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要說得清楚明白

[訓練目的]寫說明文材料充實,特徵清楚。

[複習指導]

說明文是運用得相當廣泛的一種文體,使用的表現方法主要是說明。新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清楚明白”;《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說明》則要求“說明文材料充實,特徵清楚”。既然如此,下面就來談一談如何寫作一篇說明文。

首先,應該明確說明文的寫作目的。

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介紹客觀事物,介紹科學知識,讓讀者看得明白,讀得懂。這就要求說明的語言應通俗易懂。

第二,圍繞事物的特徵來進行寫作。

事物的特徵即事物本身的獨特屬性,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不同特點,是個體與類之間的差異性。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徵才能對事物進行具體詳細的說明。例如你要說明“蜘蛛”,你就要了解蜘蛛的特點,蜘蛛這種小動物最突出的特點是自身能分泌一種粘液,結成絲,並用它來捕食昆蟲,這一點也是蜘蛛與其他小動物最為不同的一點。要說明蜘蛛,就要圍繞這一點來展開,否則,就很難說得明白。要做到圍繞特徵來說明事物,就得認真仔細地觀察研究事物,找到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區別和聯繫,對事物本身作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說明事物的說明文是這樣,說明事理的說明文也是這樣。抓住了說明對象的特徵,是寫作說明文的關鍵。

第三,採用恰當的說明順序。

最好的說明順序是讓人明白的說明順序。為了讓人明白,可採用先總說後分說、先整體後局部的說明順序。總說部分,能給讀者留下一個大體的印象,了解事物的特點和概貌;分說部分,是作者就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形象具體的說明,這些形象具體的說明能更有力地突出事物的特點。具體到要說明某一事物、某一事理時還應選擇相應的順序來說明。說明順序有如下幾種:

時間順序。這種說明順序即以事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為序。如事物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由古及今,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產品的生產程式等,一般採用時間先後的說明順序。

空間順序。這種說明順序即以介紹事物的外形特徵、構造特徵為目的,按照事物的內外、遠近、高低、前後、左右、上下等的關係,來安排說明順序。介紹建築物、介紹場地的布局、介紹物體的結構等大多採用這種順序。

邏輯順序。這種說明順序主要用來說明事理,揭示事物的內函、性質及原因。

有些說明文,不只採用一種說明順序,而是多種說明順序綜合、交錯使用。

第四,要把事物或事理說得清楚、明白,還應運用一些說明方法。以下是說明文寫作中的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

下定義。為了使讀者對被說明的事物、事理有個明確的概念,作者用準確、簡單、科學的語言給被說明的事物下定義,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特徵。通常用“什麼是什麼”的判斷句式。在內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種差+屬的形式。例如: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其中的“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是食物這一概念的“種差”即食物不同於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徵,“物質”是食物的屬。這樣,我們對食物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

作詮釋。作詮釋是對事物、事理的某些特點所作的解釋說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義的說明方法。這種方法與下定義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處在於語言不像下定義那樣嚴謹、講究科學,可以隨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例如:“一種可以稱為‘游擊戰’。狂風一起,沙粒隨風飛揚,風愈大,沙的打擊力愈強……”作詮釋能夠通俗地解釋、解說事物,又不像下定義那樣嚴格,使用起來較為方便,與下定義相比較,作詮釋的方法用得更多一些。

舉例子。舉例子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

作比較。作比較分為兩類。為了說明事物的特徵,可以把同類的兩個事物作比較,在比較中突出事物的特徵。另外,還可通過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突出事物的特徵。同類事物的比較,重在求異;異類事物的比較,重在求同。在運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拿來比較的事物應是人們所熟知的事物,這樣,比較的效果才會好。

分類別。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的異同,把事物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後逐類加以說明。運用這種方法,一是為了使說明文寫得有條理,二是為了使說明的對象更加全面,給人以完整的印象。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說明事物、事理,會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用已知熟知的事物來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使文章更加具體、形象,便於讀者接受。

列數字。為了說明得更加準確、具體而使用的一種說明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列數字時,數字必須是準確的,數字還有確數約數之分,什麼時候該用確數,什麼時候該用約數,要分清楚。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還有畫圖表、摹狀貌、引用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五,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通俗易懂。

