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輕鬆識字法,提高識字效率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把好識字關,語言的發展就能在高起點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軌道;識字教學保質保量,為學生思維的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識字是打開人類各種文化寶庫的鑰匙之一,是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重要工具。識字是如此重要,但對於低年級學生愛玩、好玩的天性及其特有的天真、愛想像等心理特點,該如何使國小生既輕鬆識字,又提高識字效率呢?筆者經過幾番摸索,探得一二輕鬆識字法,現歸納如下: 一、引導參與識字大工程,製作識字卡。 一開學,我就以生動的故事,誘人的卡通片等激起學生自讀的欲望,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性,再教以方法——製作識字卡。一學期來的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識字卡,有很大好處。一是體現自主學習,讓它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二是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三是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緩解了大量識字的壓力;四也為以後的寫字教學奠定了基礎。 製作識字卡,也是全家總動員。一年級小朋友對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了解得不是很清楚,這就可以請爸爸媽媽等家庭成員幫忙書寫生字,小朋友則自己端正地註上拼音。至於字卡的形狀、色彩就可以依小朋友的興趣來選擇。如《小熊住山洞》一課,可以把14張字卡做成山洞形狀,在春天一節中出現的生字就可以塗成綠色;在夏天一節中出現的生字塗成桃紅色;在秋天一節中出現的生字就可以塗成金黃色;冬天一節中出現的生字就可以塗成雪白。這樣依學生的功夫、匠心做成的字卡,也是一種藝術品了。再加上老師的點撥、定時的展覽,學生更加喜歡而且樂此不疲。 二、注重朗讀,在讀中認讀生字。 學生已經動手製作了字卡,可以說,他們已經對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那么,如果再領著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隨課文識字則既是新授,又是復現,而且是生動地復現——每個生字都成了有意義的符號。因此,教師再通過范讀,感情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個較清晰地感受;進而讓學生練讀、小組合作讀、小老師領讀、自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讀得有感情,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如教學兒歌《雪地里的小畫家》時,課始,我創設情境:“下雪啦,下雪啦,晶瑩潔白的雪花飄飄灑灑,大地一片雪白。多美的雪地啊!多潔淨的雪地啊!瞧,一群小畫家情不自禁地踏上這片雪地,畫上了美麗的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樣激情地導入,學生就有想表達的欲望。在學生的熱烈討論後,再聽錄音朗讀、小組合作讀、小老師帶領讀、自讀。朗朗上口的兒歌,小朋友已經讀得滾瓜爛熟了,這樣文中的生字就成了熟字。我再略一提“小朋友,這節課你認得了哪些生字呢?”教室就像炸開了鍋,學生興趣盎然,習得成功的自豪感溢於言表。“老師,我認得‘啦’字,拉開窗簾的‘拉’添上個口字就是‘啦’了!”“老師,小青蛙沒來參加,因為它要冬眠。‘參加’我認得啦!”“老師,小狗畫梅花,我認得‘梅’字,一個‘每’字再加上‘木’字,就是梅花的‘梅’。”我再一提“那你們知道其他小動物來了,會畫上什麼呢?”學生再結合課外知識,回答得非常棒。這堂課,上得非常成功,我也嘗到了採用朗讀中識字方法,效果好的甜頭。 三、趣味識字,再遊戲、想像中認記生字。 課文熟讀以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識記生字。在這裡,趣味識字,做遊戲,發揮想像就非常重要了。1、可編故事聯想巧識字形。如教“游”字時我就一邊講故事,一邊在黑板上逐一寫出筆畫:一個小孩子(子)戴著一頂游泳帽(ㄥ)在方形水池裡游泳。這樣學生愛聽又記得深。2、讓學生猜字謎,編字謎,動腦、動口、動手,樂記字形。如“山上山——出”,“門裡住進一個人——閃”,“十個人——什”,“門外站著一個人——們”,學生學著老師的樣,自編字謎,互編互猜,這樣記字就更有趣味性,創造性了。3、理解字義,會意準確識字。如《日月明》一課中,許多生字均是會意字,老師帶領學生配以動作再加上朗朗上口的韻文,生字就記得牢,記得快了。 四、積極擴展課外資源,提高識字效率。 “溫故而知新”。生字的多次復現,學生就能解決一時的遺忘。教師應想方設法地創設語言環境復現。擴展閱讀無疑是最好的復現方法。我非常重視自讀課本的運用。自讀課本中也均是兒歌、韻文、精彩的小散文。我常擷取生字復現較多的韻文、兒歌讓學生熟讀成誦,並鼓勵學生多讀多背。這樣,在輕鬆的“讀書歌”中也能更好地認記生字。我還時常自編一些小文章,有意地把學過的生字嵌入文章中,效果非常好。我也常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認識更多的生字。在“識字王”欄中,小朋友的表現特棒,把家庭生活中、電視中、公共場所中習得生字都一一展示在識字欄中,讓老師非常地欣喜。 總之,教師應加強識字教學,並在教學中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習得識字方法,學生就能輕輕鬆鬆識字,廣泛地提高識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