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學“趣”為先

拼音教學“趣”為先 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機場國小 田果剛拿到人教版實驗教材時,我看到教科書那么厚,需要認的字這么多,一課中的知識含量這么重,很擔心學生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一度顧慮重重。在進行了漢語拼音教學後,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拿起語文課本,興致盎然地看,津津有味地讀,愛不釋手。當我細細研讀過後,深深感到編者的良苦用心。書的每篇、每頁對學生都有著滿腔的期待,每幅畫都似乎標示著一行醒目的話——“一切為了學生”。 本冊拼音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的精神,注重搞好高低銜接,將學拼音、識漢字、學詞、學句和讀兒歌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學習內容多樣化,並貼近生活,再利用意境優美的情景圖,使學生在情境中學,在遊戲、活動中練,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學。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充分利用已激發的興趣因勢利導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呢? 一、樹立新的漢語拼音教學理念 實驗教材給教師教學創造了發揮的空間,也給了學生寬鬆的學習空間。教師必須首先轉變教育觀念,繼承過去教學方法的精華,以人為本,立足發展,努力在教學上打破以往強調字母音、形的教學,改變教學方式,努力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組織和調控能力,千方百計使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到自己的智慧,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不斷增強創新意識。 二、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一)設計妙趣橫生又服務於教學目標的導入方式 漢語拼音教材配有多幅精美圖畫,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這些圖生動有趣,又多是兒童熟知的事物,易說易記,便於學生從舊知或經驗的遷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如教學g、k、h等音素時,先出示衣服、雞、西瓜等彩圖,問學生:“這是什麼?”學生回答後,立即出示相對應的字母進行教學。這樣,學生自然地被帶入新的學習氣氛中使插圖的表音或表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生動有趣的故事對兒童特別有吸引力。教學拼音前,我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讀或編說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故事,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y i、wu、yu教學中,我編了如下故事:大y媽媽疼愛自己的孩子i,大w媽媽保護自己的孩子小u,可憐的u受到大u媽媽的關愛,擦掉臉上的淚珠,即去掉兩點,與它永遠不分開,構成了yu。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致勃勃,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拼音教學中的難點被突破了。此外,我還通過放錄像、演示實物、聽音樂、表演等方式,努力創設圖畫形象、聲樂和諧、師生互動的教學佳境,增加了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迅速進入了對新課的學習和探索。 (二) 完成 “學會”到 “會學” 應由 “趣”搭橋 1.創設語境,激發興趣。 漢語拼音是一種比較枯燥的字元,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繫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讓音節在環境中反覆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發揮漢語拼音的多功能作用。 我嘗試將教學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卡通片相結合,抓住學生的心理,化抽象為形象,實現對學生各個器官的全面刺激,如在教“b、p、d、q”幾個字母時,學生一起讀時能認識,分開學時容易混淆,為此我製作了一些幻燈片。上課時,讓孩子們先看幻燈片,第一張幻燈片是貪玩的小猴去山上玩,回來時迷路了,小猴不知怎么辦哭了起來。第二張幻燈片就是仙人飛來告訴小猴,要先找到標有“b、p、d、p”拼音的幾個大門,再按“b、p、d、q”讀音,喊門才能依次打開,這樣就找回家了。第三、四、五、六張幻燈片就是路和門,用手動的形式拉小猴按著路線走到了第一個門,請學生幫小猴拿出“口”來並請大家讀出“b”,這時老師把關著門的片子拿開,放上打開了門的片子和小猴笑的樣子。這樣依次下去,小猴終於找到了回家的路。通過這樣的動畫形式,使學生始終情緒飽滿,思想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此外,我還根據教學要求和內容編排,密切配合書本上的知識,通過編故事、表演等途徑,讓學生把現有經驗和新事物聯繫起來,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入淺出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如教學複韻母“ai、ei、ui” 時,我設計了“排隊上車”“呼叫名字”“打電話” 等一組遊戲。教學時,幾個孩子上來做“排隊上車” 的遊戲,他們從高到矮排著隊,一個個按著次序上車。孩子們歡快地做著遊戲,從中學會了ai(挨)吃晚飯了,小夥伴們還在樓下玩耍著,“媽媽” 扯開嗓子大聲呼喊“xx,快回家吃飯了。”“ei(哎),我來了!”一個個孩子隨著呼叫聲答應著,ei(哎)就在聲聲應答中學會了。“丁零零” 電話鈴響了,“ui (餵),你是誰?”“我是媽媽,今天,單位要加班,我要晚點回家。”“ui(餵)”的聲音不斷地在教室里響起,同桌的兩個孩子互相打著電話。在愉快的遊戲中,孩子們認識了三個複韻母。為了鞏固新學的知識,我還設計了“拼一拼,找一找” 的遊戲,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教學時,我在講桌上放了一大堆東西,有杯子、白菜、玩具烏龜、白粉筆……我出示了音節bei,第一個拼出的孩子立刻上來把杯子高高舉起來,然後他當小老師,帶領同學們拼讀音節成bēi。然後依次出示“cài、guī” 等音節,同學們興致勃勃地讀著,小老師們多神氣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踴躍發言。 2.授人以“漁”,發展語言。 我在開始教漢語拼音時.將每個字母都編成一句有趣的兒歌,便於學生記住它們的音和形。開始我做示範,如:“小姐姐聽廣播,右下半圓b、b、b”。後來,我讓學生聯繫課文的情境圖找出與字母相似之處,在學P時,我問,“同學們準備怎么記住p的樣子呀”?學生在我的啟發下悟出學習方法,觀察思考後,學著編了句兒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圓p、p、p”。最後,我讓學生回憶一下在家裡、幼稚園里、在街上、在公園裡等生活中與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他們有的說:“m”像麥當勞的標記,“y”像媽媽晾衣的撐桿,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學習拼音產生了濃厚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真是“授人以漁”勝於“授人以魚”。 3.興趣盎然是獲得“成功”“自信” 的金鑰匙。 由於我們現行的是大班教學,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所以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其人格,因材施教。我們巧妙地利用趣味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方法,為孩子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通過有感情地讀兒歌、讀音節詞、句,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孩子們在這樣的情境中體會到教材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加深了對教材的領會。 三、將課外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將“趣” 進行到底 在教學實踐中,我以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為基礎,設計出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課堂作業。如學“過橋”這首兒歌時,學生初次見到雙引號,便不知所措,我把這個問題布置為作業讓學生回家問一問,為什麼要加這個引號?這樣既補充了書本上沒有學到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好問的習慣。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因此,我在學完拼音後指導學生做拼音卡片,既熟悉了拼音字母的書寫,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並為後面學習拼音做好了學具準備。本冊教材中有的課文限於學生的認識水平,有些知識講得很淺,有的只提出問題沒有答案。如,學習兒歌《歡迎台灣小朋友》究竟為什麼要歡迎台灣小朋友?我布置作業:了解台灣的歷史和它與祖國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學生通過看地圖,查閱書籍,向大人詢問,尋找答案,弄清來由,既激發了愛國熱情,又培養了課外閱讀的興趣。一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比較積極,雖然課本中的插圖較多,但要把學生的觀察轉化為學生自己內在的知識還是有困難的。在學完兒歌《小白兔》之後,我讓學生畫一畫,在畫中加深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課下,我布置同學們在作業本上用音節註上自己的姓名,讓他們輪流發本子,同時還布置他們給家裡的物件貼上標籤,使得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總之,在作業中感受樂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又複習鞏固了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使他們願學、勤學、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