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中“五段法”的使用方式指導

所謂“五段法”寫作模式,是就作文的章法而言,這類作文的特點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個話題,三個角度,三句畫龍點睛的話”。全文一般分為五個部分:首尾為“起”與“合”,也就是文章的開頭與結尾,這兩部分前後照應,緊扣話題;中間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從三個角度或三個層面對話題進行展開,它們一般是並列式或遞進結構;一般而言,這三個部分都要用一句精闢的話進行概括,以彰顯主旨,扣緊話題。

這種作文形式的最大好處在於結構清晰,主旨明確,且不易離題,全文顯得眉清目秀,身材可人,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心清氣爽。同時,這種結構模式也是一種思維模式,便於我們在考場打開思路。另外,這種作文形式易學易練,便於操作,不僅在形式上易掌握,在語言上也易出彩,可以作為一種應考利器。

一、“五段法”的基本結構形式:

請看下文:

[例文一]

人貴有自知之明

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鴕鳥身重翅小,不妄想飛向藍天;海豚無腳不徒勞爬上陸地。茫茫人海,芸芸眾生,自知者能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成就一番事業;不自知者往往一念之間前功盡棄,貽人笑柄……

韓信甘受胯下辱

鬧市間,一位氣宇軒昂的七尺男兒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從一個市井無賴的胯下爬過。難道他沒有人格與尊嚴嗎?不,他此舉是為了實現他的鴻鵠之志。他深知自己的價值絕不能與無賴等同,他深知自己的兵韜武略當用於救助天下蒼生,而不是與一個無賴鬥氣。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所為有所不為。正因為自知,他才能臨磨難而不苟,愈挫而愈奮,最終,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幫助劉邦平定天下。

試想,韓信若沒有自知,其人生怎能放出奪目光華;若沒有韓信的自知,如何能有劉漢天下的一統。

人當須明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馬謖“無知”失街亭

馬謖雖熟讀兵書,深諳兵法,但他最大的悲劇就在於無知----對於自身的無知。沒有了自知,便僅剩下了狂妄,甚至狂妄到連軍師諸葛亮都不放在眼裡。嘆諸葛空愛馬謖,卻反被馬謖的不自知誤了統一大計;悲諸葛那惜才之淚,卻灑給一個“無知”之人。諸葛先生泉下可知,你一生追求的事業,就是毀於一個人的不自知啊!“出師示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淚是灑給諸葛,而這憾卻是馬謖的“無知”所一手造成的啊!

人應當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才能!

巾幗“自知”勝鬚眉

“別了,生我養我的父母;別了,我所深愛的這片土地。”鏡中那位絕色美女滿眼含淚,但很快她便拭去淚痕,毅然踏上了那條風沙漫天的路。

她明白自己此去將永無歸期,但她更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擔負著面姓對和平的企盼,擔負著蒼生對幸福的追求。正因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她才甘願“一去紫台連朔漠,甘願用一生的幸福去換取大漢與匈奴幾十年的和平。黃昏下的“青冢”不是哀怨,而是一個深知自己歷史責任的女子,對天下的深情回眸。

人要知道自己的責任!

“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知才能將自己的人生點染出亮麗的色彩。朋友,欣逢盛世,懷古思今,我們是否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才華,看清了自己的價值,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

上文緊扣“人貴有自知之明”的話題,分解出三個角度:以韓信為例說明人應當知道自己的價值,以馬謖為例說明人應當知道自己的才能,以王昭君為例說明人應當知道自己的責任。每一個角度又用一句話來“畫龍點睛”,正是典型的“五段法”模式。

“五段法”模式的結構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小標題式。全文分三個小標題,一個標題扣一個角度。

2、  章節式。全文分為三大章,以“一”“二”“三”標出。

3、  隔行式。全文分三節,每節間隔一行。

4、  詩句引領式。用三句詩分別引領三個部分。

5、  三節連綴式。沒有明顯標誌,但有段首總括語或段末收束語、過渡語等,使層次顯得非常清晰。

二、“五段法”作文的開頭與結尾

1、 開頭

“五段法”作文的開頭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說來有以下幾種:

(1)類比點題法,即首段用類比的方式引出全文主題。這種形式一般是由自然現象入用,引出社會現象。[例文1]採用的就是這種方式,文章由駝鳥、海豚談起,然後引出人需自知的主題。

(2)比喻點題法。即首段用精彩的比喻,最好是排比式或連喻式,以此來點明主旨。這種形式可以由實到虛,增添文采。如下面這篇文章:

[例文二]

架起溝通的橋樑

剛薔薔

生命有如大海上的一座座孤島,架起溝通的橋樑,他們便成為一體。生命的橋樑如同彩虹,它可以給人生增加絢麗的色彩。有了一座座連通心靈的橋樑,也就有了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信任與相互理解。

遠山連綿,溪水潺潺,夕陽的金輝灑在一片幽靜的山林中,似乎萬物都在靜待著……忽然一首悠揚的琴曲聲打破山林的寂靜,阻遏了天上的行雲,也阻住了一個人的腳步。他高聲讚嘆:“巍巍乎高山,浩浩乎江河!”從此中國歷史上便留下了這一段“知音”的佳話。“知音”,也許換成知心才更合適。因為俞伯牙是用心在彈,而鍾子期是用心在聽,當心與心交融溝通成為一體時,人與人之間也就消除了隔膜沒有了距離。人哪,撥動你的心靈之弦,張開你的心靈之耳吧,你可知,此時你已搭成了一座溝通的橋樑,直通心靈的彼岸。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宮婦左右莫不么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早朝上,鄒忌娓娓道來,齊王正襟危坐,側耳聆聽,文武百官點頭讚許。終於,王曰:“善。”於是鼓勵百官進諫,於是獎勵上書建言,於是表彰議論朝政。一座座溝通君民的橋染建成了,一個君臣相得的帝國興起了。歷史的傳奇告訴我們,誠心與虛心是建成溝通之橋的必備材料。

水緩緩指動一雙稚嫩的小手,這顆幼小的心靈正在認真體驗著每個人都習以為常的水,迷惑而興奮,她看不見水,也聽不見水聲,只能感受到它是如此溫和柔軟,就象站在一旁的老師。“water”,老師在她的手上寫上這幾個字母,但換來的只是沉默,老師重複著寫下“water”,一遍又一遍,直到女孩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海倫 凱勒和她的老師就這樣為我們譜出了一個文學史上的奇蹟,不,說得準確些,是生命的奇蹟。而這奇蹟又是建立在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樑之上,這座橋的名字叫做“愛”。

點數著這些的優美的名字:真心、誠心、虛心、愛心……朋友,你有什麼收穫呢?你沒有一種衝動-----我要將這些橋與我身邊的所有的人連通。

本文的開頭把人生比作孤島,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比作橋樑,非常貼切地扣住了“橋”這一話題,幾句話便點明了全文主旨,收到了開門見山之效,同時,展現了相當的文采,可以說是一個精彩的開頭。

(3)議論點題法,即在開頭用一段精彩的議論來直接點題。一般而言,這段議論一定要精闢有力。如下文:

[例文三]

坦然看生活

活著真叫累,有人這么感喟。

活著真叫煩,更有人這么噓嘆。

活著真的美麗,而我卻喜歡這么對生活綰結。

尋找了千百種理由之後,才得以發現:生活在我的視野下呈現與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賜予我有什麼不同,卻僅僅是因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滿這么兩個字:坦然。

我坦然。於是我心美麗。

我心美麗。於是我的人生跟著美麗。

曾經看到那些假日垂釣者,一大早出門,夕陽之下拎著空空的魚簍回家的時候,仍是一路歡歌。不禁訝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卻一無所獲,怎么還可以這般快樂滿懷?給我的回答卻是:魚不咬我的鉤那是它的事,我卻釣上來一天的快樂!對釣魚的人來說,原來最好的那條魚便是快樂。

坦然是一種失意後的樂觀。

曾經看到那些下零點班的紡織女工,寫滿倦意的臉上卻交織著與朝霞一樣燦爛的笑靨,我便想:“怎么說女孩子從事這種職業也不是最讓人滿意的呀!給我的回答卻是:公主永遠只有一個。但如果沒人為她織出那么多彩錦,一個公主也沒有哇!對織布的人來說。原來最美的那匹布卻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喪時的一種調適。

曾經看到一個掃了三十幾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條長長的大街掃得一塵不染,讓上早班的人燦然走過。我便想:這么幾十年這樣平平淡淡地過,這老伯可說是小城裡生活得最不順心的一個了?給我的回答卻是:這條街只有我掃得最乾淨。對掃街的人來說,原來掃得清潔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泰戈爾的最有名的一句詩:“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這不便是對“坦然”作了最好的詮釋?

