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聯考作文名師點評(安徽、福建卷)

XX年聯考作文名師點評——安徽、福建卷

XX年聯考作文名師點評——安徽卷

(一):XX年是安徽實行新課程改革之後的第一次聯考,舉世關注的作文題終於亮相了。我們可以用“平易近人,守正出新”八個字來概括。平易近人,指作文題較為平和,考生容易上手,有話可講。守正出新,本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編寫的理念,而安徽作文題也體現了這一點,守住了傳統的“文以載道”,而終於走出了前兩年的命題作文,採用了材料作文(這也是考前的普遍看法),這是相對的“新”。下面具體談談。

【命題立意】從文題形式來看,命題者放棄了久已衰落的話題,也解開了過去兩年來與命題作文的糾纏,轉而採用材料作文,這是和XX年全國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題總趨勢保持一致的。從文題內容來看,體現了傳統的文以載道觀念,帶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是卻沒有了生硬的說教,而是巧妙地暗合了當下國際、國內的社會現實,含而不露。我認為這是本次作文題最值得叫好的地方。

【審題分析】雖然平易,但不一定容易。題目已經給出了關鍵字“彎道超越”,但是,在審題的時候要注意分析材料層次,從開頭到“可能被超越”是“實”,是為了引出後面主要內容的;而“現在”一句,則是引導學生拓寬作文內容的面的;最後一句才是關鍵,也就是作文的核心。

【寫作指導】為了防止作文題讓人不知所云,不妨就以“超越彎道”作題目,當然也可以擬一些有文采,有內涵的題目,這要根據作文內容來定。不管是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開頭最好用一兩句話轉述材料,接下來用一小段話引出觀點或中心,免得偏題;結尾應當再呼應一下題目和開頭。總體安排要巧妙、流暢,不要太生硬。

【高分策略】如寫記敘文類的文章,要特別講究構思和語言;如寫議論文,要特別注意觀點的鮮明,結構的嚴謹,例子的恰當,語言的整齊。

【誤區警示】寫記敘文類文章,最忌諱編寫一個小故事,而語言乾癟,內容單薄;寫議論文則忌諱觀點不鮮明,沒有例子,沒有有效論證,只是在那裡絮絮叨叨地說要超越彎道之類的囈語。

(二):點評:

材料先以賽車彎道為喻,說明了賽車彎道在比賽中的重要作用——“在過彎道的時候,本來落後的可能超越,本來領先的可能被超越。”,接著又加以引申,聯繫金融、政治等領域,這就注意到了引導考生去發散思維。這樣考生在立意上考生就有了比較大的自由空間。不難看出這一材料的命題立意是要引導考生對生活中那些“充滿困難卻又蘊含機遇和挑戰的時刻”體會、反思 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關於審題,考生要先注意讀懂“彎道超越”本來的含義,在此之後,要重點咀嚼“彎道”被引申賦予的新的意義即,“充滿困難卻又蘊含機遇和挑戰的時刻” 。做好前兩步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最後一句話——“要把握好了這一時刻,就能超越對手,超越自己”。“這一時刻”所指的是什麼時刻是寫作切入的關鍵。

關於寫,考生立意切忌拔高,主要要結合自身的體會來寫,這樣寫得有血有肉,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才能寫出高分作文。關於時下熱點,如金融海嘯,全球各國這時也進入了一個彎道,哪國有足夠智慧就能重新領跑世界經濟,這個可以寫,但是對於我們的考生來說卻難有足夠的能力來駕御,易滑向空洞的議論,最好不要寫。

有人說材料作文較難把握,但是今年安徽聯考的這篇材料卻恰到好處,易理解、易把握,考生寫走題、寫偏的可能性很小。

XX年聯考作文名師點評——福建卷

點評:

一.命題亮點:引領了聯考作文命題的新潮流

半命題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考查長久不衰的一種命題形式,但在聯考領域卻長期被人們冷落。作為自主命題走在全國前列的福建省,今年終於和湖北省一道勇敢地吃了“半命題作文”這一螃蟹,引領了聯考作文命題的新潮流,這也稱得上是XX年福建語文卷的最大亮點。半命題形式既有利於考生個性的張揚,又能較好地避免宿構和猜題押題,能較為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而這正是福建省命題人員的命題出發點。

二.寫作指導:巧抓題眼,破題為文

寫半命題作文,創新的突破點在補全題目上。謹慎於前,方能瀟灑於後。只有在補題上煞費苦心,才有望一揮而就,寫出情文並茂的考場作文。補題之前首先要抓住《這也是一種  》這一文題中的兩個“題眼”:

關鍵字一:這

“這”,指示代詞,比較近的事和物。比較近,就暗示你所寫的要突出真實、真切,最好是寫你自己的感受。把“這”字替換一下,就可以明了寫作的內容——如失敗、挫折、平凡、缺憾等等。

關鍵字二:也

本題寫作的內容有很大的自由,關鍵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的點題——也。

“也”,表示同樣。寫的內容表象和實質有差異,但經過寫作者個體獨特的感悟、認識和升華終於有了感悟。一個“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認識的轉變,你可以不交代這個認識的變化過程,但要有體現“也”字的點題。

三.常見誤區警示

1、擬題俗套,重複雷同。比如,不少同學的題目可能會擬為《這也是一種美麗》、《這也是一種成功》等,好像大家要面對的似乎不是“美麗”就是“成功”。不難看出,由於思維閉塞、缺乏創新,學生都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去命題,這豈能不出現“千人一面”、千“空”一“詞”的雷同現象!

2、擬題過大,難以下筆。比如,《這也是一種人生》這類範圍就過大了,擬出這樣的題目,寫起來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談,要寫深寫透很難,更不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脫離文題,我行我素。半命題作文在將題目補充完整後,就相當於一篇命題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內容就應圍繞題目來表現,但有些同學可能會拋開題目,任意為文,與文題相距甚遠,造成失分。

四、參考範文

這也是一種享受

(江蘇無錫一位教師)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好一首《歸園田居》,好一個視功名為糞土的陶潛,好一派平淡的田園生活。

轟轟烈烈的日子我不喜歡,驚天動地的壯舉我沒做過,在這個紛繁的年代裡,小小的我獨鍾愛一種感覺——平淡,因為這也是一種享受。

平淡,是一種享受。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正是其平淡生活的真實寫照。而桃花源則可謂他平淡理想的最高境界。在那裡,人們老有所養,幼有所樂,黃髮垂髫,盡享平淡的天倫之樂。

平淡,是一種享受。劉禹錫“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沒有功名富貴,沒有帝王的垂青,但他在平淡中明白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人生哲理。雖然平淡,卻不平庸,在精神的世界裡,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富足。 

平淡,是一種享受。吳鈞在與《朱元思書》中,同樣向我們表達了這樣的心境。灑脫的他在富春江中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因為平淡平息了熱衷功名之心,因為平淡放棄了經綸世務之任,天地山水間,他在淡淡的生活里享受著深深的快樂。 

平淡,是一種享受。歐陽修雖遭謫貶,但懷著一顆平淡之心縱情山水,與民同樂。“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在秀麗的琅琊美景之間,太守雖“蒼顏白髮”卻又那樣的憨態可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其內心最真切的追求,於此可見一斑。

平淡,是一種享受。在平淡中,可以讀古人之心;可以觀自然之美;可以明白事理;可以感動垂淚。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樂,平淡即享受。

身外紅塵滾滾,我只想讓喧譁的齒輪在內心停轉;身邊精彩紛呈,我只想讓平淡帶來寧靜的幸福。因為,這也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