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於樂曉理於行

2005-7-4 字數:3177收藏此頁到都市網摘《新三字經》匯華夏數千年英傑、美德於一書,是一本育苗的好教材。為了學好《新三字經》,加速德育內化,我校在組織《新三字經》的學習活動中,做到長計畫、短安排,形式多樣,動情曉理,使學生逐步領悟《新三字經》的精華,並學以致用。下面是我們的做法。一、寓教於活動,生動活潑針對國小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徵,我校力求寓教育於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之中,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新三字經》。講故事活動《新三字經》匯集了華夏文明古國數千年代代傳誦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內容簡明,寓意深刻,有的情節感人、示範性強。如果我們通過講故事,借古誨今,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為此,我們在班級開展各種形式的講《新三字經》故事活動:教師講故事,啟發學生領悟故事中的道理;班裡開故事會,挑選一些學生上台講故事,看誰講得生動感人、趣味盎然;小組人人講故事,使《新三字經》的故事及其寓意銘刻在同學們的心裡。古人偽精神、美德激發學生篤學躬行,如有些同學聽了“能溫席,小黃香”的故事後,回家主動把媽媽的床鋪收拾好,叫媽媽早點休息;有些同學聽了“能讓梨,小孔融”這一故事後,主動把好的東西讓給親人或同伴。誦唱活動誦唱是一種能使學生誦於口、表於情、銘於心的口頭表演藝術形式,我們通過這種形式在全校掀起學習《新三字經》的熱潮: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國語朗誦《新三字經》比賽活動;組織音樂老師為《新三字經》譜曲三首,並錄製錄音帶,利用音樂課教唱,然後在全校播放;分級組織誦唱比賽,有個人誦唱、小組誦唱,也有表演誦唱;要求人人背誦《新三字經》,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要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琅琅書聲和悅耳的歌聲,學生慢慢領會《新三字經》所蘊含的道理。文藝主題會活動我們根據對各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選了三個主題:三年級是“在家做個好孩子”,四年級是“做個‘四有’接班人”,五年級是“明國情,知任重,愛中華”。我們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文藝節目,諸如表演唱、快板、小品、舞蹈、相聲、朗誦、獨幕劇、獨唱、大合唱等,宣傳《新三字經》的內容,幫助學生在悠揚的歌聲中激發感情,在琅琅的笑聲中受到啟示,在翩翩的舞姿中受到感染。事實證明,藝術演出令人陶醉,而陶醉則催人感化,產生共鳴。如四 年(7)班中隊表演獨幕劇《磨鐵杵,可成針》,同學們在觀看中思考,決心要像李白那樣刻苦學習,持之以恆。繪畫寫字活動以書畫藝術表達情和意,是一種思維創作活動,通過這種創作活動既可深化理解《新三字經》的內容,又能提高書畫技藝。我們的具體做法,一是組織青年教師開展以《新三字經》為內容的“三筆”書法比賽活動;二是利用寫字課和美術課鼓勵人人寫、個個畫;三是組織60多個書畫基礎好的學生創作了61幅書畫作品,廣泛宣傳《新三字經》的內容,另外創作了38幅書法、美術、剪貼作品參加東蕪市的《新三字經》書畫大賽,其中已有14幅作品分別被列入前10名。由於宣傳工作做得好,我校學習《新三字經》的風氣日益濃厚。寫讀後感我們組織了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開展寫讀後感徵文比賽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寫出了學《新三字經》的感受,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前人的敬仰和對未來的憧憬。實踐表明,《新三字經》像雨露和陽光一樣,滋潤著兒童的心田,照亮了他們的心坎,使他們的精神面貌起了良好的變化。此外,我們還通過開展搶答、對答、輪讀等活動,使少年兒童在童趣中學習,在活動中受教育,從感性到理性,弘揚《新三字經》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二、寓理於形象,動情曉理學生在學習《新三字經》活動中受到一定的啟發和教育,但《新三字經》中許多“理”還要通過大量感人的具體事例方能使他們真正領悟。