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影評簡短【五篇】

《只有芸知道》這部影片改編自馮小剛導演的摯友真實經歷,講述的是一段相濡以沫的動人愛情故事。而關於觀看《只有芸知道》電影觀後感及影評,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影評【1】

首先說,馮導把朋友的經歷拍成一部電影,來作為紀念,這樣的動機確實真誠並且讓人動容。

以上是我看明白的地方。

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特別有意思,看的時候完全知道在演什麼,已經不能再明白了,非常明白。但是看完之後回想,發現好像什麼都不明白。

片名叫《只有芸知道》,說實話,到最後我才隱約反應過來只有芸知道什麼,但是知道這些沒有用,除了拍出來的東西,其他我什麼都不知道。

一般來說,觀看電影的過程就是觀眾不斷的去發現的過程。

哪位大師說過,黑澤明吧,說,電影最終形成於觀眾的觀念中。

什麼意思呢,就是,導演給你看的是A,然後你自然會想到B,這個B不用拍出來,觀眾就應該能看明白,而且不斷的認識到B的過程,就是看電影的過程。

如果導演把B也拍了,那這部片子就是囉嗦,節奏不好,對觀眾沒信心,電影語言不過關,總之在技術上有缺陷。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又感悟到了C,那這片子就牛逼了,有意思多了。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有的人感悟到了C,有的人感悟到了D或者別的,那這片子就是牛逼併且富有爭議的片子,有很多解讀的空間。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又感悟到了C,然後專業大牛們總結出來了X,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的領域,這片子就是影史經典。

上面說的這些是電影誕生100多年玩得非常成熟的模式了,甚至可以叫套路。讓人不斷發現,從而形成認知,普通觀眾跟著走肯定能跟上,這已經成了商業片的基本必須。

因為讓觀眾不斷發現,才能讓人產生共情,才能被電影中的生活帶入,才能讓人跟著角色一起使勁,跟著笑和哭。

否則,你也過日子,我也過日子,我看你過日子幹嘛?像郭德綱說的,誰都會說話,你為什麼花錢看我們在台上說,這是不容易的,也是技術所在。

以上是很粗淺的示例,為了說明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有意思在哪呢,導演拍了A,我們明白了A,但是,B的部分是空白!最後也沒有C可以感悟。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就是全部!!

沒關係,真情實感嘛,電影感差一些,真實就好。

可是,我回過頭來想,不明白的恰恰是真實的部分,所以,這種感覺很怪,就是我完全知道我看了什麼,但我完全不明白我看了什麼!!

下面是舉例。

隋東風,窮小子,考上了紐西蘭的音樂學院但是交不起學費,於是送外賣賺錢。然後就遇見了芸,在賭場贏了錢,結了婚,然後到偏僻小鎮兌下來一個餐館,開始開餐館20xx年。

他來紐西蘭是為什麼呢?是為了進修嗎?學費錢賺夠了嗎?不去上學了嗎?什麼東西在驅使他,或者說這個角色的動機在哪裡?不知道,隨著命運瞎出溜,看不懂。

羅芸,家庭不錯,身體不好,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活不過成年,然後到了紐西蘭,在海鮮市場打工,然後遇見東風,嫁了,跟著東風到小鎮開飯館,20xx年。

芸為什麼去紐西蘭?為了打工賺錢?她家庭不是不錯嘛,而且先天性心臟病在這個歲數隨時就死了,她父母怎么讓她出來的?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活不到成年心臟就炸了,根本不能要孩子,她媽怎么還催著東風趕緊要孩子?不想要閨女了?芸心裡是有事,除了自己有病這個事以外,還有別的什麼隱秘的願望嗎?沒看出來,到最後也沒有。所以這個人的動機是什麼呢?更奇怪。

然後片子裡的事基本都是日常的事,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那么日常,所有人物和事情的出現,都是這個人物和事情本身,對情節其實沒有什麼推動,對主人公也沒有什麼影響。

比如女服務員,這個人物很重要啊,基本是他倆去小鎮開飯館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和這兩人人的關係其實也最近,芸最後還託夢囑咐東風去看她。

這么重要的角色,起什麼作用了?如果是個小伙子呢,是個大媽,跟他倆不親近但是服務員工作做的可以,或者這姑娘就是個宅女,沒全世界跑,也沒領養非洲小孩,對他倆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對故事情節有什麼改變和推動嗎?沒有啊,這姑娘怎么寫都行,可以是每個人,做好服務員就行了。所以搞那么多設定,上天入地的,是為什麼呢?

