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93)

1、一字譯錯引來滅頂之災

戰爭是無情的。任何疏忽和大意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下面這個小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以警示。

位於廣西和貴州交界處的六寨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鎮。抗日戰爭時期,這裡距抗日前線十分遙遠,不要說日本陸軍,就是空軍也很少飛臨這個地區,宛如一片“世外桃源”。正是看重這一點,國民黨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才把自己的司令部設在此地。然而,張發奎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由於純粹人為的原因,這裡竟然遭到一次無情轟炸。

1944年11月,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正在柳州展開激戰。27日,日軍進抵距貴州邊境約20公里的南丹、六甲地區。這一天,美國第6航空隊奉命出動B-29型轟炸機前去轟炸南丹、六甲地區的日軍。可是機場指揮部的譯電員卻把電報中的“六甲”譯成了“六寨”。六寨和六甲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相差100多公里。美軍飛行員接到命令後,從成都機場起飛,按圖上標示的航線,直向廣西北部六寨方向飛去。

當17架塗有美軍標誌的飛機出現在六寨上空時,當地軍民興高采烈地走出家門,揮舞著彩旗,向盟軍飛行員致意。然而,美軍飛機回報他們的卻是一顆接一顆的炸彈。六寨這個彈丸之地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人們在血火中呼喊奔跑,亂作一團。一枚重磅炸彈正好命中張發奎的司令部,使所有檔案、資料連同司令官多年的日記都化為灰燼。1名中將、2名少將、200多名上校以下軍官、800多名士兵和5000多名難民在這次誤詐中喪生。

2、酒入詞中味亦濃

李清照愛酒之深,可與李白、蘇軾等同列,她筆下的酒與她的詩詞一樣,隨著她人生經歷的跌宕起伏而變化,顯得多姿多彩。

早期,李清照的詞主要是寫少女情懷的浪漫,以及與丈夫趙明誠的相親相愛。此時,李清照詞中的酒,是一種浪漫、瀟灑與祥和的美。“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瞧!一個女子,喝得暈乎乎的,連回家的路都找不著了。另外還有“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以及“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等。

靖康之亂,國破家亡,丈夫趙明誠病逝,清照流離失所,老來無依。在飽經了人生的炎涼風霜後,李清照已不再是當年閨中抒情的少女,此時詞中酒,充溢著淒涼之意。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還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其人其情,其酒其詞,沁人肺腑。

3、徐悲鴻三邀白石

1929年9月,北平舉辦中國畫展覽。身為木工師傅的業餘畫匠齊白石也參加了,他的畫被掛在一個偏僻的角落。

時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慧眼識珠,發現角落裡隱藏著一位傑出的國畫大師。翌日,徐悲鴻來到齊白石家。30多歲的徐悲鴻和60多歲的齊白石談詩論畫,言語投機。但當徐提出請齊白石到藝術學院任教時,齊婉言謝絕了。後徐再次去請。齊仍不肯。徐並不灰心,第三次登門相請。齊白石被徐的“三顧茅廬”深深感動,於是他坦率地告訴徐:“不是不願意去,是因為我從來沒有進過洋學堂,更沒有在學堂里教過書,如何能教大學呢?遇上學生調皮搗亂,我這樣大歲數,摔一個跟頭就爬不起來啦!”

徐悲鴻終於知道了問題的癥結,於是向齊白石鄭重承諾:不需要齊白石講課,只要在課堂上給學生作畫示範便可;他自己一定在旁邊陪齊老上課。齊白石這才勉強答應。

4、錢鍾書楊絳互為捉刀

讀過《圍城》的讀者當會記得,蘇文紈小姐那把飛金扇上題著一首小詩:“難道我監禁你?還是你霸占我?你闖進我的心,關上門又扭上鎖。丟了鎖上的鑰匙,是我,也許是你自己。從此無法開門,永遠,你關在我心裡。”這首詩曾遭到方鴻漸的嘲笑。

其實,這詩並非是錢鍾書為書中人“按頭制帽”而作,它出自錢先生的夫人、學者楊絳的手筆。這個謎底是在《槐聚詩存》中,楊絳在錢詩《代擬無題七首》的“緣起”中揭開的。幾年前,楊絳想寫一部小說,請錢鍾書為書中人物擬作舊體情詩數首,錢鍾書說:“你自己能寫,並且能體貼入微”。楊絳笑著說:“你的《圍城》需要稚劣小詩,你讓我捉刀。如今我需要典雅篇章,你為何推諉?”於是錢鍾書替楊絳寫了《代擬無題七首》。詩成後,楊絳認為“韻味無窮,低回不已,絕妙好辭。”她決定不寫小說了,留下這七首詩就“盡得風流”了。這七首詩中最後一首的詩句如下:“少年綺習欲都刊,聊作空花撩眼看。魂即真銷能幾剩,身難久熱故應寒。獨醒徒負甘同夢,長恨還緣覓短歡。此日茶煙禪榻畔,將心不必乞人安。”這首詩道盡了歲月與情愛的關係,愛情有時並不是永恆的。

