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遊記

昨天去首都博物館,觀賞了中國記憶——50XX年文明瑰寶展和同時展出的其他四個展覽。知道剛開展的頭幾天參觀的人一定很多,所以拖了幾日而且是接近中午才去,料想人應該不會太多。

到了博物館才發現,自己的想法錯了,參觀的觀眾依然是絡繹不絕。據了解,開展第一天的參觀量就達到8000人,開展幾天來的參觀人數也一直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超過了XX年的大英博物館250年之藏品展和XX年的羅浮宮古典希臘藝術珍藏展。在大廳排隊到賣票櫃檯前,我發現賣票的小姐會詢問每一位買票的人:買票後,您還要等一個多小時才能進去參觀,您還要買嗎?果然,買完票我發現,持票等待進入展廳的人已排成了長龍,從一層大廳一直到地下一層。誰不想看呢,那169組件珍品可是全國55家省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啊,難得的機會,也許這是今生惟一的一次在同一個展覽中觀賞到如此之多的國寶珍品,所以大家都耐心地等待。進入展廳,我看到了那些盼望已久、熟悉而又陌生的藝術珍品。

說熟悉,那是因為我在備課中經常接觸它們——圖片、資料,信息;向學生講述它們——知識技藝,表現手法、藝術價值,以及他們背後所反映出的種種美術現象、人文精神和美麗的傳說;享受它們——給我平凡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鑑賞水平……十多年來,它們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說陌生,那是因為我再熟悉它們也僅僅是接觸資料圖片,沒有真正地接觸實物。現代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攝影和印刷術的發展,使得美術作品的發複製品得到極大的普及,我們通過畫冊、電視片就可以看到它們,但複製品在肌理、量感、欣賞環境等方面確實和原作有很大的差別。

接觸實物,可以加深理解從絲國到瓷國的嬗變、漢人到唐人的演繹,感受中華50XX年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尋找中國這個東方古國最初的藝術感受和創作力量。不然的話,為什麼有那么多的人在酷暑中不辭辛苦地前往觀賞呢?當真實的珍品出現在你面前,那興奮、震撼無以言狀,以至於我忘記了自己觀者的身份,不自主地向身旁的觀眾充當起解說的角色。

參觀完中國記憶——50XX年文明瑰寶展後,我在外側廳小圓桌旁小憩。

一對約莫七八十歲的老年夫婦坐在我的對面,倆人每人一聽八寶粥,就著一袋樂之餅乾,漫漫悠悠,吃得津津有味,老太太還不時地遞給丈夫一塊餅乾。跟他們聊天,老人說他們也剛看完,在展廳里一直看了四個小時,一遍又一遍地、細細地欣賞這些傳世珍寶,感覺有些疲勞,但精神上很愉悅。老人還調侃地說,現在老了,旁邊快餐廳里的食物已經吃不動了,還是八寶粥吃著舒服。看看自己正就著一瓶礦泉水吃著一包乾饅頭片,我也開心地笑了。或許再過個一二十年,我也會像他們一樣,和老伴兒或者朋友一起,拿著老年證,相互攙扶著在這藝術長廊里愜意地神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