比如飯館裡的惡漢,這傢伙是片子裡少有的打破平靜的點,甚至可以說是最高點,因為觀眾知道芸最後死了,也看到這傢伙有槍,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芸是死於這次槍殺。你看,我們可以自然想到芸的死因就是B這個層面的,觀眾自然會想到的。

結果呢,虛晃一槍,啥事沒有,人走了,而且飯館接著開。這個驚心動魄的事件產生的唯一結果就是,他們跟這個姑娘的關係更好了,僅此而已。那搞這么一下幹嘛呢?就是讓大家誤會一下,你們是不是以為芸被槍殺了?哈哈,不是!猜錯了吧!是這個意思嗎。。

類似的情況不止出現這一次。他們三個去看極光,極光出現的時候好美啊,全場都在驚嘆,儘管是在看電影都驚嘆了一下,你說美不美。然後開始許願。東風很認真的許願,我當時想,是想再要個孩子,這是B的層面,結果沒想到是想再養一條狗。。然後是芸的,沒說,喔,明白了,只有芸知道,埋下了。

後來知道芸是許願飯店毀了,她好逃離這種生活。你想逃離這種生活就跟東風商量啊,那是你老公啊,不行就吵架啊,這才是真的活著啊。另外,你想逃離這種小鎮平靜生活想要去哪呢,有什麼願望呢?不知道,可能只有芸知道,誰也不知道,隋也不知道。

這裡再說一句隋東風,也真夠過分的,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20xx年了大哥!!無間道里當臥底九年就受不了了,你這小飯館一乾就是20xx年,到底賺了多少錢了,賺錢你要乾什麼,你有什麼夢想沒有?!是什麼驅使著你一直做大廚?不明白啊,不知道芸知不知道啊!

好了,飯店著火了,可以離開了,是不是要像那個外國姑娘一樣週遊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呢?不是,是找個地方住下來,然後當社區警察!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社區警察什麼意思,是在某一個片區一直要做下去的那種工作,像電影裡拍的,抄抄亂停車的罰單啊,誰家貓丟了幫著找啊,老太太不認路了給送回去啊,這種。

芸在這個生活階段直接沒露面就給確診了,確實是憋得不行了,這日子再過下去,誰受得了啊。

比如小狗狗,突然的來了,養得好好的,救過芸的命,是他倆的好夥伴,然後沒什麼徵兆的,癌症了,然後就病的要死了,最後安樂死了,很人道,也很難過。這個不用任何情節連線,就單拍一家人養狗,狗特別可愛懂事,最後要死了,就這種情節誰看了都難過,尤其養過狗的人根本受不了,能哭死。

可是,除了讓人哭以外,又對人物有什麼影響嗎,什麼作用都沒起啊。如果他們沒養狗,除了那次芸暈倒了可能更危險以外,其他沒了。但是片子用大量篇幅展現狗的臨終階段,那么細緻,那么全面,用了五個部分——去醫院檢查確診,在家餵香腸,在床上跟他們一起睡覺,送去安樂死,給狗下葬。一般來講,拍確診和下葬,觀眾就都明白了,夠讓人難受了,但是小剛導演全拍出來了,可能還覺得沒拍完呢,其實去了好幾回醫院看病呢。

狗臨終階段用了五個段落,比芸臨終還多。芸是洗澡,然後床上聊天,這兩部分。然後怎么做的手術,怎么多少天沒醒,怎么最後撒手人寰,怎么分了好幾罐骨灰,都沒拍。而且狗有一個特別別致的墓碑,帶著自己的爪印和名字,太暖了。芸只有一束花,對了,狗也有花。看出馮導確實愛狗多一些,真是暖男。

狗的部分再多說兩句。這么掰開了揉碎了用一個可愛小動物的離世來賺眼淚其實算是一種技巧,但不是電影技巧而是心理學上的。

心理學上說,當生理上有反應的時候,大腦會以為心理上也有相應的反應。比如,戀人喜歡在遊樂場約會,當女孩子在過山車上心跳加速的時候,看著旁邊的男孩子,就像心動了心跳加速一樣,大腦會把這種反應等同於好像愛上他了呢這種,男孩成功率就很高。類似高空表白成功率高也是一個原理。

用在電影上,看狗狗離世是很難過的,然後儘可能拉長這個過程,讓難過放大,你就流淚了,讓大腦以為你為什麼而感動了。狗離世就是難過對吧,有說看狗離世我好感動這種變態嗎?

