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順應兒童心理培養自改作文能力

葉聖陶老先生說:“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自己改的能力”。我們教師的任務就在於根據兒童自改作文的心理過程、學生自改作文的意識和自改作文能力發展的特點,改革作文教學,努力培養兒童自改作文的意識和能力。

(一)增強兒童自改作文的意識

乙:人的各種活動無不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意識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現實的高級形式,是有目的、自覺的反映。學生自己改作文,首要的是必須有正確的、積極的動機作為內部的推動力,逐步增強自改的意識,從而最大限度地形成自改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甲:根據調查,對於自改作文,國小生心理上有著各種各樣的障礙,有的缺乏耐心,有的應付老師,多數學生抱著輕率的態度,寫完就算,不想修改。總之大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積極的修改動機。所以,要培養學生自改能力,必須從激發自改動機,培養學生自改意識做起,並且要將這一工作貫穿於作文教學過程的始終。

乙:教學實踐表明,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古今中外名人的、本班同學的修改文章的有趣的實例,進行目的意義的教育,培養和激發學生修改的興趣;可以通過正確評價學生自改的成果,激發學生自改的積極性;也可以通過比賽遊戲,激發學生自我完成的願望,等等。這些做法對於培養自改意識都是具有心理學意義的。

(二)遵循認知規律 引導兒童提高認識

甲:學生寫的文章,是他們對客觀生活的能動的反映。所以,修改文章,不是單純地修改文字技巧的問題,不是就文字改文字所能解決問題的。從根本上說,是提高認識能力,發展思維品質的問題。因此,我們指導學生修改文章時,要首先引導學生重新感知那些事物,分析那些事物,從而發現問題。改掉不足。只有遵循國小生的認識規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改能力。

乙:我記得包紅萍老師有一個指導學生自改的實例,倒是挺典型的。

教學片斷一

乙:這個教例是具有典型意義的。國小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不具體。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缺點,我們應該像包老師那樣,啟發他們認識所寫文章的不足,鼓勵引導他們重新觀察所寫的事物,教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觀察方法,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自改能力,改好作文。

剛才那位國小生在包老師指導後,重新仔細觀察,自己修改文章,改後的作文就大不一樣了。

教學片斷二

甲:再譬如,我們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學生從大量的表象中提煉出來的。學生要判斷自己文章的中心正確不正確,明確不明確,也不是就文字改文字所能解決問題的。往往也必須重新感知那些事物,進一步分析所寫的客觀事物。從而提高認識,發現問題,修改中心。

(三)根據遷移規律 引導兒童學習修改方法

乙:要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教學中還必須根據遷移的心理規律,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修改方法。

袁老師,記得在70年代,我曾經聽你上過一節“改作文”的指導課。至今印象都很深刻。

那節課教學的第一步是,教師示範。讓學生從教師的示範中感受什麼是“改”,教師怎樣“改”,思考為什麼這樣“改”,激發學生要求“改”的願望。

教學片斷三

乙:通過老師示範改作文,孩子們都感到文章這樣一改,條理更清楚,讀起來也順當多了。改作文,有意思!同時,他們也初步懂得了怎么檢查,怎么改。

國小生是善於模仿的,教師示範改作文為“改”的知識、技能的遷移奠定了基礎,對提高學生自改能力是很有作用的。

甲:教學的第二步是,組織討論,指點學生學習改,讓學生在參與集體改作文的實踐中練習改,這不僅有利於發揮遷移的作用,使學生掌握改的方法,而已進一步調動了學生自改的積極性。

教學片斷四

甲:老師從自己示範改,組織集體改到指導學生各自獨立改,如同教小孩學步,既細心攙扶,又逐步放手,正是較好地運用了學習遷移的規律,使其發生積極影響,這對培養學生自改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乙:從學習遷移的規律看,作文指導課上,經常進行怎樣立意、怎樣選材等等的指導;作文評講課上,教師宣讀的範文,集體的評論等等;閱讀課上,經常進行的概括中心,劃分段落直至用詞造句的一系列基本訓練,這些都會因遷移規律而對學生自改作文產生一定的作用。如果我們思想上明確這一點,又善於運用遷移規律,我們的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甲:注意分配是注意的品質之一。修改一篇文章,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國小生還不善於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修改文章時,常常顧此失彼,丟東忘西。有時顧了中心,忘了層次,有時顧了具體又忘了中心。為了避免這一缺點,讓學生逐步掌握修改的要求,我們還應當運用注意分配的規律,指導學生作文修改的實踐。

乙:一般說,老師們對這一方面都比較注意。譬如,一個階段、突出一個修改重點,不要求面面俱到。等這一重點的要求基本能熟練掌握了,再轉入另一個重點。每一篇作文的修改,則根據這次作文的要求,確定一個修改重點。包紅屏老師對那個國小生的指導就是集中抓住了一點——寫具體。

甲: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把修改文章的要求分解為幾條,指導學生檢查、修改文章時,一條一條地檢查、思考、修改。這樣,目標明確、注意集中,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乙:剛才我們列舉的那堂課也正體現了這一點。她安排學生修改幾個片斷總是要求學生依次檢查:寫了主要內容沒有,層次是不是清楚,再逐句推敲用詞是不是恰當。可見,老師是考慮到運用注意分配規律的。

甲:我們培養學生自改意識和能力,最終目標,就是要使學生們逐步養成“自改”作文的良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一些老師要求學生“作後必改”,每次作文後,至少讀兩遍,發現問題,修改毛病。有時,還要求學生對記憶不清楚的內容,再去實踐,重新觀察,然後再反覆修改。實踐表明,這些措施對培養學生“自改”習慣,都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乙:心理學研究表明,由於年齡特點所決定,國小生往往不太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嚴格要求,堅持不懈,使修改文章中的那些要求、方法,通過反覆練習而鞏固下來,逐步變成學生實際需要的行動方式。袁老師,我們今天的討論,是不是就先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