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講課教案

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構思作文的意識能力

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引導學生養成精心打造開頭的意識

指導學生寫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引導學生養成精心打造開頭的意識

指導學生寫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構思作文的意識能力

教學方法:訓練 講授 引導拓寬思維

聯考動向:寫作

第一課時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課堂寫作

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構思作文的意識能力

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引導學生養成精心打造開頭的意識

指導學生寫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學過程:

1、 布置作文:

尋,就是“尋找” “探求”。尋幽探勝,飽覽美麗的風景;尋根究底,探求科學的奧秘。異鄉尋夢,故園尋根。尋求發展的機會,尋求人間真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請以“尋”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2、 要求:

時間為一小時,重點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書寫,二是開頭,三是立意是否深刻。

第二課時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提高學生分析作文的能力

教學內容:學生集體評作文

教學過程:

1、 學生分組:小組成員集體評價事先下發的作文,提出有點和缺點。

2、 由小組成員共同商量確定本組最優秀的作文,並寫出簡評。

3、 共同交流:將本組的優秀作文拿到班中進行集體交流。

第三課時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寫出思想深刻,有感染力的作文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導入:

今天我們來講評以下我們寫得作文:尋。

二、 存在問題:

書寫混亂,語言匱乏,思路狹窄,文章大多立意不深。

三、 思路指引:

這是一則材料加命題的作文,材料其實就是對題目的限制所以研讀材料是必要的。材料其實講了兩層意思,一是尋找的對象,即尋找什麼;二是尋找的意義,即豐富完善這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也應一次為寫作的側重點。

另外尋可以是一個動詞,我們可以這樣寫:

1、尋的主體:在具體的行文中,我們可以談自己的親身經歷,即自己尋找某物,某種精神的經歷,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發,這是主體就是自己;也可以寫某一歷史人物尋找人生目標、理想的經歷,以及對他們的意義,這是主體就是某一歷史人物。

2、尋的對象:在具體的行文過程中,我們應明確尋找什麼。材料提供了一些對象例如:尋找自己,我們可以談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自己漸漸迷失了自我,一個偶然的契機,自己得到頓悟,去尋找自我,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他人,屬於低層次上的尋找,注意寫出尋找的結果即可;同樣尋找物質需求也屬於低層次上的尋找;尋找精神慰藉,這是尋找”高層次的東西,比如友情、親情、真理、奧秘等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東西。尋找不曾擁有的,尋找成了一種嚮往、追求、進取,為了渴望而探索。

尋可以是一個量詞,我們可以這樣思考:

尋是距離,那么這個距離是什麼呢?(心靈,境界等)為什麼要彌補這個距離呢?怎么樣才能彌補這樣的距離呢?彌補了之後又怎樣呢?

四、提供給你的材料:

屈原的“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尋求楚國的未來之路;

李賀的“尋”: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尋找詩人自己的理想李清照的“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尋覓個人生活的出路;

辛棄疾的“尋”: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志同道合的人。

逆水行舟用力撐, 一篙鬆勁退千尋。 古雲此日足可惜, 吾輩更應惜秒陰。

—— 董必武:《題贈〈中學生〉》

五、 可借鑑的佳作:

記住回家的路

周國平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的習慣是隨便走走,好奇心驅使我去探尋這裡熱鬧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這途中,難免暫時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記起回住處的路線,否則便會感覺不踏實。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立業,支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靈的寧靜頗不易得。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機會誘惑著人去嘗試,壓力逼迫著人去奮鬥,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著,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裡,未嘗有真正的內心生活。對於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一個人唯有關注心靈,才會因為心靈被擾亂而不安,才會有尋求心靈寧靜的需要。所以,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或者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有此稟賦或習慣的人都知道,其實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並非互相排斥,同一個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於,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於把外部生活的收穫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種稟賦或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個兒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滿了縱橫交錯的路,每一條都通往不同的地點。那隻知死死盯著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條上,其餘的路對於他等於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關注內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時始終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個人有了堅實的自我,他在這個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標,無論走多遠都能尋找到回家的路。換一個比方,我們不妨說,一個有著堅實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個精神的密友,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這個密友,這個密友將忠實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傾聽他的一切心語。

如果一個人有自己的心靈追求,又在世界上闖蕩一番,有了相當的人生閱歷,那么,他就會逐漸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然而,屬於每一個人的現實可能性終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對一切可能性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因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時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拋下自己的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有意義的事,並且一心把它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個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於是,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而且會以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機會的誘惑。我們當然沒有理由懷疑,這樣的一個人必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寧靜。

