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的毛澤東

初到省城,十八歲的毛澤東的眼界頓時開闊得多了,感受到一種和鄉下完全不同的社會 氣氛。他第一次看到革命派辦的《民立報》,成為它的熱心讀者,接觸到許多革命言論。當 他在這張報紙上讀到黃興領導廣州黃花崗起義的新聞時,思想受到巨大的衝擊。他後來說: “宣統三年三月十九日(即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引注)黃興在廣州起事,全國震 動。訊息到湘,學生界中之抱革命主義者,已躍躍欲試。”

毛澤東就是這“躍躍欲試”者當中的一個。一天,他在學校牆壁上貼了一篇文章,表示 支持革命黨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綱領,提出把孫中山請回來當大總統,康有為做內閣總 理,梁啓超做外交部長。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公開表達他的 政見,儘管他當時這種構想還很幼稚,連孫中山和康梁之間政治主張的分歧也不太清 楚。

為了表示同腐敗的清政府徹底決裂,毛澤東在湘鄉駐省中學倡議並帶頭剪掉了辮子,還 和一些積極分子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把十幾個答應剪辮子、卻遲疑不肯動手的同學的辮子 給強行剪掉了。這多少透露出他少年時代就具有的那種說到做到、果斷利索的行動風格。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爆發了。新成立的湖北軍政府派代表趕來長沙,要求湖 南革命黨人立即舉義回響。一位代表還到湘鄉駐省中學介紹武昌起義的情況。這是一次激動 人心的講演,二十多年後毛澤東仍記憶猶新:“當場有七八個學生站起來,支持他的主張, 強烈抨擊清廷,號召大家行動起來,建立民國。”①他自己更是興奮異常,覺得正在進行的 激烈戰鬥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決定投筆從戎,北上武漢參加革命軍。正當他和幾個朋友整裝 待發的時候,長沙革命黨人於十月二十四日發動武裝起義,成立了湖南軍政府。毛澤東隨即 投入長沙革命軍。他不願參加學生軍,而是投入湖南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當 了一名列兵。

在當兵期間,他除了接受軍事訓練外,把每月七元的軍餉大多用來訂閱報刊和購買書 籍,了解時事政治。他讀報讀得十分認真,以後成為他一生的習慣。有一天,他從《湘漢新 聞》上讀到一篇談論社會主義的文章。這是他第一次知道“社會主義”這個名詞。其實,當 時他所看到的社會主義是江亢虎的中國社會黨鼓吹的社會改良主義,毛澤東卻很有興趣,和 士兵們討論,還熱情地寫信給幾個同學提出應該研究這個問題。可是,反應很冷落,只有一 個人回信表示同意。

革命形勢發展得很快。武昌起義後不到兩個月,全國大多數省份已宣告獨立。袁世凱通 過南北議和竊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當上了民國臨時大總統。清王朝宣布退位後,人們普遍 興高采烈,認為革命已經成功了。毛澤東也覺得自己參軍的目的已經實現,開始重新考慮自 己的前程,決定退出軍隊,繼續求學。他一共當了半年兵。

他開始關注報紙上的招生廣告,在專業的選擇上舉棋不定。他先後報考了警察學堂、肥 皂製造學校、法政學堂、公立高級學校,都不滿意。最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全省高等 中學校(後改名省立第一中學)。

在這所學校里,毛澤東讀了半年。留下一篇被國文教員柳潛稱為“實切社會立論”的作 文,題目叫《商鞅徙木立信論》。文章劈頭就說:“吾讀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嘆吾國 國民之愚也,而嘆執政者之煞費苦心也,而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於淪亡之慘 也。”看來,關於救國之道,他繼續沿著梁啓超開啟民智、塑造新民的路子在思考。這是毛 澤東留下的第一篇完整的文章。全文僅六百字,老師的批語卻有一百五十字,說作者“才氣 過人,前途不可限量”,“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還 批給其他同學“傳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