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講怎樣修改文章

第二十五講 怎樣修改文章(之二)

上一講講了文章內容的修改,下面繼續講語言的修改。作文的語言通順不通順,有沒有病句,是作文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標準。語言不通順、病句較多,不僅使別人感到你的作文語言不合格,而且也要影響別人讀懂你作文的立意、內容,損失將是成倍的。作文的語言有沒有文采,有沒有佳句,又是作文優秀不優秀的重要標準。假如你的作文很有文采、裡面又有一些叫人稱道的好句子,即使內容差一些,也會得高分的。所以修改作文時,一定要注意修改語言。

語言的修改有兩個層次:一是“從零下到零”,修改有毛病的字、詞、句子;二是“從零到零上”,把字、詞、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一、字和詞的修改

字的修改主要是改錯別字(包括標點符號),這個問題這裡就不多講了,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這是修改作文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

使用不正確的詞的改正,放在修改病句裡面一起講。這裡主要講一講怎樣把詞“從零改到零上”。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句子:

①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 老拴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拴;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走了。嘴裡哼著說,“這老東西……”

②那人便焦急起來,說道:“怕什麼?怎的不拿!” 老拴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拿過燈籠,一把拿下紙罩,包了饅頭,交與老拴;一手拿過洋錢,數一數,轉身走了。嘴裡低聲地說,“這老東西……”

①是魯迅先生在《藥》這篇小說里寫的,②是把①里的一些動詞換成了別的動詞。你們看,魯迅先生這段文字的生動、準確、形象是不是都給改沒啦?反過來說,假如先有第②句,請魯迅先生來修改,改成第①句,修改效果有多好呀!我們就要這樣地來修改作文里的詞語。在修改中要特別注意:

1、使用不同詞語表達同一語義的問題。有的意思,使用不同的詞語都能表達出來基本語義,但表達效果卻有不同。大家都知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春風又過江南岸”、“春風又到江南岸”這個例子吧,“綠”、“到”、“過”是不同的詞語,表達效果一樣嗎?

2、近義詞語的使用問題。上面舉的那個例子,兩句話里不同的詞都是近義詞,但使用效果就不一樣。下面是一位同學的《十字路口的老人》裡面的一句話:

紅燈亮了,那個(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騎車一下子沖了出去,老爺爺(幫助警察維持交通秩序的老人)喊他他像沒聽見似的,老爺爺就衝過去攔阻他,但沒有攔住,這時,前面正有一輛汽車快速通過,非常危險,老爺爺不顧自己也有危險,又大步沖向前,到底把那個人攔住了,看的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這句話里,有三個“沖”字,連續使用顯得單調、不準確,應當修改。修改後是這樣的:

紅燈亮了,那個人騎車一下子竄了出去,老爺爺喊他他像沒聽見似的,老爺爺就衝過去攔阻他,但沒有攔住,這時,前面正有一輛汽車快速通過,非常危險,老爺爺不顧自己也有危險,又大步跨向前,到底把那個人攔住了,看的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三個“沖”字,一個改成“竄”,一個保留,一個改成“跨”,效果是不是好多了?

如果僅僅修改一個詞效果還不夠理想,就要考慮增詞或者刪詞,比如這個例子裡的“又大步跨向前”,如果把“大步”刪掉,改成“一個箭步”,效果就更好了。

二、句子的修改

句子的修改,主要是修改病句,這是“從零下到零”的修改,還要努力使用一些修辭方法,這是“從零到零上”的修改。

1、修改病句

國中同學應當會自己修改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誤用虛詞、近義詞、語序不當等病句,還應當會修改成分多餘、不合理重複、前後矛盾、不合邏輯等病句。

我們看一看下面幾個例句,體會一下病句的修改:

① 那件往事又徘徊在我的腦海里。(往事—徘徊搭配不當。)

② 當我和媽媽走上天橋時,望著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動。(“都非常激動”前缺少主語“我們”。)

③ 我已經知道人生的艱苦和挫折,成長的道路總會是坎坷不平的。(“挫折”應當換一個更合適的近義詞,改為“坎坷”,再把“艱苦”改為“艱辛”,把後面的“坎坷”改成“崎嶇”。

④ 這是一個綜合的例句:

開始講新課了,他把每一道題像一個故事似的,講到扣人心弦時,還會手舞足蹈地舞蹈一番。每當出練習題時,他更是興奮,總是和我們一起討論,課堂氣氛輕鬆而融洽。

這段文字中有成分殘缺得的地方,有搭配不當的地方,也有語義重複的地方(大家自己來找一找)。改成下面的樣子,看怎么樣?

開始講新課了,他把每一道題,都講得像一個故事似的,吸引著同學。講到扣人心弦的地方,還要手舞足蹈地比畫一番。每當指導我們做練習題時,他更是興奮,總是和我們一起討論解題的思路,師生之間極為融洽,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病句能不能修改好,主要看你平時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怎樣。從這裡大家可以體會到,作文是語文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基礎知識、閱讀、作文是相輔相成的,一定不能脫離語文課來提高作文水平。

2、“矯枉不能過正”,或者說“過正一定要矯枉”

有一些同學為了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更透徹、更有效果,在語言上常常出現“過正”的毛病,把話說過頭了。有時是在行文中寫出來的,有時是修改時改出來的。比如,為了說明生活和作文的關係,有人寫道:

生活離不開作文,作文離不開生活。

這句話,用語法分析,不是病句,但是仔細一想,說得過分了:作文離不開生活沒有錯誤,生活能離不開作文嗎?如果生活離不開作文,那許多不會寫作文的老爺爺老奶奶該怎么辦呀?

再如,有的同學在敘述一些事情時,常常把人數寫得過分,有這樣一句話:

現在中學生都忘記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卻把好朋友的生日記得清清楚楚的。

確實有這樣的中學生,但是絕對不是“都忘記”,“都”代表著百分之百,那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