六、 下水作文:

——張英 

夜色很寧靜,天空中有一層淡淡的雲,像是給月和星星披上了一層薄紗,月色更美了,星星的眼睛更深邃了。望著這夜色,我煩躁的心頓時澄清了,靜下來了……引我陷入無盡的思考。

忙忙碌碌的一生,曲折,平坦;順利,艱辛;歡笑,淚水;……不管怎樣,人們都在堅持著,儘管步履蹣跚,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我看到一個日漸消瘦但依然執著的身影,在被月光籠罩的“綠肥紅瘦”的荷塘中尋覓,雖然冷冷清清,雖然淒悽慘慘戚戚,雖然疲憊的雙腿已不能支持瘦弱的身體,步履漂浮,但我分明看到了詩人腳步的沉穩,內心的堅定。飽經磨難,一生清苦的詩人並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理想的追求,他要尋找,在探求中生活,在生活中探求。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她”又是誰呢?為什麼尋的這樣艱辛?為什麼尋的這般苦惱?又為什麼尋的如此堅定?是雨巷中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嗎?是“雖九死而其猶未悔”的美人嗎?一個文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多好,躲進小樓,多么清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多么愜意……然而,他並沒有忘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一手拿如椽之筆,一手握斬棘之劍,在漫無邊際的黑暗中尋找。驀然回首之際,我分明看到了他悽苦的笑容。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一尋八尺,千尋又是多少,真的有這么長的河嗎?閉上眼睛,我看到了一個果敢的身影。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一隻扁舟執著的逆流而上。屈膝,弓背,雙手緊握一根長長的竹篙,面容堅定,動作有力而從容。哪來的這股神力,哪來的這般淡定,哪來的如此從容,在他寬闊的胸膛中,有著一顆堅定有力的心,它有翅膀,它要飛翔。

一個尋字竟是這樣的深邃,偉大。我不得不嘆服於五千年中國文化的燦爛輝煌,我也明白了它為什麼會這樣燦爛輝煌。長城之所以雄偉,是因為那裡有中國人不屈的魂魄;兵馬俑之所以會成為奇蹟,是因為那裡有中國人崇高的精神;莫高窟之所以會名揚世界,是因為那裡有中國人最美的姿態。與其說中國的文字是寫意的,倒不如說中國人是寫意的。

雲已慢慢退去,夜色更加清爽……

第四、五課時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巧用作文作文材料

一、前言:

1、讀下面全國近年各地的聯考考場作文題。

(1)《良心》  (XX年聯考湖南滿分作文)

(2)《面對選擇》(XX年聯考廣東滿分作文)

(3)《吊屈原賦》( XX年甘肅聯考滿分作文)

(4)《論感情用事》(XX年聯考河北滿分作文)

(5)《一腔愛國情,兩行辛酸淚》  (XX年聯考雲南優秀作文)

(6)《留給明天》 (XX年聯考天津優秀作文)

2、思考:這幾道題話題相同嗎?角度呢? 假如只有一個材料,該如何來寫?如屈原事例。

3、且看看別人怎么動筆:

[例一] 披髮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閭大夫一聲悲嘆“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後便投身汨羅。那“鸞鳥鳳凰,日以運兮”的無奈,“燕雀烏鵲,巢堂壇兮”的憤懣,令他只有選擇以死亡來樹立良知的威嚴與人性的雍容氣度。(XX年聯考湖南滿分作文《良心》)

[點撥] 作者採用人物自己的詩文,使“屈原投江”這一材料表現出新鮮獨特的一面,表述上變換人稱,採用第三人稱顯得客觀自然。

[例二]  在眾人皆醉的麻木空氣中,你選擇了清醒;在眾人皆濁的惡濁世道上,你選擇了清白;褪去了華服,你選擇了荷葉製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選擇了汨羅河的波濤。

於是你用生命代價作出了自己心靈的選擇,而且從未有過悔意。你披散的長髮和放聲的狂吟,就已經全無遮掩地宣洩出你的任性和倔強。你不管別人詫異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構築那個神秘的美麗幻境。

其實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選擇,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質的。(XX年聯考廣東滿分作文《面對選擇》)

[點撥] 上例運用材料的辦法是:採用人物事跡的鋪陳加上合理的推測使材料表現出新意;表述上採用第三人稱讀來如臨其境。

[例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竟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也。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留笑柄於青史矣。

君說汨羅,去今兩千餘載矣。夫兩千餘載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寫作此文,畢君可知,展君之盛德,示君之才華;以警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為官不貪;如此,則為民不奸矣。(XX年甘肅聯考滿分作文《吊屈原賦》)