是的,許多的事得失成敗我們不可預料,也承擔不起。我們只需盡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後的坦然和快樂;許多的人我們捉摸不透防不勝防,往往是我們想走近,人家卻早已設起屏障。我們不必計較,我們惟一能做的是,在我們必須面對他們的時候,奉上我們的真心,然後感銘自己的博大;許多的選擇如果能讓我們抓住,有可能抵達我們的成功,但我們一次一次失卻機會。沒有關係,那只是命運剝奪了你活得高貴的權利,卻沒有剝奪你活得偉大權利!

記住: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悠雅;沒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綠!生活中沒有旁觀者的席位,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聲音!

我們有美的胸襟,我們才活得坦然;

我們活得坦然,生活才給我們快樂的體驗。

文章從對生活的三種不同感受入手寫起,在對比中點明自己的態度,然後輕靈地轉入話題,顯得靈動而自然。

(4)題記法,即設計一個精彩的題記,用精警的語言扣住話題,引出正文。運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題記的語言一定要精練到位。如下文:

[例文四]

穿越挫折與痛苦的歷史

某考生

歷史是一面鏡子,穿越挫折與痛苦的歷史,我想起了他們。

——題記

曾幾何時,他“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吟“我輩豈是蓬蒿人”。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 道貌岸然,無情的現實冷卻了一腔熱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蕩不羈的心 ?終於,在經歷了仕途的挫折與痛苦後,你釋然了。

重返魯地,尋幽豪飲,同銷萬古情愁;南下吳越,夢遊天姥,寄難酬鴻志于山水間。雖不 是“廊廟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萬古之痛,不過濁酒一杯。當心豁然開朗,挫折後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風。於是文學的藝苑裡綻放出你浪漫主義的奇葩!

青蓮居士,數載宦海沉浮,痛哉,苦哉!一腔浪漫豪情,幸矣,樂矣!

當虞姬橫刀一抹,湛藍滑過矛尖,鮮紅流過雪白的頸。壯士掩面,烏騅悲鳴。你英雄的傳 奇是無人企及的神話。破釜沉舟是你的豪言壯語,烏騅來回賓士,每一回合的廝殺,都使屍骨成山,流血漂櫓。

當楚歌的鏇律從四面八方傳來,像蝕人心魄的魔音一般折磨著你的耳鼓,縱情的眼淚衝垮 了你的偉岸。

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偉績褪色成一頁泛黃的丹青,與斜陽下漢家傳唱的“大風起兮雲 飛揚”一起遠去,只留下你的長長的讓人捉不到的背影。

你用一句“無顏以對江東父老”而痛苦終結了曾經輝煌的一生,卻不知,沒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壯美的人生,而沉湎於挫折後的痛苦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是悲劇的人生。

“歷史的灰燼,盛進古銅色的香爐,青煙縈繞著蒼老的記憶。”挫折,挫折後的痛苦,在每 個人身上演繹著成敗,在歷史的洪流中沖刷著興衰。面對挫折中的痛苦,李白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正視痛苦,而不是放大痛苦。項羽兵敗自刎,失敗的痛苦渲染了滔滔烏江之水,把自己的壯麗抹殺得所剩無幾。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如果是鐵,就要經歷跳進熾熱火海的痛苦,才能鍛造出最具鋒芒的劍;是石,就要經歷海衝浪打的痛苦,才能將自己割得稜角分明;是蚌,就要經歷研磨的痛苦,才能孕育出光彩奪目的珍珠。這樣在遭遇挫折中摸索前行,而不在放大痛苦中迷失方向,帶著理想的拐杖,穿過痛苦的沼澤,即使“山窮水盡”,也會“柳暗花明”!

