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94)

1、王羲之學藝之謎

在王羲之的楷書作品中,以《黃庭經》最具代表性,關於這幅作品的創造還留下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在山陰地方有一位道士,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也很想求王羲之給寫一本《黃庭經》。他早已把帛紙準備好,但當時的王羲之已名聲在外,這位道士擔心王羲之不肯答應。後來,經多方打聽,道士了解到王羲之平素非常喜歡鵝,就特地養了一群十分逗人喜愛的大肥鵝,以便見機行動。有一天,王羲之坐船路過山陰一帶,道士聞訊後,把他那一群鵝趕往王羲之經過的地方。王羲之看到河裡游著的一群白鵝,兩掌撥水,昂首前進,羽毛白淨,形態優美,心裡別提有多喜歡了。他停下船看了又看,一直捨不得離開。一旁的道士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認為機會來到了,詢問王羲之是否想把這些鵝帶走。王羲之讓道士開個價錢。道士故作姿態說:這么好的鵝哪能捨得賣掉。不過先生您要是真喜歡,就給我寫一本經來換。王羲之一聽這話,馬上答應,當即興致勃勃地用了半天時間寫好一卷《黃庭經》交給道士。道士如獲至寶,立即把那一群鵝裝在籠子裡,讓王羲之隨船帶走。這就是人們後來傳頌的“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王羲之為什麼特別喜歡鵝呢?清代著名書法家包世臣的一首詩,或許能給我們一點點啟示。這首詩這樣寫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將兩足安。悟入鵝群行水勢,方知五指力起難。”詩中概括了王羲之的書法要領,說的是王羲之研究鵝行水的姿勢,悟出了用筆的方法,那就是學書法時要“志意專精”,寫字的時候,精神要非常集中,姿勢也要端正,這樣,五指會運用自如,非常得力。所以,王羲之喜歡鵝,是和他研究執筆、運筆有密切關係的。

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是後人的牽強附會。王羲之喜歡鵝就像我們普通人喜歡某一種小寵物一樣,只是一種愛好而已,沒有那么多的內涵。

2、朱熹的儉樸詩

南宋大哲學家朱熹,曾在朝做過官,後專心致力於學術著作。一次,他去看望女兒。女兒女婿熱情招待,惟恐怠慢。吃中飯時,女兒十分窘迫地端出幾碗大麥飯和一碗蔥湯。朱熹開開心心用過之後,看見女兒女婿還惴惴不安,表示飯菜不好。朱熹笑道:“你們不要為此感到不好意思,其實這也就很不錯了。我在朝廷做官的時候,也不是餐餐大魚大肉。古人云:富在辛勞窮在惰,成由節儉敗由奢。勤儉持家的家風是永遠不錯的,希望你們以後也能堅持儉樸度日。我這裡贈送一首詩於你們。”

朱熹當即書詩一首:

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飢。

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3、范曾為許世友題墓志銘

許世友生前同著名書畫家范曾並不相識,但許將軍的墓志銘,卻是由范曾題寫的。

原來許世友將軍的女兒許華山,看了萬柏翱參加編劇的電視連續劇《俠女除暴》,表示很喜歡聽由范曾作詞的該劇主題歌(王立平曲)。萬伯翱向她介紹了范曾的情況,並聯繫安排她同范曾見了面。華山見到范曾時,許將軍已病臥南京了。當將軍聽女兒講到范曾詩、書、畫三絕,人雖才到中年,日本朋友卻已專為他建立了“范曾美術紀念館”時,很欽佩他的才華,希望能在彌留人間之際,看到范曾的詩畫。

范曾夫婦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表示很高興為將軍作畫,他們了解到將軍少時家境貧寒,為地主放過牛,便決定畫一幅牧牛圖。

很快《牧牛圖》便完成了。不料,許將軍的病情垂危,將軍夫人和女兒已到南京。沒幾天噩耗傳來,將軍去世了。

范曾聽到將軍仙逝的訊息後,十分悲痛,當即揮毫在畫上填了一首詩:

托體青山百戰身,將軍羽化插芳馨。

牛當牧放少林側,潑墨今朝有淚痕。

詩畫被捎到南京,敬獻在許世友將軍的靈堂上。全家人很受感動,當即決定,請范曾為將軍題寫“許世友將軍之墓”碑文等。

4、我國古代的愛神

上古時代,人們藉助想像,把主管男女婚配、繁衍後代的人或神,尊奉為愛神,如古希臘人創造了阿佛羅狄忒,古羅馬人創造了維納斯和丘比特。而我們祖先也曾創造了為數頗多的愛神。

始祖女媧是中國最古老的愛神。在《禮記》、《周禮》等古籍中,記載女媧曾祈求天神讓她當媒人,主管男女婚配,後人將女媧奉為愛神,建廟祭祀。傳說每年陽春三月,青年男女到女媧廟玩,各自選擇情人,兩廂情願,自由結合,愛神女媧即為牽線人。

月下老人是中國最負盛名的愛神,典出唐人小說。唐代韋固的婚姻就是月下老人以紅線系定的。月老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杖上懸姻緣簿,鶴髮童顏,賓士於非煙非霧中,專司人間婚姻事。杭州西湖白雲庵月老祠中供月老像,廟聯曰:“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和合二仙是中國最具口碑的愛神。二仙(指寒山與拾得)一執荷花,一持盒,荷諧和、盒偕合,和、合取和睦同心的意思。《周禮》曰:“使媒求婦,和合二姓”。故曾主管家人團聚、和合兄弟的和合神,後來演變為主婚姻和合的愛神。

此外,在我國民間,人們還將皎潔的月亮奉為愛神,稱之為“月姐”。千百年來,許多在後花園私訂終身的男女,無不雙雙跪拜月下盟誓許願。俗語“花前月下”,即花為信物,月是媒人。而我國閩浙粵沿海眾生,則認為海神林默(又稱媽祖、天后)既護佑航海者安全,又兼管人間男女愛情,所以他們也尊奉林默為愛神。

5、有趣的迴文詩

迴文詩是一種可順著讀和倒著讀的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怎樣讀意思大同小異,頗具欣賞價值。廣東茂名市有一座觀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迴文詩,不論是順讀倒讀都是一首漁舟唱晚七律詩,渾成自然,無限妙趣。詩曰:悠悠綠水傍林偎,日落觀山四壁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鷗飛滿浦漁舟冷,鶴伴閒亭仙客來。游徑踏花堙上走,流溪遠棹一篷開。

宋代詩人李禺更有一首別致的迴文詩,叫《夫妻互憶》詩,順讀是一首情詩,抒發丈夫對妻兒的痴情眷念,想起昔日對酒當歌,眼下孤燈長寂,不由熱淚滿襟;倒讀是一首思念詩,表達了年輕女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詩曰: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途路隔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子。

6、寇母遺詩

寇準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全靠母親為人織布度日。

寇母常常一邊為人織布,一邊教寇準讀書。但寇準做官後不久,母親就病逝了。寇母臨終前,親手繪製了一幅《寒窗課子圖》,並在上面題詩一首:“孤燈課讀苦含辛,望兒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寇母讓僕人劉媽將這幅圖收藏起來,並囑咐劉媽在適當時候交給寇準。寇準一路仕途順利,做官一直做到了宰相。有一次,他為了慶賀自己的生日,請來了兩台戲班子,準備大宴群僚。劉媽見時機已到,就將這幅《寒窗課子圖》交給了寇準。寇準邊看圖邊讀詩,不覺淚如泉湧。於是,寇準立即撤去了壽宴,辭掉了壽禮。從此,寇準清正廉潔,勤於政事,終成一代名相。

7、周總理婉拒尼赫魯

坐落在北京市房山區白雲山下的雲居寺又名西域寺,俗名小西天,是一座規模宏偉、建築精美的寺院。寺內有南北壓經塔兩座,以秘藏豐富的石刻經板而名聞中外。

1956年,印度總理尼赫魯來中國訪問時,周恩來總理陪同他參觀雲居寺和出土的石經。尼赫魯看到這批精美的石經後,不無感慨地說:“總理閣下,我們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有西天天竺國之稱,貴國唐代敕封的唐僧曾來西天拜佛,取回真經萬卷,弘揚佛教。現在我來到中國號稱小西天的雲居寺,目睹這些刻在石板上的石經,說不定有些經卷在印度已經失傳,請允許我和閣下商量,印度願以同等重量的黃金,換兩塊同等重量的石經,運回印度供奉,懇請閣下俯允。”