[點撥]上段文字採用旁述評說的辦法使材料與道理融合為一體,含義豐富,說理深刻。

[例四] 張儀入朝,深得我愛妃之喜愛,愛妃的誇耀之詞仍纏繞在我的耳畔:“大王,張儀儀表堂堂,千里而來,以救我邦,連橫廢縱實為上策。”我的心沉浸在得到了珍寶的甜蜜中。“大王,張儀入我朝,實狼子之心,且欲疏楚、齊、燕、衛之交而盡破之,為秦之鷹犬,不足信也。”三閭大夫的良言在朝堂上迴蕩。我內心猶如火海波濤,我的頭腦間猶如長江奔流。一邊是我嬌美的愛妃,一邊是我終日在耳邊嘮叨的大夫,我的心靈天平開始了長時間的稱量。(XX年聯考河北滿分作文《論感情用事》)

[點撥] 這段話用他人自述的方式運用了材料,借楚王之口,寫出屈原之賢良,但楚王遠賢良,終於身死國亡。將看起來並不怎么起眼的材料,轉換一下角度並稍加點染,便化腐朽為神奇。

[例五]穿過世事浮華,走過淒涼無奈,跨過滄海桑田,來到了一望無邊的汨羅江畔。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好奇地回過頭,見一個身材高大卻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風的老人,手裡端著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還有顆顆的淚滴。

昨日不可留,一個王朝的背景在你朦朧的醉酒中逝去。一個逗號慢慢地縮成了一個句號,但是,我們擁有一個傳誦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徑直走到他的跟前,望著他那歷盡滄桑的臉龐:“你已經被昏庸的懷王放逐漢北,還指望再報效國家嗎?你還是安心去隱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悅七分的苦澀:“你以為我現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實現價值了嗎?就不能報效祖國了?你錯了,無論我在哪裡,無論我是左徒還是庶民,我那顆心永遠不會改變!”(XX年聯考雲南優秀作文《一腔愛國情,兩行辛酸淚》)

[點撥] 本文的立意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價值”。在政治的位置上,屈原沒有實現價值,落了個投江的結局;但是,在詩人的位置上,屈原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在文學史上千古流芳。以話題的要求為標準切入材料,透徹地審視並占有的材料的一角、一面,使材料的一角、一面與話題要求相吻合。

[例六] 一位“芰荷為衣,芙蓉為裳”的詩人披髮行吟於江畔,我見他形容枯槁,卻不為己哀,大聲吟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當我問他何不自傷身世時,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基,雖九死而猶未悔!”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這是志潔行廉的詩人,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為明天留下了什麼?是一顆關懷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顆摯愛相國的拳拳之心!(XX年聯考天津優秀作文《留給明天》)

[點撥]作者從屈原“忠心耿耿”的角度,寫出屈原的赤子之心,這正是他留給後代的精神財富。

“材不在多,會用則靈”。同一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不僅能使枯燥的材料變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氣,同時也可以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一則材料希望運用到什麼話題中,要根據話題迅速找出材料與文題的內在聯繫,生髮材料與話題的契合點,在行文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向話題靠攏。結論要緊扣話題,落到話題或論點(分論點)上。

4、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5、怎樣才能做到一材多用?

有許多考生,在寫作聯考作文時,常常為寫作材料的貧乏而大傷腦筋。這固然與考生們平時不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有很大的關係,但也不排除考生們不會使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發揮儘可能大的作用,即不會“一材多用”的原因。因此,要使自己的作文在聯考時不至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除了平時注意積累寫作材料之外,學一點“一材多用”的本領,不失為“臨時抱佛腳”的應急手段之一。

二、作文 “一材多用”的技巧:

1、把已知材料儘量往話題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但不是強扭!)

其實,有些看起來與題目關聯不大的生活素材,經過巧妙的藝術處理,就可以轉化成聯考作文的材料,為我所用。

例1:“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成為我國雜交水稻之父”

這素材,面對不同的題目,只要拉一拉、靠一靠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結合全國近幾年的作文題目來看:

他能這樣百折不撓、鍥而不捨,其中不也含著“堅韌”的精神嗎?(98卷——以“堅韌”為話題)

為什麼非要和大家一樣一窩蜂去移植愛因斯坦的記憶呢?我們就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記憶嗎?(97卷——“假如記憶能移植”)

在他記憶中一定有奮鬥的艱辛和成功的歡樂吧?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同一個材料可以從中看出不同的內涵,提煉出不同的論題,這不就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嗎?(00卷——“答案是豐富多彩”)