這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話題是“遭受挫折與放大痛苦”,作者就採用了題記法開頭,一句話便扣緊了話題,直接引出正文,顯得乾脆利落。

(5)情境引入法,即先設定一種情境,然後由這個特定情境自然展開,引出正文,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寫自己在受到外界的某種觸發,而後引發出一系列的聯想。這種方式在展露文采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如下文:

[例文五]

菊花飄香的時節

當清爽的秋風將天空吹向更高遠,當陌生的孩子望斷最後一隻南飛雁,當枝上的綠葉換上橙黃,當一點點微酸已著枝,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時節。

菊之淡

“哐當、哐當……”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抑、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

的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著高尚的情操,稽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帶才子,就在這兒過著鐵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入仕嗎?是否忘了《與山濤絕交書》?那鏗鏘的言辭已經向所有人宣告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永遠過著“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採菊”的是生活,不要讓世俗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還能記起那個歲楚國相位持竿不顧、依然決定“曳尾於途中”的莊子?這個“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擁有舉世的才華,然而卻不曾向權勢顯貴屈服,一生過著清貧飄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勸他入世,期望他能為祖國為社會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業。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莊子他自為自己就是一棵樹、一棵捍衛心靈月亮的樹,如果你硬要將他拔起,種在污穢的社會泥土裡,他將立刻枯萎死亡,就讓他永遠地做一棵樹吧,他身邊會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著他。

菊之殤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對滔滔江水,面對彼岸的鄉親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淚濕衣襟,江水已隨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懷,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投身烏江,“死亦為鬼雄”?如果你正在項王身邊,是否會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呢?江東父老們也期望項王忍辱負重,說不定歷史就會為此改寫,然而項王最終選擇投江而死,他認為應該死得有尊嚴,他認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態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的認識邁進。

當清脆的打鐵聲從遠方傳來,當遠古的大鵬展翅欲飛,當滔滔的烏江向天咆嘯,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季節。

(6)直入正題法,即直接進入文章主體部分,不在開頭進行過多的糾纏。如下文:

[例文六]

那些風雨,那些人生

山西一考生

一日風雨大作,隱約中,傳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聽此聲,就便深知身在盛唐,是詩仙李白的佳句。循聲望去,卻見詩人獨自飲酒,月下獨酌,不免吟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暗自傷感,本是一腔愛國熱情,卻因遭貶而壯志難酬;看不慣當朝者花前月下的嬉戲而獨自離去,放鹿青崖,一聲蜀道難,一杯將進酒,回望盛唐,人們看到仙人離去的腳步。意外嗎?是的,高官厚祿有幾人放得下,錢權名利有幾人視為過眼雲煙?不,不意外,

青蓮居士自有他的人格尊嚴,他的道德標準,他放棄這一切,卻留下了百年後的盛名……

二日風雨大作,恍惚中,傳來……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唉,早已無當年的意氣;早已唱不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早已沒有那樣的豪氣與灑脫。意外嗎?是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穆桂英掛帥出征不都是女兒身嗎?為何這易安卻黃花獨立舟頭了?不,不意外,她遭受苦難,將所有的怨愁鋪於紙上,夫君的失蹤,當朝者的無能,磨去了她往日的銳氣,將所有的一切化作字元,化作黃花,化作眼淚,淒悽慘慘……

三日風雨大作,朦朧中,傳來……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劍指長空,辛棄疾策馬而來,那是怎樣的威風,怎樣的氣魄!那人有著怎樣的豪邁,怎樣的熱情!但是,當他牽過馬,他卻一聲長嘆:馬已老了。意外嗎?是的,他是戰場上的英雄,是吹角連營的將士,是要斬盡匈奴,抗擊金人!不,不意外,因為一次次的請戰無效磨鈍了他的劍,一遍遍的無功而返勞累了他的馬。他笑他自己白髮已生,只有將一腔的熱情揮於紙上,警醒後人……

風雨過後,陽光普照……

他們的人生抉擇出人意料,本是壯志凌雲,卻落得對酒當歌的愁緒。而一切全在情理之中,失意,焦慮,埋沒,歸隱。也許他們不願意借酒澆愁,而是“風雨”所迫!