然後,對於看電影,很多時候大家會形成這樣的認知,我看哭了,這就是好電影。我哭了,就是我被感動到了,這還不夠好嗎?這個技巧就見效了。

終於說到林太了,徐帆演的林太真是好,表演純熟到位,開合有度,一口武漢話說得倍兒有感覺,身段、台詞都好極了。而且,重點是,林太這個人物對他倆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所有的重大影響都來自於林太。兩人都租林太的房子,所以他倆能相識、相戀,最後結婚。注意,隋東風咱們不知道,羅芸是有爹媽的,但倆人是在林太家裡辦的婚禮,就他們三個,很有可能是回國辦了婚禮了還是怎么的,都沒拍。

然後結了婚正沒出路呢,林太又給找了個合適的小鎮,還有個合適的飯店正好能盤下來過日子,真是好啊。他倆也真聽話,馬上就去了,按著林太指的路幹了20xx年。他們生活上的大主意,都是林太給拿的。

後來倆人回去了,看林太,林太已經過世了,真讓人難過。可是她的孫女是從哪冒出來的,一直都以為她是孤寡老人,沒想到還是有子孫的。

有意思就在這,導演給咱們看了很多,甚至很瑣碎的東西,然後其他的什麼都不說,然後突然又說了點,但都不挨著。作為觀眾,你能看明白導演給你看的,然後其他的你什麼都想不出來,自以為是想出來的全都不對,過程當中有些觸動甚至感動,回頭看都不知道有啥意義。就大概這么個觀影體驗吧,挺另類的。

本來還想再整體復盤一下,芸到底都知道些什麼,最後怎么一層層的讓大家都知道了的,想想算了,沒必要了。

其實看到最後小剛導演和朋友的老照片時,才真的感動了。對馮導對朋友的這種感情,佩服,很動人。這也是觀影中一個懸著的點,我一直以為是根據馮導自己哪段經歷改編的呢,心裡想馮導一定養過狗,最後還死了什麼的,最後又是想錯了,意外了。

演員的表演不多說了,主要看導演怎么指導,跟演員關係不大。但是黃軒是個好演員,執行力強,這么大時間跨度,這么多造型的變化,這么多心態轉變,這么多情感流露,都扎紮實實完成了,而且大段的英文台詞,騎車、做飯、開車、坐船,一通折騰,撐下來不容易。真心說,他可能很適合話劇舞台。

好吧,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我知道我為什麼去看,馮導的片子基本都是第一時間到影院支持;但我不知道看了什麼,可能像片名說的,只有芸知道。少有的觀影體驗,值得記錄下來。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影評【2】

若說故事,電影的故事簡直算得上平淡無奇,一對華裔夫妻恩愛和諧的一身,郎才女貌天造地設,但是片子的敘事手法卻很巧妙,既不是時間,也不是事件,是那種戀愛敘事。就是你心中住著一個人,於是每到一處你便想起她,遇見故人想起你們相識的那天,同陌生人講起來又只記得她的笑臉,但回憶本身是觸及才會發生的,因此每段回憶都真摯美好,恰到好處。

看片子的過程中,我忍不住想要猜想一些情節,比如女主角如此缺乏安全感是否是因為存在童年陰影,暴力或者其它。然而片子結束才發現,女主芸的一生簡直讓人羨慕到嫉妒,恰好生在了最好的家庭,父母知事明理溫和包容,在異國他鄉恰好就遇到了親切可愛的房東,在需要成家的檔口遇見最完美的人,賭場的運氣來了擋不住,想要一間餐廳就有了,想要一個美麗可愛的服務員她就來了,想要一條溫順乖巧的狗狗,blue就出現了,多么美好的一生呢。而她遇到的男人,幽默風趣,什麼都會做,且能填補她的安全感。