袁隆平為什麼能這樣矢志不渝、百折不撓、鍥而不捨呢?這不正是“誠信”品格的集中體現嗎?(01卷——“誠信”)

袁隆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大誠”和“大信”呢?這裡不也含有“心靈的選擇”嗎?在別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時候,他能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這不正是“心靈選擇”的結果嗎?(02卷——“心靈選擇”)

袁隆平為什麼能攻克這樣的科學難題呢?與他對雜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關。從特定的角度看,這不正是對雜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對事物的理解嗎?(03卷——情感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

他在攻克難題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挫折和失敗呢?他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了嗎? (04卷——“挫折”)

2、針對不同論題,有目的地,重點地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個方面!

每個材料,事實論據牽涉到方方面面,可以同時證明各種不同的論點。考生在引用的時候針對不同的論點可以有意識地選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適當地加以渲染擴充,其它部分就可忽略不計。這樣同樣可以達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例2:偉大導師馬克思用畢生精力,在數十年的時間內寫完了經濟學的扛鼎之作——《資本論》。每天清晨馬克思都早早地到大英博物館圖書館門前等候開門。在近十年時間裡幾乎讀遍了圖書館所有的經濟學參考書。倫敦冬天陰冷,馬克思一邊讀書,一邊抖動身子來抵禦寒冷,久而久之,水門汀下磨出了“馬克思腳印”。為了節省時間,他有時連午飯都不吃。長期的堅持,終於才完成了這部鴻篇巨著。

這個例子從不同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幾個論點是可以證明的:

拼搏、奮鬥是成功的原因; 堅持不懈是勝利的保證;

珍惜時間是事業上前進的關鍵;  不斷的積累是輝煌大廈的基石。

如果想用它證明上述某論點時,就可以在材料中有關這方面的敘述上多下些功夫,多擴張一點。

譬如文章要論述時間的重要,那末就可以在馬克思一早就等圖書館開門,有時連午飯都不吃這方面多敘述一點;

譬如要證明不斷積累對事業上的作用時,我們就可以在馬克思近十年時間裡幾乎讀遍了圖書館所有的經濟學參考書,做了大量的卡片這一點上多敘述一點,等等。

3、對事例,進行深挖掘,巧挖掘或是稍微調整角度。

a.  順藤摸瓜——由表及里,開掘取意

透過客觀事物的表象,開掘事物的深層意蘊。意蘊總是深遠的,通過由表及里的開掘能獲得全新的角度。

b.另闢蹊徑——不走常路,別有風景

轉換角度即從新的視角、新的方位審察和思索客觀事物,見人所未見,獲得新的意蘊。它打破單向、一元的思維定勢,不拘於一孔之見,或一隅所感,儘可能尋找新的突破口,從新的側面切入,使立意別具一格。有時反彈琵琶,反求其意,別出心裁。

c.即小示大——見微知著,小處落筆

從小處立意,把意義引申發揮到成為大問題,揭示具有普通意義的主旨。這不僅要求作者具備比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還要求作者有敏銳的聯想拓展能力,使主旨顯出特色。

例3《薛譚學謳》:

(薛譚拜秦青為師學習唱歌即“學謳” ,還沒有將技藝學到手,就以為差不離,要離開去闖天下了。秦青也不阻攔他。送他上路時,秦青唱了一首歌,歌聲響徹雲霄,連天上行走著的雲也停止不動,被歌聲牢牢吸引住了。這時,薛譚才知道自己與師傅在唱歌方面的差距,於是又留下了,而且一直都不敢提離開去闖天下的事了。)

有人認為:這可用於 “身教勝於言教”的話題作文——秦青通過自己唱歌這一“身教”的手段而折服了他的弟子的。這樣並沒有錯。

但若就認為,這只能用於寫教學方法方面的作文,那就呆板了。

其實換一個角度,從“技藝無止境”的角度,寫學無止境類的話題作文,也未嘗不可——薛譚不正是認識到了師傅的唱歌技藝無止境,才“終身不敢言歸”的嗎?