風雨,他們經歷過風風雨雨,潮起潮落。

人生,他們的人生有著不同的抉擇。

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這一切全在情理之中……那些風雨……那些人生……

2、 結尾

文章結尾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就“五段式”而言,一般可採用總結法進行收束,即對

那三句畫龍點睛的話進行概括升華即可。當然我們為了強有力下豹尾,還可以進行一些加工,我們可以參看例文,尋找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捷徑。這裡僅就上面幾篇文章做以作說明:例文一以聯繫實際,回歸生活的方式收尾;例文二以號召式的方式結束;例文三、四則採用比喻、類比的方式為文章再次著色;例文五、六則採用造境和留白法,使文章留有餘味。

在此僅就“五段法”作文的開頭與結尾的方式做了一些概括的介紹,方法是靈活的,我們可以不愛此限制,但是,我們無論如何要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選擇地對一種方式練習精熟,這對備考是非常重要的。

三、“五段法作文”的主體

“五段法”作文的主體由“三個角度”和“三句畫龍點睛”的話組成。這三個角度是對話題的具體展開,這三句話是對這三個角度的精練概括。

1、角度的切分

找準三個角度,總結出這三句話,是“五段法”作文成功的關鍵,只要能找到這三個角度,我們的思路就會豁然貫通,成文則不難矣。

下面看上面例文的角度是如何切分和總結的:

例文一《人貴有自知之明》:人要知道自己的價值;人要自知自己的才能;人要自知自己的責任。

例文二《架起溝通的橋樑》:俞伯牙鍾子期以真心架起了溝通的橋樑,成就了知音佳話;齊威王與鄒忌用誠心和虛心架起了溝通的橋樑,成就了齊國的強盛;海倫凱勒和她的老師之間用愛心架起了溝通的橋樑,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例文三《坦然看生活》:  坦然是一種失意後的樂觀;坦然是沮喪時的一種調適;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例文四《穿越挫折與痛苦的歷史》:李白穿越了仕途的挫折與痛苦,文苑裡綻放出浪漫主義的奇葩;項羽沉湎於挫折後的痛苦,鑄就了自己悲劇的人生。

例文五《菊花飄香的時節》:稽康不悄仕途,品格如菊般淡雅; 莊子不曾向權勢顯貴屈服如菊般傲岸;項王最終選擇投江而死,如菊花永世留香。

例文六《那些風雨,那些人生》:李白為人格尊嚴放棄富貴,實不意外;李清照因苦難而不再有當年意氣,實不意外;辛棄疾因不受重用而嗟嘆心傷,也不意外。

角度切分的方式是非常靈活,因文而異的,它是對話題的具體化和明確化的過程。在切分時,有時我們可以從概念入手,先將之分成幾個側面,然後再去聯想相關實例,但有時在思路不易打開時,也可以先聯想相關的實例,然後有意識地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從而找到三個合適的角度。具體的切分方式有下面二種:

(1)平面切分。即從一個層面上對話題進行思考,找出其不同側面,這時這三個角度是並列的。這是這種作文模式最常用的方法,上面幾例可以說都是這方面的典型。

(2)縱向切分。即從不同層面對話題進行思考,三個部分有逐層深入的關係,這時這三個角度是遞進式的或是相承式的。如果有時打不開思路,無法從三個層面進行開掘,可以考慮將其中的一個角度分成正反兩面的方式,從而成“三”。請看下面的兩篇文章:

[例文七]

一滴水中的世界

“一葉飄零而知秋,一葉勃發而見春”。即便是一滴水,也會折射整個世界。

——題記

我是公園中的一滴水,掛在清晨的樹葉上。在一滴水的短暫的生命里,我能否看遍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睜大著眼睛,好奇地觀察著來來往往的人們。

這時,一對年輕的情侶牽手而來。他們互相依偎在公園的長椅上。

姑娘依偎在小伙子的懷裡問道:“如果我不小心掉進了水裡,而你不會游泳,你會跳下來救我嗎?”

