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征服與適應”話題作文指導及範文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此前從未有人徒步穿越過。為了征服它,身強力壯的中國著名探險家余純順穿越途中不幸遇難。專家推測,遇難的主要原因是炎熱、饑渴和迷失方向。不久,52歲的歐洲女性卡拉,在進行系統調查論證後,隻身一人,歷時20天,於1998年11月18日由南向北成功地穿越了“死亡之海”。選擇冬季穿越,是她成功的主因。她說:“我不挑戰自然,我是千方百計地適應自然。”

在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上,有人主張“征服”,也有人主張“適應”,對此,你有什麼見聞或思考?請“征服與適應”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得抄襲。不得使用上面的背景材料。

話題解說

此話題並不複雜,也談不上多深刻,但關鍵在於對話題的審讀,因為語文界一直有一股強大的聲音,那就是加強審題能力,話題作文應該設立一道防火牆。本則話題就是如此,前提示語對話題有限制:“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所以寫出佳作的前提是能扣住此限制條件;

其次,注意這是一個關係型話題作文,應該能辯證的談“征服與適應”,雖然兩者可以有側重,但必須涉及兩者,因為畢竟不是“征服”或者“適應”這單概念的話題作文;

再次,話題能提供的觀念大致有:要適應自然而不能征服自然;要征服自然,但對征服的含義要加以正確的界定;既要征服自然又要適應自然。

範文評析

制天還須知天人——適應中征服自然

武則天一聲令下命百花寒冬連夜開放不過是傳說,夸娥氏不費吹灰之力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僅僅是神話。中國五星紅旗飄揚在“世界屋脊”,打破生命的禁區;沙漠變為綠洲,南水北調卻已成為現實。

要征服自然,首先要適應自然。

遠古的大地,洪水泛濫,民不聊生。鯀用壘土截流之法治水,多年不成;而禹疏流引水,卻獲得成功。自然的神力無可抵擋,造化的嚴命不可抗拒。人,是多么的渺小與無力。但正是這小小的人,卻敢於向大自然提出挑戰,而且常能獲得勝利,原因何在?因為人懂得在適應的前提下征服自然。

水為天地至柔之物,卻蘊含不盡的力量,河中圓圓的鵝卵石便是明證。治水,不二法門便是因勢利導,不違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規律。同樣是征服,鯀妄想以剛制之,終究大業未成,反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鯀以柔制之,最終降服洪魔,造福蒼生。只因為大禹利用水的性質與自然的法則來行事,換言之,首先了解了自然,並且利用了自然,最終征服了自然。

大自然就像一頭獅子,強大而難以馴服。人應如高明的馴獸師,首先要讓它吃飽睡足,依從其天性,掌握了它的規律、法則,再去馴服它,才可能成功。如果一味盲目地叫囂“人定勝天”而作出違反自然法規的事,那征服自然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更有甚者,會遭受大自然無情的報復與懲罰。中國建國初不顧生態平衡而盲目毀林圍湖造田,到現在自食其果了。但如果順從於自然法則,利用它,改造甚至征服自然就會成為可能,可以事半功倍,且與自然和諧相處。二千多年的秦代李冰父子不是修成都江堰,治水利民嗎?此即適應中征服自然的有力證明。

對待大自然這位怪老頭,首先要摸清它的脾氣,與它打好關係,它才會幫你的忙,為你所用。對待大自然,要施展太極拳,用柔巧之術,方可立於不敗之地,才有可能征服。大自然是無比強大不可違抗,但只要適應中征服,“人定勝天”不是一句空話,因為知天之人可制天,但也只有以適應為條件,才能打破“天意不可違,天命不可抗”的神話,因為知天還須知天人。

評點:征服與適應是一對糾纏不清的概念,因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類很難說什麼時候是征服,什麼時候又是適應,兩者伴隨了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始終。本文以“制天還須知天人”為標題,旗幟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較客觀辯證的論述了人與自然存在的一種常見關係,舉例典型,分析周全。開頭以神話故事切入,饒有趣味。

如果說“六月的天——孩子的臉”,那么我們身處的這個大自然其實就是一個人,一個有著喜怒哀樂的人。你得與他和睦相處,融為一體。

像人一樣,這個大自然多數時候都是平靜的。在他高興的時候,春天會送你一絲喜雨,夏天烈日後帶來一陣雷雨和一股涼風,秋天會撒一晨的清霧,冬天會鋪下一層厚厚的雪花。他開心,也讓田裡的農民合不攏嘴;他開心,會讓路上的行人笑開顏;他開心,會讓雪中的孩子盡情開懷。你得習慣他的脾氣,適應和接受他,學會“融”。