你還可以再變換一個角度,從薛譚在秦青唱歌前後不同的學習態度的角度入手,去寫學習時態度要虛心方面的話題作文。

這樣,一個《薛譚學謳》就 可“一材四用”了。

你還可以從“教是為了不教”的角度入手,結合秦青“身教”的效果——使薛譚終身不敢言歸,對其教學方法進行否定,寫出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方面的話題作文來。

其實,只要仔細去發掘,絕大多數材料都可 “發掘”出多方面的作用來。如:從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材料中,既可發掘出中國人“自信”的意義,來證明自信會創造奇蹟之理;也可發掘出中國人“不崇洋”之義,來證明中國人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創造奇蹟的道理。

從歐陽修的《賣油翁》里,你可發掘出“熟能生巧”之理,也可發掘出“強中更有強中手”之理,還可發掘出“學習必須虛心”之理。

從魯迅把人家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創作這材料中,既可發掘出“人生要靠奮鬥”之理,也可發掘出“必須珍惜時間”之理,還可發掘出“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之理。

注意:需說明的是,同一材料的多用,是指在不同的作文中運用——不是同樣照搬,而是要據不同的話題要求而作出相應的變化的。

如要用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來寫關於自信話題的作文,在對材料的敘述和分析時,就必須突出詹天佑是如何“自信”的;要用它來寫關於不崇洋方面話題的作文,在對材料的敘述和分析時,就必須突出京張鐵路是如何在外國人的嘲笑聲中修築起來的;而要用來寫聰明方面話題的作文,在對材料的敘述和分析時,就必須突出京張鐵路的創新設計。

因此,當你將走向聯考考場,又擔心寫作儲備不足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再花時間去“積累”寫作材料了,那是天長日久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你應該靜下心來,對自己已經占有的材料進行一番打理,尤其是發掘每一個材料的多方面的意義。

這樣,你在聯考作文運用材料時,即使不能“以一當十”,也能“以一當四”或“以一當三”,最起碼也能“以一當二”了。

三、材料“一材多用”

範例: ——“感動中國•XX年度人物”角度欣賞

王百姓:排除炸彈1.5萬多枚

【材料傳真】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誇張。公安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年開始,每年因公犧牲的全國公安民警始終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414人、負傷4134人,“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是近些年來全國公安民警的真實寫照。幾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兩隻蘋果,期盼丈夫平安歸來。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鬥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炸彈1.5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王百姓有著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懼死亡,但他還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線上穿越,“因為我是一個警察,又從事這方面工作,我不去誰去?”

【運用方向】(1)平凡與偉大(2)危難之中顯真情(3)英勇無畏,無私奉獻(4)勇者無畏(5)從容沉穩,大智大勇(6)職責重於泰山(7)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華益慰:“值得託付生命的人”

【材料傳真】華益慰是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千例手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和差錯。從醫56年,華益慰只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人。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一些網友並不這么看:醫者父母心。華醫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醫者”。如果我們生活中的醫生都像他那樣多好啊!

【運用方向】(1)平凡與偉大(2)不負生命的重託(3)無私奉獻(4)堅守高尚的人格(5)職責重於泰山(6)認真造就成功(6)愛人,知人,醫乃仁術(7)精益求精(8)用不變的信念實踐畢生的追求(9)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霍英東: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

【材料傳真】霍英東給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二是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導稱他是港澳地區為家鄉捐贈最多的富豪。說起父親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憶道:“他說過一句話: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有錢,是給他一個機會,能對國家做自己的貢獻。”

【運用方向】(1)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2)民族大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3)達則兼濟天下(4)愛心無價(5)扶貧助弱,樂於助人(6)弘揚美德,無私奉獻(7)摒棄功利思想,多做善事善舉(8)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9)善良與崇高(10)利義兼能

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

【材料傳真】18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XX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機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這個心愿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運用方向】(1)學會感恩(2)感受感動,傳播感動(3)社會良知(4)堅韌與執著(5)人生價值(6)自然而本色之精神

四:演練演練  讀材料,發掘它的利用角度:

東漢時有一個少年名叫陳蕃,他的書房零亂不堪。有一次他的老師來到他的書房,看到地上到處是垃圾,就指責陳蕃。陳蕃卻振振有辭地說:“大丈夫當掃除天下,何必掃一屋?”他的老師也回了他一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1、可用來寫大與小的關係的話題作文(陳蕃有“掃除天下”的大志向,當然很好;但,他忽略了大志向是需要從像“掃一屋”這樣的小事情中體現出來的。)

2、可用來寫言與行的關係的話題作文(陳蕃的錯誤就在於他只是把“掃除天下”的志向掛在口頭上,卻不能落實到“掃一屋”這樣的具體行動中,他的“言”和“行”是相矛盾的。)

3、可用來寫理想與現實的關係的話題作文(陳蕃的錯誤就在於他只是將自己的遠大理想束之高閣,卻沒有在現實的生活中具體體現出來。)

一個有關陳蕃的寫作材料,就有了三個方面的用途,即“一材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