小伙子想了想說:“我會找個會游泳的來救你。”

這下姑娘可不高興了:“等你找人來,我都淹死了,你根本就不愛我。”

小伙子慌了:“怎么會呢?找人來是為了保證你的安全,我跳下去不是瞎攪和嗎?”

姑娘聽了覺得也有道理,就說“好吧!那買一根雪糕給我賠罪。”

原來愛情不只存於海誓山盟之中,它更存於平常的小事之中。

這時,又有一對母子拿著一塊麵包而來。從他們的衣著看,他們似乎很窮。而此時,他們正在爭論著誰吃這個麵包。

“孩子,你吃吧,你都好幾天沒吃東西了。”

“不,媽媽,還是你吃吧,你也好久沒吃了。況且你體不好,我年輕,挨得住。”

“這怎么行,你還在長身體,媽媽一把年紀了,餓一下沒關係。”

“媽媽,那我們一人一半吧。”說完,孩子把麵包折成兩半,但他把大的一塊遞給了母親。

原來,親情不天天把“我愛你”掛在嘴邊,細微的小事才把他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時,又來一個小男孩,他正剝開一塊糖往嘴裡放。(這時,)恰好來了一陣風,糖紙隨風飛了起來。小男孩趕緊追趕著飛舞的糖紙,終於,小男孩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糖紙,他高興地把糖紙扔進了垃圾箱。

原來,一個人品德高尚與否並不只是捨己救人等,像撿垃圾這樣的小事不也體現了小男孩的高尚品德嗎?

陽光終於衝破雲層,我在霞光中緩緩上升。雖然我的生命短暫,但我還是從這些小事中體會了世界的美好。所以,請你不要只注視偉人偉事,多觀察身邊的細微之物,你會看整個世界,在有限中看到永恆的光芒。

[例文八]

那魚 那鷹 那人

湖南一考生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條魚,我要努力尋找離開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隻鷹,我要全力飛出藍天的庇護。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視線,跑上自己的軌道。

——題記

起跑

那年聯考,發揮失常,落榜了。我堅決地拒絕復讀,執意背著大大的旅行包,踏上了北上的火車。隔著玻璃窗,我看見母親在哭泣,父母在嘆氣,鼻頭有點發酸,轉過臉,說好不哭的。“嗚——”一聲長鳴,火車開動了,母親也隨即跟著火車跑,一遍一遍的揮手,一遍一遍的囑咐。我抬頭看著天空,灰濛濛的,它也是如此寂寞。

跑程

離開了母親的日子是愜意的。至少我可以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而不用擔心有人穿著圍裙在門口喋喋不休;至少可以不用理會鄰居們鄙視的目光,不用直視老師們失望的眼神,不會聽見父母心碎的聲音。但同時也伴隨著心酸。每個公司去應聘,我的表現總會令人滿意的,可一看到我的學歷,笑臉馬上變成了疑問,話語也變成了“回去等訊息吧!”那一刻,我感覺全世界都拋棄了我。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攤在沙發上,突然一陣閃電划過深藍色的蒼穹,幾聲雷鳴似乎要將一切生靈喚醒。想起了父母做的香噴噴的紅燒魚;想起了父親語重心長的教誨;想起了家門前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樹;想起了院裡那張缺角的桌球台;想起了高三那年那些挑燈夜讀的日子……看著金魚缸里的金魚。我想魚,終究離不開水。

第二天,天放晴了,我拿起電話,撥通了那串最熟悉的號碼。“喂,請問找哪位?”“……”“喂,怎么不說話?”“媽,是我!”“小丹,是你嗎?真的是你嗎?”“媽,我累了!”“孩子,累了就回家,知道嗎?”“哎,媽,我要回家。”城市的夜晚依然燈火闌珊,路上的行人仍然神采奕奕。只是,我將與這一切告別,回到給予我生命之源的那片淨土上去。

終點

我終究還是回來了,回到這個有著熟悉的氣息的地方。一切都沒有改變,我決定復讀,我也不是不跑了,只是希望有一個更高的起跑點。

後記:魚終究是離不開給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鷹,終究離不開給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