周恩來總理微笑著說:“這些石經,是中國人民經過1000多年創造的天下奇蹟,號稱國寶。黃金有價,國寶無價呀。我作為中國總理,怎能用無價的國寶換取有價的黃金呢!我不能答應,請閣下諒解。”說完,兩位總理都笑了。

8、田漢妙改歌詞

1959年春節期間,郭沫若創作了五幕歷史話劇《蔡文姬》。快上演時,郭老覺得全劇臨結尾時有一段“重睹芳華”的合唱的歌詞不夠理想,可自己又因生病住院而無力修改。於是便想到了歌詞大師田漢。田漢將此委託視為己任,竭盡全力將此歌詞改好,送給郭老審定。郭老看後,連聲稱好,那極富深情和摯愛的歌詞簡直是妙不可言:

“妙齡出塞啊淚濕鞍馬,

十有二載啊氈幕風沙。

巍巍宰輔啊吐哺握髮,

金璧贖我啊重睹芳華。

……”

這歌詞不僅有情、有愛,還與劇中穿插詠唱的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渾然成一體,與“十八拍”“那像滾滾不盡的海濤,那像噴發著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個的靈魂吐訴出來的絕叫”一樣,成為了歌詞中的精品、百唱不衰的絕句。

而歌詞大師田漢的作品,也有被曲作者修改的地方。上世紀30年代田漢在為電影《風雲兒女》撰寫其中“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時,因為是草寫在香菸紙盒上的,有的句子就欠斟酌。其中有一句“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聶耳在譜曲時將此改成“冒著敵人的炮火”。田漢對這個改動也極為稱道,事後多年回憶起來,總是十分感激。

9、絕妙的判詞

宋代張詠中舉後,任崇陽縣令。到任不久,他在巡查衙門時發現,錢庫的小吏回家時隨手把一枚小錢放在帽子邊縫裡。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見小吏每天都如此。有一天,正當小吏故伎重演時,張詠把他抓住,以盜竊國庫重罪拘押起來,打入死牢。小吏認為死刑實不應該,於是高喊冤枉。張詠提筆寫下了十六個字的判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明代天啟年間,有位御史頗有口才,而宦官魏忠賢的一名心腹心懷嫉妒,設法取笑御史。他縛了一隻老鼠前去告狀,聲稱:“鼠咬毀我衣物,特擒來請御史判罪。”御史沉思片刻後判道:“此鼠若判笞杖放逐則太輕,若判絞刑凌遲則太重,本官決定判他宮刑(閹割)。”此人明知御史在挖苦自己,也不得不嘆服其判詞之妙。

明代宗室朱宸豪,襲封寧王。寧王府養有一鶴,為皇帝所賜。一日,僕役帶鶴上街遊玩,被民家一狗咬傷。僕役到府衙告狀,狀詞寫著八個字:“鶴帶金牌,系出御賜。”知府接狀,揮筆判曰:“鶴系金牌,犬不識字;禽獸相傷,不關人事。”判詞精妙在理,僕役只得服判。

清代康熙年間,福建泉州“風月庵”內有一年輕貌美的小尼姑因與一位姓孫的公子相愛。她想還俗嫁公子為妻,便向州衙遞上呈狀。泉州知府大人接狀後,便在小尼姑的呈狀上批道:“準、準、準你嫁夫君。去禪心,超梵塵,脫袈裟,換羅裙,免得孫(僧)敲月下門。”判詞既有文采,又富有情趣,妙不可言。

10、梁啓超妙手改聯

梁啓超是康有為的大弟子,才華過人。康有為50歲生日那天,梁啓超聯絡一批維新人士為康有為祝壽。

康有為住所大廳里掛滿了京城各界人士贈送的壽聯。其中有一副這樣寫道:“國家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各是“有”和“為”,恰是康有為的名字。這顯然是反對維新變法的頑固派,將亡國的罪名強加在康有為的身上,故意引用《四書》中的句子侮辱他。

維新人士見了,都勃然大怒,伸手就要撕去,梁啓超急忙攔阻。在壽聯下面,梁啓超揮揮筆添上了4個字,使壽聯成為:“國家將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為人瑞。”眾人讀後稱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