女主羅芸一生大概有最大的兩個缺憾,一個來自出身時早產兒的身份,使得她身體不夠健康,對自己終有一天會死抱有明確的認知。另一個缺憾是她對極光許願,希望餐廳被毀掉,結果願望真的實現了,似乎毀掉了屬於他們安寧生活,讓她對男主抱憾終生。當然無法生育也是一個遺憾,但這個遺憾本身抱憾在生命短暫這個大的遺憾里了。

只有芸知道的關於極光的秘密,飽含了這樣的深情。隋東風深愛羅芸,願意為了她去做任何事情,有羅芸相伴的日子就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日子。而羅芸卻早已經知曉自己會早離開的命運,遇見隋東風之後,她盡己所能努力生活,比自己預期壽命多的那十幾年源於深愛和陪伴。

但羅芸還有一層考慮,她知道半路留下的人將會面對的痛苦,所以並不希望隋東風將自己視作生命的全部意義,若是隋東風不能有自己的愛好和獨立的人格,在羅芸離世,不得不面對分離時隋東風的世界會轟然倒塌,這是羅芸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她不惜許願讓餐館被毀,並不是出於惡意,她知道隋東風願意和她一起生活,但她也希望隋東風能有自己的生活。她雖然希望隋改變,卻不希望以自己的要求去為難他,如果羅芸提出想要搬走,隋東風也會遷就她,但她並不想這樣。

兩個人對彼此的深情是從眼裡冒出來的,在餐館裡相互扶持、相互讚美,在家裡相互依偎和溫存,初見時的試探、曖昧、果敢,一切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一起去看電影的朋友說,就算這個電影只是拍他們兩個人在餐館做菜燒飯鬥嘴也很有趣,也值得看很久,因為幸福的人的幸福真的會溢出來。

梅林達這個角色也很美好,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有追求,那種自信浪漫追去意義,整個人充滿生命力的狀態讓人很難不喜歡。

徐帆老師客串的林太也是個出彩的角色,她個人對愛情的浪漫理解,對這對年輕人的支持關照和撮合,都讓人覺得可愛,尤其是結婚醉酒的一段,說起自己一眼看到寫生的丈夫就情根深種,雖是人至暮年,但便如同郭襄在風陵渡見到楊過那一眼,充滿了少女的嬌俏和柔情,只是林太更為幸運,與所愛之人相濡以沫,相伴一生。

我跟朋友說,好羨慕這樣的愛情,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起伏,也沒有轟轟烈烈紅塵作伴,有的只是靜水深流,溫情脈脈,仿佛他們的一切都順利得不像話,至少是從未有過困頓潦倒,才有多餘的情致去浪漫。但是再轉念一想,事實並非如此。早產,身體虛弱,考不上大學,上不起心儀的學校,為了生活辛苦工作,與最愛的狗狗分別,流產,面對愛人的離去,所有的一切,難道不痛苦嗎?

可是我們能看到的,只有綺麗浪漫的愛情,當愛融入生命,就為所有的辛苦不幸,痛苦迷茫都鋪上了玫瑰色的濾鏡。因為彼此相愛,他們從未對彼此惡語相向,有的是包容、接納、陪伴、理解、支持是,總之是相互給了很多空間和溫暖。而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是,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藝術化的處理是挪不走生活的真情實感的,這才是讓人羨慕和嫉妒的地方。

因為愛著一個人,所以與她所有的一切都溫柔美好,所以即便是面對愛人離世,即便是將愛人的骨灰安葬,即便是一個人生活,也已久那么溫柔美好,隋東風沒有悲傷,甚至沒有明顯的遺憾,因為他們彼此相愛一生,直至死亡將他們分離,不,對於隋東風和羅芸來說,死亡,也從未將他們分離。他將帶著羅芸的期待與愛,繼續美好地為自己而活。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影評【3】

“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我想要的日子。”