我,始終逃離不了父母和親人朋友們的愛心交織成的幸福圈……

2、 主體的寫法

“五段法”模式主體的三部分形式基本相同,因此只要練好一段,就可全文生輝。其

寫法一般有下面兩種形式:

(1)情境再現法,即將所用事例,通過想像,寫成一個具體生動的畫面,一般採用先

渲染環境氛圍,再推出人物事件的方式。例文1—6多採用這種方法。

(2)議論法,即直接針對所先事例,緊扣話題展開議論。這種形式筆墨簡潔,更有力度,請看下面兩篇文:

[例文九]

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各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找準位置,需要審視自我,認清自我,用一顆平靜的心聆聽自我價值的呼喚。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如果我是山,就要站成一種尊嚴,讓山花燦爛,山風拂面,讓每一處角落都滲透夢的語言,讓我的價值在太陽底下展現;如果我是水,就要流成一種磅礴,讓小船遠航,魚兒歡暢,讓每一股細流都一往無前,讓我的價值迎風吟唱。

找準位置,需要相信自我,肯定自我,用一顆不屈的心擎起千斤重的理想。

也許我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也許我們“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也許我們“仰天大笑出門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有幾多豪邁與灑脫。真正的英雄是在自我相信、自我肯定中升起的傷痕累累的星。

找準位置,那是張騫“鑿空”的駝鈴陣陣,那是蘇武牧羊的忠潔剛烈,那是昭君出塞的黃沙漫漫,是衛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獵獵,是岳飛拔劍戟地,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是鄭和下西洋的浪花飛舞,雄心勃勃。

找準位置,不能讓迷霧遮住雙眼,不能任狂風吹散信念。即使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懷抱,我們依然堅強地擦亮雙眼,尋找生命的契機,等待機遇的光臨。

綻放光彩,勇敢地迎接生命的挑戰,讓生命像寶劍鏗鏗鏘鏘閃著寒光,讓生命像寒梅的一縷暗香。居廟堂之高而心繫蒼生,處江湖之遠而樂觀豁達。

綻放光彩,即使我只是一隻小小的飛蟲,也要努力飛翔,努力張開翅膀去擁抱自己的夢想。

沒有人因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凡的“雷鋒”那是和諧社會的“螺絲釘”,平凡的“焦裕祿”那是兩袖清風的豐碑,你和我只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平凡的崗位一樣會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樣可以匯聚成江海。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找準位置你會像蛟龍掠過淺灘小河,到浩瀚的海洋上擊水三千;你會像大鵬飛越平地低空,在蒼茫的天宇中扶搖直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找準位置,綻放光彩。

[例文十]

堤·螻蟻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千里煙波,碧浪渺渺。巍然屹立著的堤壩,向天際蔓延。

微不足道的螻蟻,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一點一點地忙碌著。在這龐然大物面前,沒有人會把視線停留在它身上。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轟——”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千里煙波,碧浪滾滾。巍然屹立的堤壩,頃刻間,灰飛煙滅。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成功是彼岸最艷麗的花,是欲望最強烈的金色光環,是事業巔峰上最名貴的鑽石。我們每個人都在為事業的成功而奔波著。當你距離彼岸還有一步之遙時,當你甚至已經可以觸摸到鑽石晶瑩的皮膚時,你是否已經忽視腳下鬆動的泥土,一粒不起眼的石子?於是,耗巨資的航天飛船因為一個小數點的錯位變成一堆廢鐵。於是,一件小事讓你與成功擦肩而過。

事業之堤,毀於“螻蟻”。

情感是人們生活中的調味劑,因為有了它的融入,我們的人生才變得五彩繽紛。情感,演繹出人生的酸甜苦辣。當你滿意地分享著與別人的親情、友情、愛情時,是否已經忘記身邊最微不足道的細節?於是,一個錢包的丟失,讓你與朋友反目,一句失去理智的話,讓你與愛人分道揚鑣,於是,一件小事讓你失去了感情的甜蜜。

感情之堤,毀於“螻蟻”。

人最寶貴的,莫過於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而這隻有一次的生命,你是否珍視了呢?也許你一個不小心,它便從此棄你而去。於是,沒關好的煤氣,毀掉一家三口的幸福,沒檢查好的剎車,奪走一車人的後半生,於是,一件小事讓生命變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

生命之堤,毀於“螻蟻”。

“一滴水中見太陽”,正是因為那些你輕視忽視的“螻蟻”,讓整個大堤頃刻間灰飛煙滅,所以,請睜大眼睛,小心“螻蟻”!