《槐聚詩存》出版於1995年,是錢鍾書的舊體詩集,可視為錢詩定本。這是錢鍾書生前留下的最後一本書,想到這一點,覺其彌足珍貴。

5、宋美齡寫愛情小說

幾年前,宋美齡在她賀慶100華誕的當天,曾感慨地列舉了一生中的好多“惟一”。最出人意料的是,她寫過惟一的一本小說。但她迴避了作品的名稱,以及題材內容,在場的記者不便追問,以至成了難解的謎團。其實,此事在當時也鮮為人知。

1945年夏秋之交,身居陪都重慶的蔣介石企圖獨吞抗戰勝利果實,正忙於挑起內戰。可是作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卻關在書房裡“悠閒自得”地寫起愛情小說《往事如煙》來。這部作品長達3萬餘字,宋美齡以細膩的筆法,浪漫的情愫,紀實性地描述了她早年與男友劉紀文的愛戀故事。紐約的《女性世界》雜誌,特地出版了一期“時尚”增刊,發表了這篇炙手之作。華盛頓的《和平》雜誌予以轉載後,半個月內再版了三次,多達20餘萬冊。另外,還有近百家報刊以顯要版面摘錄或節選,並給予熾熱的評介。《女性世界》雜誌社從來稿登記簿上發現,當初轉送作品的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使館人員。接觸了兩三次,才知道作者竟是宋美齡,而且轉送者一再要求代為保密。

後來此事傳到胡適先生耳里,他分析宋美齡創作這部小說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宋美齡寫這部小說時,已對蔣介石的“政治與軍事伎倆”感到厭倦,想以“普通婦人之心態揭示男女之間真愛,藉以回歸滾滾紅塵之樂趣”;二是其時據傳蔣介石正與陳立夫的侄女陳穎有染,“夫人心火如炎,沉湎昔情,以發泄其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苦怨。”耐人尋味的是,當“美國之音”電台記者卡爾頓後來向宋美齡提及這部小說時,宋女士只是用英語回答了一句:“無可奉告”。

6、冒頓滅東吳

漢初,匈奴的冒頓弒主自立。匈奴側有一個東胡國,聞知此事後,有意前來尋釁,但又不知冒頓的才幹氣魄如何,於是派使者向冒頓提無理要求以作試探,同時也欲作為出兵的藉口。

東胡王第一次派使者要求冒頓把胯下千里馬給他,群臣怒而不允,冒頓笑著勸大家:“東胡與我為鄰,惟願我們能和睦相處,豈能為一匹馬而壞了與鄰國的友誼。”

一騎到手,東胡王便認為冒頓軟弱可欺,於是又派使者讓冒頓把老婆送給他。群臣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微笑道:“大家不要太激動,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女人失去寶貴的和平。”於是就把自己心愛的妃子送給了東胡王。

經過兩次試探,東胡國王認為冒頓無膽無識、可欺可凌,遂驕氣日盛,麻痹大意,並再一次派使者向冒頓索要兩國交界的空地。群臣無不怒髮衝冠,紛紛向冒頓請戰。

這時,只見冒頓拍案而起,冷笑道:“東胡欺人太甚,向我索馬、索女人,現在又索我國沃土。俗話說事不過三,更何況土地乃國家之根本,豈能隨便予人!來人,把使者推下去斬首!”

當即披掛上陣,一聲號令,匈奴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了毫無戒心的東胡。

7、曹雪芹殞於飲酒

據歷史記載,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除夕之夜,曹雪芹猝然去世,當時年僅48歲。曹雪芹的早逝是我國文壇的巨大損失,但其死因卻源於酒禍。

曹雪芹後期的生活充滿憂愁和坎坷。在1763年的中秋節,他的幼子因感染天花而死去,給他精神上以沉重的打擊。後來,曹雪芹常以飲酒解愁,誰知“借酒澆愁愁更愁”,他的體質一天天壞下來。漸近年關時,他在妻子的悉心照料和勸慰下,情緒才有所好轉。除夕之夜,妻子為了讓丈夫高高興興地過年,拿出他摯友相送的好酒。誰知曹雪芹端起酒杯,思緒萬千,接連幾口就將四兩多白酒灌入愁腸,頓時便坐立不穩,雙目圓瞪,呼吸急促,隨即撲倒在地。當曹雪芹慢慢地合上雙眼之時,門外響起了迎接新春的爆竹聲。妻子珠淚盈眶,撫摸著曹雪芹未寫完的書稿,拈筆在上面寫下了一首詩:“不怨糟糠怨杜康,亂諑玄羊重克傷;睹物思情理陳篋,停君待殮醫嫁裳。織錦意深睥蘇義,續書才淺愧班娘;誰識戲語終成恨,室息何處葬劉郎!”這首詩表達了曹雪芹的妻子芳卿的追憶哀怨之情。

