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們敢說樂說

讓孩子們敢說樂說──淺談培養一年級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體會 浙江省奉化市實驗國小 葉潔芸 口語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傳播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強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國小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小階段是一個人發展語言的黃金時期,一年級更是學生系統學習規範化語言的開始。儘快讓每個孩子動起來,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是我們一年級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做了以下嘗試。一、親近孩子,讓孩子們敢於說我們常說“童言無忌”,的確,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們通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是,由於受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的影響,一些孩子膽小、害羞,沒有當眾大膽、清楚表達的習慣,而且有些孩子從小用方言說話,給學習規範語言造成了障礙。因此,教師應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親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養和訓練學生敢於表達放在首位。1.多一分賞識。賞識是一種愛。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並且真誠地讚揚孩子時,將會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力量。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發言,我都給予肯定、表揚或獎勵,就是說得不好的,我也不訓斥,以免挫傷孩子在學齡前期孕育的積極性。“你的聲音真響亮!”“你還會用這個詞,真不簡單啊!”“你一下子能說這么多,太了不起了!”“你說起話來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這些話都是我常掛在嘴邊的,紅星、小書籤、卡通圖片等小禮物更是我時常獎勵給孩子們的。說得特別好的小朋友還會在眾多羨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師奇特的獎勵──當一天班長、讓老師抱一抱、捏捏老師的鼻子等,並請他到講台前說給大家聽,稱他為“說話小能手”。教師的賞識激發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賞識的雨露下也會變得鮮活起來,產生強烈的幸福體驗。漸漸的,他們的膽子大了,說話的興趣濃了,覺得和同學、老師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講台成了孩子們嚮往的舞台。2.多一些童趣。孩子和成人並不擁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著迥異於成人的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視角。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擁有活潑的童心,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也只有變成孩子才能將語言童化、趣化,才能貼近孩子的生活,易於為他們接受。實踐證明,採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孩子們說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下樓梯時,我對孩子們說:“讓我們都來學做小花貓,走路靜悄悄。”對於動作緩慢的孩子,教師則會幽默地說:“你想成為蝸牛王國的小公民嗎?這可不成啊!”有的小朋友寫字姿勢不正確,教師富有童趣的語言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老師聽見你的背在說,我本來多挺,多帥啊!可是現在卻像一張彎弓似的,真難受!我多么希望能變得像小松樹一樣挺拔啊!”孩子聽了後,不僅非常樂意改正,而且以後也會用這么有趣的言語和小朋友說話。兒童化的語言為孩子們創設了一種寬鬆愉悅的環境,使孩子生活在濃濃的愛的氛圍中。3.多一點溝通。剛上學的孩子,只要適應了學習環境,每個人都是活潑可愛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兒,你就會聽到講不完的話。所以,課間十分鐘我常常坐在孩子們中間,選一些他們喜歡、熟悉的話題聽他們講。比如《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我最愛看的卡通片》等。一說起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們的興奮點,他們眉飛色舞,喜形於色。有的一邊講著爸爸的樣子,一邊指手畫腳地表演;有的一邊說著自己的好朋友,一邊笑得合不攏嘴;有的孩子一邊講著自己愛吃的葡萄、草莓,一邊使勁地咽口水;說到自己最愛看的卡通片更是爭先恐後、手舞足蹈,一點緊張勁兒也沒有。孩子們快樂地表達著,精彩的言語不斷噴涌,調皮可愛的皮卡丘、聰明伶俐的大頭兒子……在交流中,教師也擁有了一雙“兒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違的純真,獲得了心與心的溝通。二、創設情境,讓孩子們樂於說李吉林老師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欲望,樂於交際,善於交流,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創設交際的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1.關注日常生活,創設交際情境。生活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廣闊天地,是口語交際的源頭、活水。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生就會感到親切,樂於表達。如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上,我面帶笑容,先用“嗨,孩子們,早上好!”