。它跟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榮譽感有關,也與對教育工作的濃厚興趣有聯繫。

樂於獻身教育事業的教師總是把培養下一代新人的神聖職責與關心愛護革命幼苗的真摯情感融在一起,傾注在廣大兒童身上。他們熱愛兒童,在與兒童交往中得到歡樂,善於和兒童友好相處,體貼兒童的歡樂與憂愁,了解兒童的心靈,任何時候也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兒童。

乙:對這樣的老師,兒童容易受感動,容易發生肯定的情感反應,並樂於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傾吐衷曲,接受老師的教導和勸告,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積極向上。這就是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吧。

甲:是的。教師對兒童的愛,集中表現在期望兒童成才。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實驗清楚有力地證明了一個規律——

乙: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就是人們常提到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甲:對!這個著名的“期待”實驗清楚地證明:如果教師具有一顆摯愛的心,對兒童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兒童必然會產生喜悅、愉快、朝氣蓬勃、煥發積極向上的信心,也必然會激發兒童的求知慾望,增強兒童的學習激情。

乙:在實踐中,我們也會看到,熱愛兒童的教師,對兒童的嚴格要求將會使兒童倍感老師期望他成才之情的真摯、深厚。這種感受又將促使他自我激勵、奮發前進。

甲:語文教師對祖國大自然、社會生活及藝術作品的審美情感;在任何場所表現出來的真摯而正確的道德感;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理智感,對培養兒童相應的情感,發展兒童作文心理也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乙:教師的情感對兒童的感染作用,除了通過日常生活中和兒童接觸的方式外,主要是教學。教師情感對兒童的感染力的大小,不僅與情感的傾向,真摯和深刻程度有關,而且還決定於教師表達情感的方式和方法。

甲:教師對情感表達方式的選擇,在客觀上要受兒童年齡特徵,個別心理特點的影響。對國小生來說,容易激起他們情感共鳴的,是充分表現教師情感的語言和表情姿勢。

乙:從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慈祥、和藹可親的面部表情,溫和、誠懇的語調,會使兒童產生積極的肯定的情緒體驗。而作文教學心理研究告訴我們,重視作文教學中的情緒生活,培養兒童積極的寫作情緒正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甲:有位心理學家曾列舉過這樣一個公式:感情的全部表達=7%言詞十38%聲調十55%面部表情。可見,教師溫柔、慈祥,和藹可親的面部表情,溫和誠懇的聲調,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乙:馬卡連柯也很重視教師表情的作用。他曾舉例說,只有教師學會用15至20種不同的口氣說“到這裡來”時,只有當他學會在面部、姿態和聲音方面做出20種細緻差別的表情時,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教師。我們應從中得到啟示。

甲: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動機、情感對兒童發展的影響還有另一種情況:如果教師期望學生進步,成才之心過於迫切,對自己的工作質量要求過高,但兒童基礎差,積極性不高,方法不當,因而作文進步不大時,教師很容易產生著急、煩燥的情緒。

在這種情緒狀態下,教師往往急於求成,舉措失度,或對兒童“猛灌”、“硬壓”,背方法、套模式、逼著寫,或越沉代應、供給詞語。

代擬提綱、包辦批改。這不僅不利於兒童作文的提高,而且阻礙作文教學的正常進行,從而影響兒童的進步成才。

乙:一些傑出的教師則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樂觀自信,不急不躁,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對兒童都是寧靜和善,循循誘導,十分注意自己的意志行為對兒童的感染作用。在實踐中,他們還常常通過對兒童要求的堅定性、堅持性,通過自己的沉著、耐心和果斷堅毅來實現其意志對兒童的影響,讓兒童能依*自身的意志力量克服作文過程中產生的種種心理障礙,知難而進,不屈不撓。

甲:你說的對。青年朋友常問我,秦玉蘭、陳常艷、黃克嫻、何秀英、郭紅莉等許多老教師的教學為什麼能給學生留下深刻而久遠的影響?究其根本原因,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