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謝弘微說開去

仁,是什麼?從字形來看,仁字由一人兩橫組成。橫指土,兩橫指中土,不厚不薄,正可融生萬物。所以,仁就是人要有中土一樣可融萬物之污、可生萬物之命、可養萬物之靈的美德。也唯有仁人才可以超出平凡眾生,成就自己的不朽與永恆。

仁,也是一個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具有極深刻的內涵。傳統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孔子曾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並基於此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從而奠定了傳承千載的中華文化。

仁,這箇中國儒家信徒所追求的一個至高境界,這個看似深廣而模糊的存在,在謝弘微身上有了極具體而豐富的展示。我們看到了尚處稚齡的謝弘微就懂得審時適境而言;看到出身貧儉的他面對豐泰的金錢,所取唯書千卷;看到生性嚴正的他舉止循禮,事尊長至誠至孝;看到友愛和睦的他口不言人過;看到身為人臣的他居官謹慎,不以片語言及尊上……他用克制私慾、嚴於律己為我們近乎完美地闡釋了孔子口中“克己為仁”的內涵,他也順其自然地因自己的身心修養而被後世傳頌,成為不朽。

“克己為仁”,和太多的至理一樣,對人而言知易行難。

生而為人,自然不免具有種種欲望或渴求。或許這是動物性的一種自然流露,無可厚非。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有時,人的欲望利用得好,也會成為社會前進的一份動力。但人之所以使自身區別於其他生物,使自己不囿於本能,使自己不被天性和欲望驅使,或許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具有自律和自制的能力,人能用理智克制欲望吧?如果只是一味地放任自己,任欲望帶自己向前行進,那么,人與動物的差異,是否就近於泯滅了呢?

子曰:“仁乎遠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大哲人丁尼金說的:唯有自律,能把自己引導向最光明的王國!只有嚴於律己,堅忍不拔,才會成就偉業。

雖然文化背景和敘述角度不同,其中卻有相通之處,那就是克己自律對於人生至關重要。有人說過,成熟就是把自己不喜歡的事也能儘量做到完美。人的一生似乎總是在“我想”與“我應該”之間掙扎,使自己陷入矛盾乃至糾葛。無論是求學還是工作,無論是面對家庭還是置身職場,如果也能做到克己自律,一定能夠發現一片新的天地。

或許你曾經年少輕狂,在懵懂中揮霍了太多的時光,虛耗了不短的光陰,但是,你知道嗎?在加拿大,有一處森林苗圃的牆上貼著這樣一句話:“種下一顆大樹的最好時機是25年前,……第二個好時機就是今天。”今天,就讓我們種下“克己自律”這顆樹苗吧,或許它會在未來的某日參天而起,給我們一片不同的天空,幫我們成就生而為人,立於皇天后土之中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