的問候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然後向同學們作自我介紹“我叫×××,是你們的老師,也是你們的大朋友。我喜歡看書、唱歌、畫畫,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誰願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們的眼睛亮亮的,揚起小手,嘴裡“嗯嗯”地搶著要發言。我就抓住時機,用與一學生對話的形式教給他們交際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學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說:“你好,請問你叫什麼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嗎?”接著又提出如“你家有幾口人?”“住在哪裡?”“你最喜歡什麼活動?”等問題,讓學生和老師一問一答,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介紹著自己。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交流,我又讓同桌互相對話,把自己想問的想說的都告訴對方,並讓說得好的同學上台示範說。這樣,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來,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著口語交際,課堂氣氛熱烈而融洽。這樣的情境,不僅增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友誼,更為他們日後與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橋樑的作用。2.設計主題活動,創設交際情境。古代教育家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我經常設計一些主題鮮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互相間進行交流,使他們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圍繞主題,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同時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觀察、想像及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季節里,可以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去看春天。看春天金燦燦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綠盈盈的草和迎風飄揚的柳條上的小嫩芽。陽光下,花叢中,孩子們盡情地想像著,歡笑著,美好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花兒笑了,在等小蜜蜂來親嘴呢!”“風兒像把大梳子。你看,他正把柳樹姐姐的長髮梳啊梳。”有的孩子還編了一首兒歌:“草兒穿著小綠裙,花兒戴著紅頭花。樹兒披著綠衣裳,雨點唱著滴答歌。”自然風光的薰陶與感染,啟發了學生的心智,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解除了學生的束縛,使他們的言語變得絢麗多彩。最後,還可以請孩子們把春天畫下來。同學們對於這些親眼所見,親手所畫的景物,覺得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從而使口語交際真實、有趣,達到一種較為完美的境界。3.體會扮演角色,創設交際情境。低年級的學生由於知識和經驗的貧乏,抽象思維能力差,有些事情不親身經歷,便很難說清楚、講明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身去實踐,扮演角色,加深對角色的內心體驗,達到口語交際的順暢。如教學《長頸鹿請客》一課時,我先讓每個孩子戴上頭飾扮演去長頸鹿家做客的小動物。孩子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課堂成了動物園,成了遊戲場,成了歡樂的海洋。教師則把握時機,以“長頸鹿”的角色參與學習。當我戴著長頸鹿頭飾,繫著花圍裙,笑容滿面地與孩子們打招呼時,他們的眼裡充滿了新奇和喜悅。孩子們落落大方地和“我”問好,津津有味地品嘗著“我”準備的小菜,此起彼伏的問答聲充滿課堂。就連平時不敢發言的學生也興高采烈地說著,快樂之情溢於言表。“長頸鹿,謝謝你的熱情招待,下次請到我家來做客,讓你也來嘗嘗我的手藝!”“長頸鹿,請再準備兩份青草,我想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嘗嘗,行嗎?”“長頸鹿,你準備的小菜真好吃,把我的煩惱都趕跑了,謝謝你!”富有童趣的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和參與熱情,使他們“跳”出了自己所置身的課堂環境,在不知不覺中敞開心扉,打開思路,從而達到想說、樂說、會說的目的,並在交際中培養了注意認真傾聽別人講話的能力。4.巧妙布置作業,創設交際情境。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一方面,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的口語交際訓練,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及時糾正孩子口語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了《小熊住山洞》後,請孩子們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和他們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母親節到了,做張愛心卡,並說幾句祝福的話給媽媽聽。班級新轉來一位小朋友,把他介紹給爸爸媽媽認識。班級獲得了廣播操第一名,請把這個好訊息告訴父母,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的作業,學生樂做,又感興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口語交際能力。總之,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它是從事一切實踐活動必備的基本功。通過一學年的努力,我欣喜地發現學生說話的膽量大了,語言流利了,就算遇到陌生人也能大方、較完整地把話說好。我想只要我們常抓不懈,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也將在口語交際領域中擁有更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