8、妙趣橫生的納涼詩

夏日炎炎,苦熱難當。歷代文人從不同的角度,寫下了許多有趣的納涼詩。

何處好納涼

唐代詩人韋莊說水邊納涼最好,他在《夏夜》一詩中寫道:

傍水遷書榻,開襟納夜涼。

星繁愁腸盡,露重覺荷香。

宋代詩人陸游則認為橋頭好乘涼,他專門為此寫了一首《橋頭納涼》詩:

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般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元代詩人釋英則喜歡避喧覓靜,到山中納涼,他在《山中景》詩中是這樣描述的:

六月山深入,輕風冷襲衣。

遙知城市裡,撲面火花飛。

納涼外的感悟

宋代詩人王令以高尚的節操和卓越的才氣聞名於世,深受當朝宰相王安石的器重。他在一首《屠旱苦熱》詩中寫道: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乾。

崑崙之高有積雪,何忍身去游其間。

詩中提出了納一己之涼,還是納天下之涼的問題。道出了詩人憂樂天下,濟人濟世的遠大志向。

9、矛盾和茅盾

茅盾原名沈雁冰,早在1921年,他就在上海參加了共產主義小組和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反動政府下令通緝沈雁冰。沈雁冰出於安全考慮,決定暫時避在上海景雲里的家中,對外說是已經出走日本了。就這樣,沈雁冰在家中整整躲了10個月。

在這10個月中,沈雁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三部曲《蝕》。

它包含《幻滅》、《動搖》和《追求》三部小說。

就在寫完《蝕》的前半部分的時候,沈雁冰在即將發表的那一部分的文稿上寫了一個自己的筆名:矛盾。

為什麼給自己起了這樣一個筆名呢?沈雁冰自己解釋說,是因為他看到了大革命失敗後的許多矛盾:革命與反革命的矛盾;革命內部之間的矛盾;知識分子言行上的矛盾以及自己思想上的矛盾,等等。這個筆名反映了那時候他思想上的苦悶。

當沈雁冰將《蝕》的第一部《幻滅》交給《小說月報》的負責人之一的葉聖陶徵求意見時,葉聖陶說:“小說寫得很好。《小說月報》正缺這樣的好稿件,我們決定刊登在9月份上,今天就發稿。”

“可是,小說還沒有寫完呢!”沈雁冰說。

葉聖陶說:“等不及了。不過你用‘矛盾’這個筆名,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萬一國民黨來查問原作者,我們就為難了。我想,不如在‘矛’字上面加個草頭,‘茅’在百家姓里是有的,而且姓‘茅’的還相當多呢。這樣就不會引起注意了,你看如何?”

沈雁冰聽了以後,哈哈大笑說:“行,按你的意見辦!”葉聖陶有些納悶,問道:“你笑什麼?”沈雁冰幽默地說:“我本姓沈,現在又要姓茅,這豈不好笑嗎?”

刊有茅盾作品的《小說月報》很快就在1927年的9月出版了,很多人都在打聽“茅盾”是誰。連當時的大詩人徐志摩也寫信給葉聖陶詢問。葉聖陶回信說:“作者不願意透露真名,恕我保密。”

從此,“茅盾”就成了沈雁冰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筆名。

10、老舍自撰廣告

老舍的長篇小說《牛天賜傳》在《論語》半月刊上連載。1934年12月,老舍在《牛天賜傳》第九節後附了一則自撰的廣告:

《牛天賜傳》是本小說,正在《論語》上登載。

《老舍幽默詩文集》不是本小說,什麼也不是。

《貓城記》是本小說,沒有真事。

《小坡的生日》是本童話,又不大像童話。

《二馬》又是本小說,而且沒有馬。

《趙子曰》也是本小說。

《老張的哲學》是本小說,不是哲學。

無獨有偶,1935年,老舍又為《櫻海集》自撰了一則廣告:

《上任》寫山大王拜訪偵察長。

《善人》從私生活上看一位女善人。

《鄰居們》寫不打不成相識。

《月牙兒》寫一個窮女子的生活。

《陽光》寫一個闊女子的生活。

這兩則廣告幽默風趣,或介紹作品內容,或介紹人物,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老舍先生的幽默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