像人一樣,這個大自然也會經常辦錯事。在農民撒完化肥、曬著糧食的時候,他會不合時宜地下一場雨;在行人們悠閒地散步,快樂地旅行時,他又會很不乖地下場雨;在孩子們在野外快樂地遊戲時,他也會想湊熱鬧地送來一場雨。人們生氣,他就像做錯事的倔強的孩子,死不認錯,但他總會哄人們開心。你還是得適應他的孩子氣的。

像人一樣,這個大自然是很愛幫助人的。他會給開墾的人們送上一塊肥沃的土地,讓人們豐衣足食;他會給探寶的人們送來一塊寶地,裡面蘊含著無盡的財富;他會給貪玩的孩子們鋪出一片奇妙的樂園,讓孩子們樂此不疲。

就像和人相處一樣,做事、要求、索取都得有個度,否則別人會厭惡甚至憎恨你。大自然也是一樣,如果人類一味地索取,大自然會憎恨我們。如果人類做得過分,那么大自然又會懲罰我們。但有時人類的欲望實在太強大了,人們以為自己已經成熟,認為自己可以對自然為所欲為,於是對自然的占有越來越強。有時人類好像為了體現自己的偉大,對大自然不斷侵占,不斷征服,大自然一忍再忍,大自然就像人一樣,他的退讓是有限度地,卻絕不會屈服於人類。人類所有對它的傷害,他都牢記心間,忍無可忍時,也許就是我們美好生活的末日。一九九八年中國大洪水,就是人類自作自受、咎由自取的例子。大自然已經給了人類許多,他希望友好平和地對待人類,更希望人類也能友好平和地對待它。他很想和人類一樣,和平相處,“融”為一體。

融,瘋狂的人類該清醒了,不要一味地征服自然,只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才是人類最大的幸福。當人們認識到“融”,並且做得很好時,大自然是不會和人類計較的。讓我們學會“融”,學會與自然和平相處。

評點:征服與適應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又怎樣體現兩者的辯證關係呢?本文小作者巧妙從“融”切入,在征服與適應之間找到了一個結合點,而這對於人類來講卻是最實在最迫切的一個課題。在不斷地與人的本性的比較中,平易而通俗卻又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仰望雪山之巔

老人默立在山下,任風霜雕刻歲月的年輪。他無語,只是仰望,仰望那聳入雲端的聖潔弧線,想在回憶那些用生命記誦的古老詩篇。來往之間,背著行囊的年輕人驚擾著世外桃源般的寧靜,他是來征服雪山的,賭注是生命。

兩道軌跡擦身而過,叩響了藏人的一句流傳在高原的諺語:“雪山不是用來攀登的,而是被人們仰望的。”這遙遠的聲音宛如天籟,直達我們的靈魂。

仰望,面對自然,這是怎樣的姿態與高度?它不是野蠻的征服,儘管野心家將“征服”包裝成挑戰自我的壯舉,我們還是看到他骨子裡的愚昧無知。人類是自然的孩子,難道你需要用劃破母親姣好的面容來證明自己鍛造鋼刀的鋒利嗎?破壞自然環境的征服更是一種自我毀滅。人類邁開腳步披荊斬棘的征服歷程必將成為自殺的歷史。我們不願聽到用砍伐機征服森林的聲音,不願看到用濃煙征服天空的圖景。

仰望,面對自然,這是怎樣的睿智與清醒?它不是盲目地順從,卑恭地適應。人畢竟是自然界最智慧的動物,萬物之首。在惡劣的環境中,人類的祖先並沒有順從著悲苦的命運,適應這食不果腹的日子。他們學會仰望自然,觀察自然之物,從中探索萬物生長的奧秘,掌握耕種的本領,諦聽春雨冬雪、春華秋實的曼妙清音,人類得以生息繁衍。仰望之高於適應,在於這高貴的昂首高於無奈的低頭。仰望自然,人類摒棄了適應的枷鎖,在無垠的天宇大大書寫了壯麗的“人”字,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見證。仰望自然,人類活得更有尊嚴,更昂揚地接受自然的考驗。

征服與適應,前者是擲向自然的戰書,後者是向自然舉起的“白旗”。兩者都沒有真正理解自然,品味自然。自然是一部鴻篇巨著,寫滿了生存之道、生命之義,人類應當以仰望的姿態細細研讀,尋求自身發展的陽光大道。只有仰望及仰望時的思考,才是面對自然的理智行為。

蒼茫的雪山之下,芸芸眾生虔誠地仰望著雪山之巔,那是生命的高度。

評點:跳開兩者的關係來談論這個話題,必須有較高的思想素養和一定的理論準備,本文小作者以“仰望雪山之巔”統領兩者,以詩意的解說闡釋了人對待自然的理性態度,“征服與適應,前者是擲向自然的戰書,後者是向自然舉起的‘白旗’。” 論說充滿了辯證的思考,折射出睿智的光芒與色彩,使文章具有了較大的現實意義,也呈現了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