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假幣”作文升格

一張假幣

陸菊

年底,父親外出收帳。媽媽忙不開,叫我到前面店里照應一下,為顧客服務。“小姑娘,我打油。”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聲音有些顫抖。

“多少?”我放下手裡的書,問道。

“打三斤。”她用那裂痕斑斑的手遞來一隻油瓶。我瞬間記起魯迅筆下閏土松樹皮似的手,心想,她一定很苦,同情心油然而生,便給她多打了半斤。

“小姑娘,多少錢?”

“三斤七塊五,您就給七塊好了。”

她從老式破棉襖的大襟里掏出一隻舊紙包,慢慢地打開,裡面只有兩張鈔票:50元和2元。她小心翼翼地將那張略有皺褶的50元理了理平展開來,依依不捨地遞給我。看得出,這50元是她的救命錢。

我接過一看,有點新,票面完好無損,可顏色淡淡的,那皺褶顯然是人為的。我拉住兩頭抖了抖,紙質軟軟的,憑直覺判斷:這是一張假幣。於是我遞給老人:“奶奶,這是張假幣。”

“假的?!”她有些愕然。

“恩,您看。”我將錢放在驗鈔機下,“這是張假幣。”

誰知,她不聽猶可,一聽變了腔:“……我好命苦呀,那個坑人的買羊人……”捂著臉號啕大哭起來。原來她賣了只小羊,準備和孫子一起過年。誰知道買羊人竟給了她一張假幣。我搓著手,無計可施……

“熒熒,什麼事啊?”媽媽聽到哭聲,從裡面走出來。老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把賣羊過年而上當的事說給我媽聽。

“李大媽,年貨買好了嗎?”原來我媽媽認識她。

“哪裡還買什麼年貨?就賣羊的52塊錢,打了油準備去切2斤肉,餘下的給孫子上學……”

餘下的上學?這點兒錢怎么能解決呢?我心裡嘀咕著,打算將她手裡的2元錢拿過來算了,這50元還給她,讓她糊弄別人去吧,可是又怕媽媽不同意……

媽媽接過50元錢皺了皺眉頭,若有所思,頓了會兒,說“熒熒,補給她。”

“什麼?”我詫異地驚叫。

“補給她。”

“可是,——這是假的呀!”我本能地提醒媽媽。

“補給她!”媽媽提高嗓音,是那樣的乾脆,投擲地有聲。

我不再猶豫,從抽屜里拿出43元遞給李奶奶。

“這是假的,我怎能害你呢?”李奶奶不接錢,反而哭得更厲害了。

“拿去吧,李大媽。”媽媽還是那樣嶄釘截鐵,“後天就過年了,你一個老太婆到哪裡去弄錢去?”

李奶奶猶豫了一下,我把錢塞進她的手裡。她要跪下磕頭,我拉住了她。李奶奶抹了抹眼淚,慢慢地拎起油瓶走出店外。

“嗎,您怎么這么傻?”

“傻?”媽媽一邊朝我瞪了一眼,一邊將手裡的50元假幣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

“你要知道她是全村有名的困難戶,前年兒子在外地打工,從五樓上摔下死了,狠心的媳婦扔下孩子改了嫁。剩下她們孤苦伶仃的祖孫倆相依為命,我不幫助她解決,她怎么過年啊?”

“媽,您這么好!”我雙手樓住媽媽的脖子,情不自禁地跳起來。我真為有她這樣的媽媽而自豪。

[失誤點擊]

這篇習作的作者從身邊的事情中取材,圍繞一張假幣展開一件愛心故事,按照“發現假幣——假幣來歷——為假幣犯難——媽媽解決假幣”的順序來行文。給人的感覺是四平八穩,也正因為此才使文章的主題思想的格調不高,陷入了通俗化、大眾化的水準。而且選取的材料本身所要表現的人物的思想也過平常,那么它所蘊涵的意義就膚淺了。為什麼?因為媽媽的舉止對一般略有良心的人都會去做的。不過這篇文章能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和行為以及神態進行具體的描寫,表現了媽媽想他人之所急,行他人之所需的樂於助人的美德,也體現了人間處處有溫情。

[升格方法]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是流利的,但是流利的語言掩飾不住主題的平淡。立意的平淡並不是說你所選擇的材料不新穎、不深刻。而關鍵之處在於我們對材料的安排上缺少真知灼見。我們仔細閱讀發現它是以一張假幣為情節發展的線索,也以這張假幣為載體講述了一個樂於幫助人的母親的故事,這樣的立意就不太深刻。而且通篇沒有特別能打動人、震撼人的地方。這樣的情節發展太過平常,沒有懸念,讀者能從文章的開端就能揣摩到情節是怎樣發展的。所以,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要下功夫。我們可以在文中創設一個感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波瀾,來增強閱讀的興趣,同時通過這個情節的設定深化文章的主題。我們可以大膽地構想李奶因為生活所逼迫,確實是在用一張假幣矇混“我”,然後再寫母親故意把假幣當作真幣,來曲折地幫助李奶,從而提升文章的內涵。這樣就把對個人的頌揚轉化到對社會的認識上來,立意就深刻了。

