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樣做到有話可說

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達,作文課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和學習表達技巧的。可當前,許多學生談作文課“色變”,根本原因就在於覺得無話可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久而久之,學生會對作文沒興趣,不想寫。要走出這個低谷,最基礎最重要的便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並創設一定情境,使學生言之有物。<?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 一、激發熱情,幫學生找“物”<o:p></o:p>

1、  必須允許學生找到他最熟悉或者最適合的材料。這裡之所以說“允許”,實際上是指教師應深入學生生活,知道並引導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寫了再說”。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他們卻不能或不敢將自己的生活內容寫入作文,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敢於將之寫下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o:p></o:p>

例如,時下流行那部電視劇,就馬上引起許多老師家長的警惕、擔憂。我們先不說如何評價電視劇內容,但對一個以電視為主要生活內容的學生,如果能引導他把電視也作為作文的材料,這樣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其作文無話可說的困難。<o:p></o:p>

從這個角度上說,教師不僅應該熟悉學生的生活,並以寬容的態度理解學生的世界,更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自己的生活,將之書面化,成為學生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o:p></o:p>

2、捕捉學生的興奮點。對作文失去興趣與作文的題目有很大的關係。一些題目年年要作,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新鮮感,便把作文當成任務,不想再努力寫了。所以要想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題目要有新穎性、趣味性,像一道引人垂涎的美食,能捕捉到學生的興奮點,抓住他們的心弦,避免枯燥無味的題目。例如學生從國小就寫的《記童年的一件事》,到了國中就覺得無話可寫了,換一個角度來命題,如《童年,一葉漂泊的小舟》,《草塘,我兒時的搖籃》,《童年,彩色的夢》,這樣的題目更有啟發性,學生會更感興趣,不再用以前的框子來束縛學生,他們會更快的找到樂趣。<o:p></o:p>

3、注意通過作前豐富的帶有遊戲性質的活動,刺激學生的寫作欲望,使學生學會怎樣從現實的生活進入寫作狀態,並且通過多次的重複訓練、誘導,使學生自然形成從生活到思維再到寫作的轉換,提高寫作能力。這種方法的長處就在於把這個過程搬到課堂上來,當場觀察、當場記錄,所有的講評、交流都當堂完成。這樣一來,學生自然會理解作文與生活的關係。多次重複,學生就能熟悉這種方法,並稍加點撥,就會悟出寫作離不開生活的道理。<o:p></o:p>

二、活躍思維,給學生以自由命題的空間<o:p></o:p>

我經常選取報刊上的短文和電視上的一些熱點新聞作為作文材料。選取的材料短小精悍,情節性強,貼近生活。在談到參與十多年WTO談判的外經貿部處長王真被一家外國保險公司百萬年薪挖走、清華學子劉海洋“硫酸傷熊”時,學生的反應異常激烈,從對人才的流失的扼腕之痛、人才的管理機制到世界經濟一體化;從口誅筆伐這位清華學子、學歷與人格的思考到家庭學校的教育機制等等,學生思維活躍,視覺敏銳,能聯繫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作文,自由命題空間大,真正做到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然之筆,顯我的自在之趣。<o:p></o:p>

<o:p></o:p>

三、博覽群書,讓學生胸有成竹<o:p></o:p>

閱讀是吸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堅持閱讀,學生不僅可以從中積累辭彙,鍛鍊語言,還可以提高審美水平。蘇教版的語文教材注意了課文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新增了不少傳世名篇,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積極從課文中去尋找語言營養,對其中的重要篇目,不僅要精讀,更要深讀、體會、感受。不僅如此,還要有選擇有目的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閱讀促積澱,以積澱帶提高。<o:p></o:p>

另外,語文教師應該有較強的包容性,允許學生寫出風格各異的文章。有的學生善於寫“大江東去”,就沒必要硬要他去使棒棍;有的學生偏愛風花雪月,也就不要強迫他寫金戈鐵馬。對學生作文中的個性表現,無論以何種形式存在,教師均應尊重,並進行引導,讓學生既有話可說,又有話會說,使學生在自己個性的引導下養成對作文的濃厚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步走向作文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