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論文:我心中的秦始皇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是《過秦論》對秦始皇的描述。有許多影視作品,都將秦始皇視為一個兇殘暴虐的反面角色。就連相對客觀的《史記》,在《陳涉世家》中也透露出對秦始皇剝削百姓,大興土木的厭惡。然而,無論再怎樣描述他的殘暴,也無法否認他是一個極有能力的君主。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不斷地爭論秦始皇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至少在我心中,秦始皇是功大於過的。

一提到秦始皇,許多人會想到“焚書坑儒”這個詞,後世的學人恨不得將他掘屍鞭之。然而這幾乎成為鐵的事實,真的是秦始皇所為嗎?且待我一一分析。首先是焚書。焚書,即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私藏的《詩》《書》等。這裡需注意,並不是將全部的書燒毀,無論秦始皇出於什麼理由,他還是讓《詩》,《書》得以保存至今。用朱熹的話說,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這比在那場十年浩劫中損失的書籍著實要少太多了。我們都知道,秦朝時代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等各家爭相齊放,而秦朝採用的是韓非子的法家之說。焚書是為了統一天下思想,如此,一個國家才能真正統一。這種法治思想在我們當今社會仍在延續。作為一個有才能的統治者,統一思想是絕對必須的。漢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目的與秦皇完全相同,只不過一個是“硬暴力”,一個是“軟暴力”。而得到的評價卻太不相同,實在想為他鳴不平啊。

至於“坑儒”,觀點就更五花八門了,首先我想說,我們對任何一種思想學術都不能用絕對的好壞來說明。幾千年來,人們已經不自已地將儒學看作是“好”的學派,正統的思想。這使人們對“坑儒”格外反感。《史記》中原文中寫的是“坑術士”,後人多解釋為,秦時的儒士與術士多混為一談,這裡的“術士”便是儒士。而事實上各史上記載各不相同,甚至有完全沒提到坑儒的,如此解釋未免太過武斷。另有觀點認為,此術士是“江湖術士”的術士,可能是指觀看天相,占卜算卦的陰陽術士。總之無論怎么看,《史記》中記載的史實缺少細節,且很多因襲《說苑·反質》的傳聞,並不完全可信。因此,“焚書坑儒”這個記載,並不完全可信。且天下的統一為歷史大勢所趨,即使“焚書坑儒”真實存在,也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所以我們不能將所有的標籤都貼在秦始皇身上。

“大興土木”這一詞用在秦始皇身上確是恰當。比如長城,阿房宮,鹹陽宮等。有詩歌曰:“秦皇宮,燕王台,高樓坍亂余塵埃;千萬載,君見何人得重來?”說到長城,難免會提到千里送寒衣的孟姜女。奴役百姓,兇殘暴虐……人們若將長城與秦皇放在一起,定會想到這詞。而將長城與勞動人民聯繫起來,則定會是“智慧的結晶”之類。然而古往今來的君主,幾乎沒有不興土木的。埃及的金字塔,新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幾乎大多是為了滿足君主的一己私慾,而秦長城,至少是為了保衛疆土,防止外敵進攻,而且它也成為了中國強大意志的象徵。只是秦皇身邊沒有能進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臣子,定也沒有料到人民的力量能強大到幾乎推翻了他一手建立的秦朝。再說阿房宮,甚至至今都沒有任何實物能證明它真實存在過,目前無從考證。

至於功,這根本不必一一細說了。修靈渠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

或許,秦始皇不是個開明的皇帝,不是個愛民如子的皇帝。然而誰也不能否定他的功績和才能,他“世代最有作為的皇帝”的稱號決不是子虛烏有。

“千古一帝”,世間絕無二人。這,就是我心中的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