這是由說明文的科學性、知識性決定的。說明文要介紹客觀事物,介紹科技知識,“準確”是至關重要的。表示時間、空間、程度範圍的詞要準確無誤,對事物進行客觀的說明。例如“基本上”“大約”“左右”“在當時”“比較”“大多數”“幾乎”“許多”“可能”等詞的準確運用,能幫助我們準確地說明事物或事理。另外,語言還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由於說明的對象不同,說明文的語言風格也不相同,有的說明文語言平實,有的說明文語言生動、活潑。不管哪種語言風格,都是為說得明白服務的。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按什麼順序,用什麼方法來說明,都要服從表達的需要。

[典題探究] (XX•聯考重慶題)

以“筷子”為題,寫一篇兩百字以上的說明文。

[試題解讀]

以“筷子”為對象,寫一篇說明文。所選說明對象是常見的,是考生每天都在接觸、使用的物品。所以,每個考生都應該是有話可說的。說明“筷子”,可從筷子的類別、用途、使用方法等方面入手,還可順便提及不用公筷、提倡環保等,還可從筷子的歷史演變、筷子所代表的中華歷史文化等方面入手。可用平實的說明,就像一般說明文那樣;也可用生動的說明,如“筷子的自述”等。只要我們熟悉它,將說明的層次分清,儘量用新穎、生動的語言進行形象生動的描述就行。

[範文引路]

例文一:

筷子

先請你猜個謎語:“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你能猜出它是什麼嗎?它就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筷子。

筷子的結構簡單、原始。它就是由兩根小棍組成的,通常是用木、竹、塑膠、象牙等材料做成。筷子的長度一般是25厘米左右,夾菜的下端為圓形,手執的上端呈方形。圓形的下端直徑通常在2毫米左右,從下到上略有增加。筷子主要用於人們吃飯。吃飯時,人們常用右手執筷,將兩支筷子團在一起,通過手指控制兩支筷子的聚合與分開,從而將食物準確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內。筷子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人們通過對筷子的色彩、圖案、造型等方面的創新設計,又賦予了筷子藝術品的角色。

[例文評析]

作為實物說明文,一般思路是先引出說明對象,然後依次介紹它的結構、類型、功能等。本文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1.層次分明,先引出說明對象——筷子,然後依次介紹它的結構、材料、形狀、大小、使用方法、歷史與現狀等。這樣一一道來,不慌不忙,條理分明。2.說明對象生動形象,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這種方式,很能吸引閱卷者的眼球,讓閱卷者在猜謎語的情景中,順著考生的思路讀完全文,至此,閱卷者想不給高分都難。3.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事物觀察細緻入微。寫事物說明文,沒有對事物細緻入微的觀察是不行的。考生對筷子的材料、形狀、大小等都能準確描寫出來,這是源於考生對筷子作過細緻的觀察,並能用語言把觀察結果表達出來。

例文二:

筷子

我是一雙結構簡單的筷子,出生於中國古代,還被榮幸地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自從我在中國紮下了根,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們筷子家族已經很龐大了,姐妹特別多。有竹製的、木製的、塑膠制的,還有象牙制的、金制的、銀制的,等等。通常情況下,我們的身高約為25厘米,下端圓,上端方,看上去勻稱、可愛。

人們吃飯時幾乎離不開我,因為我是他們吃飯的工具。人們吃飯前,都會將我從筷兜里輕輕取出,在桌上放好,等飯菜做好後就直接動用我;吃完後,又會把我收起來清洗乾淨後送回筷兜里。如此循環,直到我們“老掉牙”,最後“死掉”。

[例文評析]

本文採用生動說明的方法,用第一人稱,通過“我”(筷子)的自述,給我們介紹了筷子的歷史、種類、結構、作用等。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語言生動活潑,親切感人,生動說明了筷子的特點,是一篇合乎要求的應試說明文。文章開門見山,直接引出說明對象,然後依次介紹了筷子的歷史、榮譽稱號、種類、結構、作用等。同時,採用分類別、舉數字等說明方法,清楚、準確地說明了筷子的種類、結構等特點。“看上去勻稱、可愛”“直到我們‘老掉牙’,最後‘死掉’”等語言,不僅生動活潑,而且準確無誤地說明了筷子的特點,按聯考評分要求,語言項可得滿分。

[作文訓練]

請寫一篇說明文,向讀者介紹一種你們家鄉的土特產,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寫作本文,首要的是抓住所說明事物的特點,採用恰當的說明順序,有條理的說清楚。語言要準確簡潔,儘量使用人們熟悉的、能夠明白的語言說明,使之通俗易懂。還要恰當使用說明方法。

