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的毛澤東

毛澤東對父親最大的“不孝”,大概要算默默的抗婚了。十四歲那年,毛順生給他包辦 娶了個十八歲的媳婦羅氏,實際上是為家裡添個勞力。毛澤東始終不承認這樁婚事,從未和 她同居。父親也無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毛羅氏”作為毛澤東的原配妻子寫進毛氏 家譜。

同父親比較起來,給少年毛澤東影響更大更深的是他的母親。母親姓文,在同族姐妹中 排行第七,人稱文七妹。娘家在湘鄉縣唐家坨(後改為棠桂閣),同韶山沖只有一山之隔, 相距十餘華里。文家也以務農為業,家境小康。七妹十八歲時和毛順生結婚,共生五男二 女,但四個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三兄弟。

作為普通的農村婦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務,撫養兒輩。她待人接物,純樸善 良,極富同情心。災荒年月,常背著丈夫送米給討荒的人。平時還虔誠地燒香拜佛,把“積 德行善”、“因果報應”一類的信念灌輸給孩子。毛澤東九歲時和母親認真討論過用什麼辦 法讓父親也信佛的問題。十五歲那年,母親病了,他還專程到過南嶽衡山進香許願。當時他 未必懂得多少佛教的道理,但母親的言傳身教,使毛澤東從小同情貧弱,樂於助人。

附近一個毛姓農民,曾收下定金把豬賣給了毛順生。過幾天父親派毛澤東去趕豬時,豬 價已漲了。這個農民嘆氣,埋怨自己運氣不好,還說少了幾塊錢對富人不打緊,對窮人家裡 卻是個大空缺。毛澤東聽後就把這樁買賣退掉了。

毛澤東十一歲那年,毛順生要買進堂弟毛菊生賴以活命的七畝田產,毛澤東和母親的態 度是一致的,都覺得應該設法周濟毛菊生渡過難關,不應該乘機買他的田產。毛順生卻認為 用錢買田是天經地義的事。母子倆的勸說自然沒有效果,卻給毛澤東留下很深的印象。建國 後,他多次對毛菊生的兒子毛澤連說:舊社會那種私有制,使兄弟間也不顧情義,我父親和 二叔是堂兄弟,到買二叔那七畝田時,就只顧自己發財,什麼勸說都聽不進去。毛澤東對 母親的感情很深。一九一八年夏,他從長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掛念在外婆家養病的母親,特 地請人開了一個藥方寄給舅父。次年春返回長沙,便把母親接來就醫。十月五日,文七妹患 瘰癧(俗稱疝子頸)病逝,終年五十二歲。毛澤東日夜兼程從長沙趕回韶山守靈,並和淚寫 下一篇情義深長的《祭母文》。他這樣追念母親:“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 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潔淨之風,傳 遍戚里。”當時,毛澤東還給同學鄒蘊真寫信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 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母親對他的影響力,在他的一生 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母親去世後,毛澤東把父親接到長沙住了一陣。父親後來不再干涉他的選擇,繼續供他 上學。毛澤東是很感激的。毛順生於一九二○年一月二十三日患急性傷寒去世,時年五十 歲。

父母的教養對兒童成長的關係很大,學堂的教育則影響著少年未來的發展。

毛澤東童年時代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湘鄉唐家坨的外婆家度過的。外祖父家雖是務農的, 但有一個舅舅在開館教讀,毛澤東有時也在那裡聽聽。直到一九○二年八歲時,父母把他接 回韶山入私塾開始讀書。十六歲前,中間曾停學兩年在家務農,其餘時間內他先後在韶山一 帶的南岸、關公橋、橋頭灣、鍾家灣、井灣里、烏龜井、東茅塘六處私塾讀書。毛澤東後來 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為“六年孔夫子”。在上學期間,他早晚還要放牛拾糞,農忙時也 參加收割莊稼。這時,科舉已經廢除,新式學堂已經開設。西學東漸、赴東瀛求學已成時代 風氣。就在毛澤東八歲接受啟蒙那年,後來對他影響很大的恩師楊昌濟和他欽佩的文化巨人 周樹人(魯迅)先後去了日本。在韶山,私塾仍是兒童們求學的唯一選擇。父親供他念書, 沒有多大的雄心,無非是略識幾個字,便於記帳或打官司等。毛澤東照例從《三字經》、 《百家姓》、《增廣賢文》、《幼學瓊林》這些普及讀物入門,去接觸他從小注定要接受的 儒家文化傳統。隨後是點讀“四書”“五經”。韶山毛澤東紀念館至今還保存著他小時候讀 過的《詩經》和《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