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看法與嘗試

關於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看法與嘗試 北京育英學校國小部 郝金茹 口語交際是訓練聽話、說話能力的一種形式,是一種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的言語交流活動。學生只有在動態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活動中才能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才能學會分析、歸納、評價的思維方法,才能形成由語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構成的口語交際能力。新課標對口語交際總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這個目標體現了現代社會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新要求。一年來,在低年級的教學實踐中,根據新大綱的要求,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上有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做了一些嘗試。一、立足於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口語交際訓練(一)利用教材訓練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人教版實驗教材,在口語交際方面,其訓練內容之豐,訓練形式之活,訓練方法之趣,訓練手段之新,均強於以往的教材。教師只要真正明確了教材的編排意圖,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其訓練效果是有保證的。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既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教材。課文最後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學生一個極大的想像空間。教師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學生順著課文的情節,展開豐富的想像,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比如,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小鳥飛走以後,青蛙有沒有跳出來呢?如果跳出來的話,它會看到些什麼呢?又會說些什麼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級學生以想像見長,給學生創設一種寬鬆的表達環境,讓他們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好辦法。(二)依託課堂教學,強化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主要陣地。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多重讀寫,忽視了聽說。學生的口語訓練往往僅局限於回答老師的提問,很少有雙向互動的口語實踐。口語交際能力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師與生、生與生雙向互動,才能體現“交際”。老師在課堂上營造的是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給學生提供一種自由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與人交流。從範圍來說,是全員,包括每個學生;從時間來說,是全程;從形式上說,應該是聽、想、說多樣。使學生始終在富有個性的、積極的思維中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塊主要陣地,強化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必須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地設計師與生、生與生的口語交際實踐,如複述、討論、爭辯、評價等等。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上,我出示說話主題:“我喜歡的小動物”,要求學生說說動物的特點。我讓學生先做準備,可以討論,切磋研究,集思廣益。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同學們三個一群,兩個一夥,討論得非常熱烈。然後組織全班交流。有的說:“我最喜歡小白兔,它長著長長的耳朵,一對紅寶石似的眼睛,還有一張三瓣嘴,很特別。”又一個學生搶著說:“一身黃羽毛,一張小小的尖嘴,遠遠看去像一隻絨球。這就是我喜歡的小雞。”“不對,不對。”一個學生髮表不同意見了。“你有什麼要說的?”我笑著問。“小雞身上是絨毛,不是羽毛。”學生的回答,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學生們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際實踐中得到了聽說的訓練。(三)根據年齡特點,課堂上加強示範指導想說愛說是口語交際的前提,會說才是教學的目的。學生想說,但由於低年級的學生口語表達有困難,有時不知道如何去說,也不知道從哪開始說,說的話東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說啥,想到哪兒說哪兒。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做好示範,這也是規範學生口語、展開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環節。1.指導方法,仔細觀察。在指導看圖寫話《猴山》時,我將寫話與說話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訓練,先讓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弄清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有誰,在乾什麼。再抓重點細緻觀察,看清猴山上每隻猴子的神態、動作的特點。最後說出自己的感受,並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指導,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說的時候,有序可循;寫的時候,有話可寫。在進行其他訓練時,也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了看到什麼說什麼。2.以問助答,豐富內容。低年級學生說的時候,往往只能把看到的簡單地說下來,內容枯燥。比如在口語交際課上,讓學生說國慶節長假怎樣度過的時候,學生只能說出去旅遊了,很好玩之類空洞的話。我就設計了幾個提問,幫助學生豐富說話內容。你和誰一起去的?怎么去的?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描繪一下好嗎?你玩了些什麼?你最開心的是什麼?這次旅遊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這樣學生說的內容就豐富多彩、言之有物了。3.提供句式,理順思路。在進行部分觀察時,我每部分開頭都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老師帶領同學們來到了哪兒?這裡景色怎么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們按老師提問的句式回答:“老師帶領同學們來到一條小河邊,這裡的景色太美了! ……”“遠處同學們玩得怎么樣?用有的……有的……,說出來”。學生按老師的指導,思維活躍又有條理,興趣濃厚,說話連貫,表達得有聲有色。4.激發想像思維,豐富說話內容。低年級學生想像力豐富,在口語訓練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想像,豐富說話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在理解了寓意後,引導學生想像主人公如果了解了事物之間的聯繫,聽從了鄰居的勸告,當時改正了錯誤,結果會怎樣?並用語言描繪一下葫蘆豐收時的景象。學生說話的興致很高,描繪得也很細緻。5.連句成段,連段成篇。口語交際要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指導學生連貫完整地說好一句話,再激發學生用一定的句式把每句話連起來,形成一段話,使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融合為一體。二、關注生活,利用一切機會練習口語交際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當。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交際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提供了源頭活水。教師要善於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一)在課間交流中進行對話訓練對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說話方式,是人們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交際的主要形式之一,說話具有即時性。學生在校最多的空餘時間就是課間,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間交流中,要求學生對每一個話題的表述都儘量做到說流利、有條理、說準確,並注意選擇恰當的對話方式,形成良好的訓練氛圍和說話習慣,進行對話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對話中不斷糾正錯誤,提高說話質量。(二)活動之後話活動學校里經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如春遊活動、“藝術節”活動、“六一”遊園活動、班隊活動、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等。在活動之後,學生往往還沉浸在快樂之中,餘興未盡,在這種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可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說給大家聽,這樣,學生說話的興趣盎然,而且有話可說。這時,教師要提醒他們注意自己口述的條理是否清楚,用詞是否恰當,語言是否流暢等,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自然得到提高。比如:本學期我班召開了《讓生活充滿愛》的主題中隊會,會上,每個學生都參與了表演,隊會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後來,又在學校進行了觀摩,並在家長會上向家長進行了匯報。可以說,這次主題中隊會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們受到了教育。因此,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就自己的參與、受到的教育、聽到的家長的反映以及自己今後的打算進行了討論和交流,每個學生都津津樂道,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語交際訓練。(三)利用電影、電視節目進行說話訓練優秀的電影、電視節目,學生都非常喜歡觀看,教師可從學生愛看的電影、電視節目中找到切入口,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說話訓練。如《西遊記》是人人喜歡看的電視劇,在學生觀看後,我組織他們說說劇中的精彩情節,訓練學生說話的條理性、準確性;對劇中空白的情節進行想像說話;有時讓學生轉述節目的主要內容;我還組織了一次“《西遊記》人物評論會”,學生的說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層次性,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此外,孩子們感興趣的卡通片、電影,都是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好題材。這樣的說話訓練,學生能在愉快的氣氛中,既回顧了電影、電視節目的內容,豐富了知識儲備,又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一舉多得,是可以經常性、長期進行訓練的好方式。(四)在發生突發事件後,進行即興說話訓練在課堂、校園、社會上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學生往往對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充滿好奇,這時候,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如我班學生小李撿了同學的尺子,據為己有,別人索取時他還振振有詞。我就引導學生對此事進行討論。討論中,學生們各抒己見,對小李進行了批評,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進行了口語交際的練習。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晨間十分鐘談新聞、重現生活中的情景、現場採訪等形式進行口語訓練。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生活,細心捕捉生活中的說話點,抓住一閃即逝的機會,及時組織學生扎紮實實地進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快速提高。總之,口語交際的培養與訓練,是一個人一生都進行的,口語交際的能力也是一個人一生所應具備的能力。口語交際的訓練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幫學生從小打好堅實的基礎,讓他們成為會說話、會做事的人、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