因此,我們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看影像、聽故事等,讓他們動情曉理,收到成效。“林則徐,銷鴉片”這一名揚遇邇的反侵略英雄史實,就發生在我們東莞虎門的土地上,是一份活生生的愛國主義教材。我們組織學生參觀“鴉片戰爭紀念館”和“沙角炮台遺址”,還請老革命幹部王聰爺爺為學生講了革命鬥爭歷史。這一幕幕、一樁樁抗敵衛國的真人真事,極大地激發學生愛鄉愛國的情懷。電影的藝術形象往往成為兒童學習的楷模。我們先後組織學生觀看了革命電影《開國大典》、《閃閃的紅星》、《江姐》等,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極富感染力,兒童團強烈的革命熱情深深打動同學們的心,革命前輩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也令同學們肅然起敬。“思往事,心潮湧”,同學們著了革命影片,心靈受到啟迪。有個同學向母親說:“媽媽,我看了《江姐》的錄像,流下了眼淚。”影視片中生動的藝術形象,使同學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換來的,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取得的。三、借力於家教,易得實效為了使學生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學習《新三字經》活動,我們以各種形式向廣大家長宣傳學習《新三字經》的重大意義,介紹它的基本內容,著重講了“孟斷機,岳刺字”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家長們從中得到很大的啟迪,表示回家一 定輔導子女理解這本難得的好書的內容。同時,學生也以在校接受的教育影響家長,彼此互相交流、互相促進。這樣一來,學習《新三字經》活動就更廣泛深入,易得實效。四、寓教於實踐,知行統一 按照毛澤東關於“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知行統一觀,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性認識,有利於檢驗學生的認知程度,培養學生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學習“尊長輩,習禮儀”,我們就組織少先隊員祭掃革命烈士墓,為烈屬及孤寡老人做好事。以表現他們對烈士的懷念和敬仰,對烈屬的欽佩,對老人的愛心和尊敬。同學們還拿出自己的壓歲錢買來慰問品送給革命烈屬,並幫老人搞清潔。學習“家務事,樂擔承”,我們就開展“看誰家務做得多”活動,鼓勵學生從小事做起,從易學易辦的事做起。如低年級通過“看誰紅花多”的評比活動,激勵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少原來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羔羊,回到家裡在飯後主動收碗筷、抹桌、掃地;有的早上起床為媽媽疊被子。據老師家訪所了解,學習、實踐《新三字經》後,越來越多的學生樂做家務事了。學習“惜校譽,敬師長,愛學友,守規章”,我們就要求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並結合實施學校制訂的“班級學生管理責任制”。一些過去紀律性差、學習不用功的同學能尊師、守紀、勤學習了,一些過去不珍惜同學友誼的學生也能互相友愛、互相幫助了。過去校園保潔工作不盡人意,而如今由於同學們都愛校園、惜校謄,校園也整潔了。學校的清潔工人稱讚說:“學生學習了《新三字經》,確實不同了。”學習“樂助人,遵法紀,講公德”後,同學們被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眾多事例所打動,銘記於心,見諸於行。拾金不昧的行為蔚然成風,如三年(1)班歐溢豐同學拾到250元,三年(8)班學生張嘉榮拾到210元,都主動全部送文學校,歸還失主。從今年二月至五月發生的拾金不昧事例就多達130多宗,總金額1000多元,新灣鎮漁船遇龍捲風翻沉,造成一些孤兒。這一訊息牽動著我校1000多學生的心靈。於是,一人有難,八方相助,如三年級學生方曉陽,主動拿出500元並付上一封言切情深的信,托人造給失去親人的孤兒;學前(2)班6歲兒童索爾自己到電視台捐款100元。在學校組織的“希望工程”、“新灣遇難漁民捐助”及“陽光教育中心”等捐助活動中,全校學生第一次捐款超過8萬元,人均約18元,其中一年(5)班的李泳釗同學為“陽光教育中心”捐了1000元。純真的行為,實踐了《新三字經》關於“見危難,勇相幫”的教導,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在少年兒童一代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