【升格作文

一張假幣

陸菊

年底,父親外出收帳,媽媽忙不開,叫我到前面店里照應一下,為顧客服務。還再三叮囑,年底這個時候假錢特別多,要留個心眼。我心裡想:媽媽,你小看我了。我可有一雙令人佩服的火眼精睛。就在我胡思亂想時,聽到一句非常蒼老的聲音:姑娘,我打油。我抬頭一看,只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眼裡卻閃爍著一種光芒。

“多少?”我放下手裡的書,問道。

“打三斤。”她用那裂痕斑斑的手遞來一隻油瓶。我瞬間記起魯迅筆下閏土松樹皮似的手,也記起眼前的老人。老人姓李,丈夫過逝甚早,跟兒子一起生活。前年兒子在外地打工,從五樓上摔下死了,狠心的媳婦扔下孩子改了嫁。剩下她們孤苦伶仃的祖孫倆相依為命。幾乎沒有什麼收入,祖孫倆已經被生活壓迫得幾乎直不起要來。有一次,李奶為了給孫女吃一頓山芋粥,偷偷到別人家的地里,刨了幾棵,卻被主人追到家裡。李奶哀求著說,千萬別人孫女知道。這個人扔下一句惡狠狠的話就走了。可憐的李奶偷偷流了半天的淚。我心裡想著,手裡已經給她多打了半斤。

李奶看我怔怔的樣子,怯怯地說:

“姑娘,多少錢?”

“三斤七塊五,您就給七塊好了。”

她從老式破棉襖的大襟里掏出一隻舊紙包,一邊慢慢地打開,一邊不經意地看我一眼。紙包面只有兩張鈔票:50元和2元。她小心翼翼地將那張略有點舊卻有許多皺褶的50元理了理平展開來,依依不捨地遞給我。看得出,這50元是她的救命錢。

我接過一看,雖有點舊,票面完好無損,可顏色淡淡的。我拉住兩頭抖了抖,紙質軟軟的,憑直覺判斷:這是一張假幣。於是我遞給老人:“奶奶,這是張假幣。”

“假的?!”她似乎有些愕然。

“不信,您看。”我將錢放在驗鈔機下,“這是張假幣。”

誰知,她不聽猶可,一聽變了腔:“……我好命苦呀,那個坑人的買羊人……”捂著臉號啕大哭起來。她說前天她賣了只小羊,準備和孫女一起過年。誰知道買羊人竟給了她一張假幣。我搓著手,無計可施……

“熒熒,什麼事啊?”媽媽聽到哭聲,從裡面走出來。老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把賣羊過年而上當的事說給我媽聽。媽媽只是幽幽地聽著,似乎不想理這茬。

“李大媽,年貨買好了嗎?”原來我媽媽認識她。

“哪裡還買什麼年貨?就賣羊的52塊錢,打了油準備去切2斤肉,餘下的給孫女上學……”

餘下的上學?這點兒錢怎么能解決呢?我心裡嘀咕著,打算將她手裡的2元錢拿過來算了,這50元還給她,讓她糊弄別人去吧,可是又怕媽媽不同意……

媽媽接過50元錢皺了皺眉頭,若有所思,頓了會兒,說“熒熒,補給她。”

“什麼?”我詫異地驚叫。

“補給她。”

“可是,——這是假的呀!”我本能地提醒媽媽。

“補給她!”媽媽提高嗓音,是那樣的乾脆,投擲地有聲。

我不再猶豫,從抽屜里拿出43元遞給李奶奶。

“這是假的,我怎能害你呢?”李奶奶不接錢,也不哭了,只是重重地嘆息了一聲。

“拿去吧,李大媽。”媽媽還是那樣嶄釘截鐵,“後天就過年了,你一個老太婆到哪裡弄錢去?”

李奶奶猶豫了一下,我把錢塞進她的手裡。她要跪下磕頭,我拉住了她。李奶奶抹了抹眼淚,慢慢地拎起油瓶走出店外。

“媽,您怎么這么傻?”

“傻?”媽媽一邊朝我瞪了一眼,一邊將手裡的50元假幣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你知道她用這張假錢騙過多少人的同情?孩子,她家根本就沒有羊。也不知道她從哪裡撿來的假50元。唉,她祖孫倆也確實可憐。我們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50元對我們不算什麼,對她來說真是救命錢。”

我愣在了那裡。

[亮點提示]

這篇文章升格後,是一篇佳作。首先,情節的發展給人一種震撼。看似有點意外,卻在情理之中,深刻地揭示了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弱勢群體的生活面貌。同時也寫出了一種無奈的情緒。這從結尾處可以看出。其次,歐亨利式的結尾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是有鋪墊的,通過“我”回憶式的插敘,以及多處對李奶的神情的描寫都可以找到著落。第三,流暢的語言將人世間處處有溫情這一溫暖的現象生動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