真的是很自然的故事,也是我很喜歡的故事。所以一開頭就難免帶著推銷的意味,請多諒解。我急切地想讓大家認可它,記住它。雖然這很難做到。

1、先誇誇與影片內容無關的東西。BGM真的很妙,開頭楊坤的歌聲,結尾譚維維的嗓音,還有彩蛋之後李健的敘述。恰到好處,譚維維的聲線,配上熒幕里撒骨灰的場景還有歌詞,眼淚就這樣再次被撩撥。還有攝影,紐西蘭本就很美,取景更是選的很妙。電影在我看來首先就是要美,畫面美,人物美,這裡的美不是指漂亮或是精緻。而是與主題契合,風格鮮明。這部影片首先在美學上取得了小小的勝利。

2、足夠真實,喜歡一部都是從一個個小細節出發的,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點。讓人想忍不住點頭讚嘆的台詞和表情,構成了90多分鐘的故事。倒敘開頭但卻時間線不混亂,以中年隋東風將妻子的骨灰交還的線索去講述整個故事。

風與雲都是漂浮不定的東西。開始女主一直不幸運,男主一直很幸運。直到他們遇見了彼此,就都變得幸運了。最愛的是他們合租的那一段,東風給羅芸拿回晾好的衣服,收到了“不要亂動我衣服”的紙條。東風洗完髒碗,羅芸看到了“不要留髒碗,會生蟑螂”的紙條。類似這些溫馨的對話,讓我感到溫暖的同時,開始想像自己如果合租的話,會不會也碰到一段緣分。我聽見後排的情侶在說“我看這電影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要合租”。真是可愛又真實的對話啊!可是這一切如果沒有林太的話,又怎么會達成?是她用割草代替房租了是她為夫妻倆找到了未來的方向,是她在結婚當天成為了荒涼的異國婚禮的客人、媒人兼親人。最重要的是,是她在婚禮上發出肺腑之言,讓新婚的男女主珍惜愛情和婚姻。林太這么多年的婚姻全是因為當年那一眼啊!愛情不就是這樣?一次圍繞鯨魚與運氣的賭約,不僅僅是1000塊的籌碼,還是一生的牽絆和守護。

3、這是我第一次自己看電影,我很慶幸是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不會讓人孤獨,因為我周圍的觀眾很少議論,很少拿出手機。我本來還害怕年輕的情侶包圍,結果有好幾對中年的夫妻,還有一些媽媽輩的女人。我想,他們或許帶著故事來,或許想聽一個關於很長時間陪伴的故事。我常說電影不是必需品,但卻是一顆糖,一種不那么貴的快樂處方。無論哭了也好,笑了也罷,總之看過好電影之後總會在激動之後歸於平靜,感受到一點什麼,哪怕只有一點。

我無法也不想將所有的細節都寫出來,但是帶給我的感動是真實的,快樂也是真實的。有意思的是連故事也是真實的,看到片尾導演和主人公的合影時,是我整場最後一次流淚。第一次是第一幕出來的時候,雖然影片才播了不到5分鐘,這是我哭的最快的一次。有人說都是有故事的人看故事才會哭,但是我沒什麼故事,卻也被虐得徹底,這就是編劇的功力了。中國電影一直鮮有佳作,編劇也是很大的問題。我看電影時一直在想著,為什麼這些看似平平淡淡的細節和故事變得不一樣了?別的電影裡也常常出現的場景怎么就不同了?這是我要探究的問題。

最後要珍惜的話不必多說了。有希望就好。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影評【4】

紐西蘭有大片的綠色,燦爛橘黃的日出與夕陽,夢境般的層層霧靄,還有異國他鄉旅人們道不盡的故事與感傷。

在流量、票房、口碑統領影視江山的時代里,充滿導演個人化的表達作品往往充滿爭議,更何況說的是朋友的故事。可朋友的故事,沒有小說里的精雕細琢、沒有戲劇里的起伏衝突,而那份平平淡淡,才歸於我們對生活的認識。

人的成長在於敢於相信,甚至願意去相信許多虛構的事物,從中或是找到慰藉、或是尋求共鳴、或是一解苦悶,時間一久,突然發現真實平淡的東西索然無味,就像習慣了品嘗酸甜苦辣,卻忘了水的清冽。

馮導也挺不容易的,為了把這杯無色無味的水舒舒服服地灌給大家,讓紐西蘭給它上了色,通過穿插敘事和冷笑話給它調了味,但本質還是我們生命中那份無可或缺的真實感觸,慢慢才發現,其實離不開它。

