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的毛澤東

毛澤東不大喜歡這些枯燥難懂的經書,但他有著過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仍然學得很 好。自幼爛熟於胸的知識,是很難抹去的,成年後常會自然地使用。以後,讀了《左傳》, 使他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六年“孔夫子”的教育,培養了他“鑑古知今”的愛好, 幫助了他後來的“古為今用”。

少年時的毛澤東很相信孔孟之道,而老師照本宣科的教法對他沒有吸引力。一九○八年 在井灣里私塾就讀時,他最愛讀被塾師稱為“閒書”和“雜書”的《水滸傳》、《西遊 記》、《三國演義》、《精忠岳傳》、《隋唐演義》等舊小說。在學校里,老師不讓讀,他 用課本擋住偷著讀;在家裡,父親不讓讀,他就用布把窗戶遮住,使父親看不見燈光。

毛澤東讀了這些故事,他就和小朋友乃至村裡的老人們互相講述。他後來回憶說:“有 一天我忽然想到,這些小說有一件事很特別,就是裡面沒有種田的農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 將、文官、書生,從來沒有一個農民做主人公。”作為農民的兒子,毛澤東對這一點納悶了 很久。他開始分析小說的內容,發現這些小說的主人公“是不必種田的,因為土地歸他們所 有和控制,顯然讓農民替他們種田”。他覺得這樣是不平等的。

農民們自然常要反對這種不平等。《水滸》里匯聚在梁山造反的人物,便成了毛澤東心 目中的英雄。這種影響是意味深長的,在後來艱難備嘗的革命生涯中,《水滸傳》一直是他 放在手邊常常閱讀的書。

毛澤東在舊小說里關注的事情,在現實社會中也發生了。一九一○年四月,長沙發生了 饑民暴動。起因是荒年糧價飛漲,有人率全家投塘自盡。饑民們涌到巡撫衙門請願,反而遭 到槍擊,當場打死十四人,打傷的更多。他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放火燒了巡撫衙門,搗 毀了外國洋行、輪船公司、稅關。清政府派兵鎮壓,暴動者的鮮血染紅了瀏陽門外的識字嶺 (二十年後,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也是在這裡犧牲的),被殺者的頭顱高高掛在南門外示 眾。

幾個賣蘭花豆的湘鄉小販逃出長沙,把饑民暴動的訊息傳到了韶山。大家憤激地議論了 好幾天。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對這件事逐漸淡忘了,毛澤東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他覺 得那些參加暴動的人都是善良的老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才起來造反,結果無辜被殺。 這使他很痛心。幾十年後,他感慨地說:這件事“影響了我的一生”。

第二年,青黃不接的時節,韶山一帶又鬧糧荒。饑民們組織起來“吃大戶”,劫走了毛 順生準備運往縣城糶出的一批大米。毛順生氣得要命,毛澤東並不同情父親,“又覺得村民 們的方法也不對”。

一個叫李漱清的維新派教師從外地回到韶山,毛澤東很欽佩他,常去聽他講各地見聞, 特別是維新變法的故事。這期間,讀到一本十幾年前出版的叫《盛世危言》的書,作者是鄭 觀應,書里講社會要改良,毛澤東非常喜歡。這樣,他開始知道一些發生在山外的當今中國 的大事,感到中國不能守著老樣子不變了。

毛澤東也不願再守著老樣子不變了。他十六歲了,足跡所及只限於韶山沖和唐家坨。父 親本來打算送他到湘潭縣城 一家米店當學徒,可是他到外面繼續求學的願望更迫切。恰好在這時,表哥文園昌告訴 他,離韶山五十里的湘鄉縣立東山國小堂在講授新學。他聽了很動心,便先後請八舅文玉 清、堂叔毛麓鍾和表哥王季范勸說父親。毛順生聽後,覺得兒子進洋學堂也許是件有利的好 事,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