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口語交際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口語交際能力比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起著更直接、更廣泛的交往作用。如:現在電話交往就遠遠多於書信交往。無論人際交流、市場交易、反映情況、說明,還是諮詢、洽談、答問、辯論等,都要求人們具備較強的語文表達能力。不久,第五代計算機將問世,普遍要求人們用自然語言處理工作,指揮機器幹活。因此,新世紀要求每個社會成員要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和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助於迎接以高科技化、社交化、效率化、信息化為特徵的現代化生活的挑戰,順應新世紀社會發展的要求。 然而,當前大部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差。一個班級里,主動積極參與口語交際,具有靈活、機智的聽辨能力,與人說話時體態自然大方,間量適度、流暢的學生不到三分之一。硬性指名參與的同學,有的滿臉通紅,有的忸忸怩怩,有的含糊不清,還有的更是低頭不敢高聲說話。究其原因 :一是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沒有足以重視、紮實訓練。像教材中“聽話·說話”專題訓練內容,由於它耗時多,必將少。如七冊基訓1要求收聽廣播,選擇印象深的講給大家聽;九冊基訓1要求收聽說客人到家如何做說具體;十冊基訓7討論過生日請人吃飯好不好,看誰說得有道理。還有的講見聞、製作,談親身經歷等。這不僅是聽說能力單項訓練,而是集觀察、聽辨、待人處事、動手創造、不斷學會歸納、提高思維敏捷性、條理性、深刻性於一體綜合能力的訓練。二是教師創設情境少。三是學生鍛鍊機會少。日常生活中缺乏觀察,沒有積累。因此,沒有源源不斷的新內容與人交流,自然就存在膽怯心理。同時受到考試因素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反正也沒考,何必耽誤課時。師生往往一筆帶過。久而久之,口語交際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究竟如何做呢?下面根據多年教學實踐探索,淺談幾點做法: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在語文教學各個環節中,教師要重視設計,有意識地培養。這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渠道。 1.上好“聽說·說話”課 這項專題訓練,多有親身實踐,才能有所感知,教師胸中要有設計圖,儘早課前布置。先根據要求作必要的“戰前”輔導,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準備,特別留意感知對象,到課堂上,才能“有米下鍋”;再分小組說,既說得清楚明白,又不說方言土語。還可變換鋪路工說得精彩些。要求聽者不能隨便的斷別人的話,無論說得好壞,都要耐心聽完,之後有看法可作補充,聽說雙方相互尊重,在這良好的聽說氣氛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2.注意提問、複述的反串 提問和複述相互交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思維。根據設計的問題,提在關鍵處,問在點子上,讓學生有歸納小結性的複述。反之,根據內容需要先複述,再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剖析問題,引起大家相互辯論,突出問題的模糊點。如學生複述《狼牙山五壯士》中五壯士跳崖這部分內容。甲生提出:五壯士為什麼一定要跳崖呢?這一問題引起眾生辯論,使道理越辯越明。在提問與複述的反串中學生辨別和運用了語言。 3.講究朗讀、背誦的藝術 常言道:熟讀成誦。朗讀方法很多,但要特別注意有目標讀,看問題讀,按要求讀,扮角色讀,接龍式讀。讀出聲音、讀出感情,教師針對課文特點來設計朗讀。背誦的課文,教師與學生同堂共背,還可示範背、領背。學生對背承接背、師生競賽背。形成課內大背、特背的氣氛,背書聲聲反覆刺激大腦皮層,益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