故事基本是按照倒敘的方式進行的,從隋東風踏上一萬五千公里送小芸回紐西蘭,重走他們一起走過的路,到定居小鎮租下屋子開餐館養狗狗,再到最初的相識相愛。這是個看起來似乎千千萬萬人都可能有的故事,普通人也會擁有美滿但抱有缺憾的愛情,會完成愛人的遺願,帶她回他們最初相遇的地方。但徐帆的眼淚和寥寥的幾句台詞,讓我們看到了這部愛情電影背後深藏的脈脈溫情。

婚姻是相伴,是習慣,是忍耐。我們從片中看到的不是轟轟烈烈、曇花一現般的熾熱情感,而是婚姻里對愛情的堅守。有人說,時間久了,婚姻不過變成親情,但隋東風和羅芸卻愛了一輩子,林太還能時刻念叨林先生的愛意,回憶起那一眼、那個瞬間。

“半路留下來的人,苦啊。”前半生他們無所保留去愛,後半生拼盡全力去憶。婚姻里,總有人要先白頭,總有人要先離開,《只有芸知道》說的是兩個人的故事,小芸離開了,只有她懂隋東風曾經的喜怒哀樂,說的也是每個人的故事,你或者她先走了,只有彼此銘記,專屬於你們的故事。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影評【5】

這部電影帶著很多硬傷呈現在觀眾面前,故事七十分,表現六十分,演技四十分,竟然讓我走出影院抹乾眼淚沒有像“相愛相親”和“地久天長”一樣破口大罵,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好像掌握了馮褲子和他身邊一干人等的心路歷程。也好像越來越明白為什麼中年之後的馮小剛喜歡用黃軒,黃先生有一副大陸男演員罕見的乾淨笑容,雖然時常表情生硬,比那些假做苦大仇深,假做風流倜儻,假做堅強隱忍的強。海岩,王朔還有我,都說過中年人的愛情是髒的,不見得非常骯髒,但至少都蒙了塵。馮褲子就是這老幾位老師的乏走狗和精神上的忠實信徒,欣賞有難得乾淨笑容的黃軒並不奇怪。

故事開篇註明是由真實故事改編,馮小剛摯友張述夫婦的故事主要發生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和溫哥華,電影的場景被搬到鈕西蘭,總讓人懷疑劇組得到紐西蘭旅遊局的特別獻金。楊采鈺的英文真不像上過哥倫比亞大學,徐帆的武漢話真不像來自湖北,紐西蘭的風吹草低現牛羊很真實,北京街景用濾鏡都濾不掉的霧霾也很真實。

毛利人民歌改編的主題歌之所以動聽,因為那裡面有人類樸素的情感,無論是填充何種語言,縈繞在何人耳畔,盤鏇在何地上空,奧克蘭,惠靈頓,溫哥華,多倫多,洛杉磯,舊金山,餘味都是一樣的。這些人可能是隋東風,羅芸,劉峰,苗苗,秦奮,梁笑笑,王薄,王麗,韓冬,小芸,劉元,李青,可能是矮大緊口中的崔大師,還可能是那些大理麗江雷波開客棧的朋友夫婦情侶們,他們在那裡,在那裡相依為命,從天涯孤旅到天涯眷侶,他們的人生不需要定輸贏。可誰不怕成為後走的那一個呢,苦啊!

田園牧歌的生活不接地氣,賭場一夜暴富不合常理,非線性敘事手法做作,聲音鋪得太滿,通篇風景大定格如明信片般塑膠,除黃軒之外所有人的表演都非常虛假,英文台詞和字幕不能匹配,所有人的中老年妝容幾乎可以看到膠布。我只能記住會樂器真好,有錢真好,紐西蘭風景真好。

隋東風給羅芸捐的椅子就是我在溫哥華公園裡最喜歡觀察的那種,小芸的長椅是藍色的,北美大多是棕色,上面的銘文都是家人或者愛人濃濃的情感,難以消解難以稀釋。誰的感情不是固然難逃遺憾,終究曾經圓滿。既然愛與不愛,來世都不會再見,那就趕緊用力愛吧--“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