[佳作賞析]

家鄉米粉

當你在我的家鄉做客時,熱情好客的主人總會捧出香噴噴的炒興化米粉請你品嘗,特別是那些去台人員、外籍華人、海外僑胞省親會友的宴席上更少不了故鄉的傳統佳肴——興化米粉。這時,故鄉的米粉又成了台胞和海外遊子寄託鄉思鄉情的珍品,此時此刻,他們總會感慨萬千,甚至詩興大發。有位從海峽彼岸回歸的興化人,一吃到故土的米粉,便激情滿懷地詠嘆:“銀絲條條牽斷腸,海峽兩岸橫驚波。興化子孫共箸粉,隔海齊唱一統歌。”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情。

興化米粉為什麼惹人心醉?原來它源遠流長。相傳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8),興化軍主薄黎畛受命於朝廷。在興化冶水,營造木蘭陂,後其得力助手錢四娘因築陂失敗而投木蘭溪身亡,黎畛臨危不懼,前仆後繼,親自主持工程。為了犒勞民工,黎畛把祖上傳下的糙米粉加工手藝公諸於眾,還大量生產米粉。不久黎畛在勘察工地時也不幸遇難殉職,人們以米粉、米酒祭江,並為之立“黎畛廟”,世世代代緬懷之。黎氏所開創的米粉業也就在美麗富饒的興化平原上開出燦爛之花,後經世世代代粉農的不斷改革創新,逐步形成了具有興化地方特色的米粉來。

當你吃到可口美味的炒銀絲——興化米粉時,你可曾想到舊時興化米粉製作的艱辛?的確,舊時手工製作米粉是一件極其艱苦繁雜的重體力勞動,其製作過程分為浸米、磨漿、壓乾、捏、蒸、出粉、去漿、制把、晾乾、束腰等十幾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浸透了粉農們多少辛酸的血汗,真是一條條米粉,一串串汗珠,有詩為證:“入眠半夜三更起,磨漿蒸餜壓冬粉。四肢皸裂汗淋漓,留一米湯充腸飢。”

興化米粉不僅僅醇香可口,而且香飄四海,飲譽全球。在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今天,興化米粉是鄉鎮企業的一枝花,其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暢銷日本、東南亞及歐美,為國家創匯,為四化作貢獻。粉農為人類製作醇香的米粉,也為自己釀造甜蜜的生活。你看,那廣闊無垠的木蘭溪畔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紅磚瓦房,不是粉農們的新居嗎?

謎語曰:“四角四角方,稻草捆腰間”,謎底就是“興化米粉”。原來興化米粉是一把把晶瑩潔白的中間束之以稻草的四四方方的稻米複製品,其色白條細,彈性堅韌,煮炒便利,湯乾鹹宜,若佐之以魚、肉、蛋、菜,真叫人垂涎三尺。無怪乎,宋朝著名學者朱熹在興化講學期間,嘗到米粉時,不禁拍手叫絕:“可口欲吞舌,美味實無窮。”現在人們對興化米粉的煮法更加講究,吃法很多,“八素炒米粉”就是其中的一種。所謂八素就是香菇、金針、木耳、紫菜、麵筋、香乾絲、豆腐皮、青菜,配料後加油酥花生,色彩斑斕,這樣的米粉色、香、味、形俱全。厭食腥葷者,換換口味更見其美。興化米粉還是一劑抗感冒的靈丹妙藥呢,只要把湯煮的米粉加上熬過油的姜、蔥、豆醬粒,患者趁熱吃罷,再用棉被裹體,大汗淌流,高熱即散。

如今,那些繁重落後的手工操作全被機器所代替,舊時作坊里痛苦的哀怨和呻吟也全被馬達的轟鳴聲和輕鬆愉快的流行歌曲所取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興化米粉也向新的高度衝刺。目前生產的一種“快餐”米粉,就是把各種營養品、調味品按照科學配方入料。這種米粉只要開水一燙,就是名符其實的可口“快餐”了,它為旅遊業,為人們餐點提供了方便。

願興化米粉這一傳統土特產更閃射出改革開放年代的光輝。

【簡評】

文章抓住說明對象興化米粉的特點,介紹其美味可口的特點及製作方法,說明順序清楚。能恰當運用作詮釋、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文中插入有關米粉的歷史傳說,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