總之,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只要選擇一種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即可。在訓練中我們就練一個部分,反覆強化,直至形成自己的一種風格。

“五段法”作文遮賞

明月·等待

趙宇喬

等待,誰的眼淚在飛?

——題記

屈子的等待

當柔柔的月光灑滿江面,寂靜的湘江溫潤如一塊青玉。微風輕輕地吹拂著你寬大的衣衫,寒意一點點地滲入你的心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初的你,是多么意氣風發,可漸漸地,平——你的名字,卻變得和當時的環境那么不相稱。奸佞小人張牙舞爪,大王大筆一揮,你以三閭大夫之尊而被放逐。此刻,你在江邊想些什麼?抑或是等待著什麼?等待著楚王突然醒悟,將你重新召回?……從縹緲的等待,到失望的等待,再到絕望的等待。你終於無法忍受,寧赴清流,以保清白之身。風,捲起水霧,似在低吟:這樣的等待太悲涼……

東坡的等待

頭上又是那一輪冰魄,在這天涯海角,你慢慢脫下蓑衣。你本來就帶著“一肚子不合時宜”,放逐海南之後,你才有了一片真正安靜的棲身之地。可在明月之下,你又在等待什麼?等待愛妻王弗?可惜“十年生死兩茫茫”,她已逝去這么多年;等待賢弟子由?可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漸漸地,迷霧朦朧了你的雙眼,你輕輕地一聲嘆息,晶瑩的淚珠已不自覺地滑下。你自問並不是“揀盡寒枝不肯棲”,現在卻真的是“寂寞沙洲冷”。當你因“烏台詩案”而被貶黃州,在赤壁高吟“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我知道,在你的心中,對朝廷早已沒有了等待。與其等待那於你已毫無意義的赦令,還不如在海南,享受著“料峭春寒”,享受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生活。

岳飛的等待

“青山有幸埋忠骨”,一腔熱血,半世悲涼。月夜,你默默地走出營帳,鎧甲碰擊的鏗鏘之聲驚醒了帳外早已沉睡的士兵。你示意他睡下,手卻忍不住地顫抖。你知道,那燙手的第十二道金牌,你無法承受它的重量。原本再過不久就能“直搗黃龍”,你卻要和你的岳家軍回朝。你知道,等待你的是什麼——是寒光閃閃的鍘刀,是秦檜猙獰的面孔。可憐大宋萬千子民,等待太久,心早已涼透。“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你仰天大笑,早已等待大敗金兀朮,不想等來的卻是十二道金牌,你心中雖有遺恨卻只能是接受。胡虜肉誰去飢餐?

明月,你究竟在等待著什麼?你照耀過屈子的寒潭,低吟過蘇子的絕唱,撫摸過岳飛的鎧甲……

我知道你在等待什麼。你等待的是奸佞見逐,君側得清;你等待的是金甌完整,民生太平;你等待的是泉下人面露笑容!

假 如 我 是 你

林 樂

一、東 施

為什麼你要一味地模仿別人呢?僅僅因為西施美嗎?

如果我是你,我就會首先細打量自己。人們說,西施的鼻子又直又挺,真美啊!我的鼻子呢?也不賴呀,小翹鼻,不端莊,可是活潑著呢!人們說,西施的臉型真好,不尖不圓,鵝蛋形。我的臉啊,胖胖圓圓的,可這並不醜啊,圓嘟嘟,蘋果似的,多可愛!西施苗條,我豐腴;西施腳大,我腳小;西施有沉魚落雁之容,我也能在“情人眼裡出西施”啊!

更重要的是,西施有病,而我是健康的。當西施捧著心呻吟著走在街上時,我卻可以高高興興哼著小曲兒,健步走在市集裡,跟我熟悉的人們輕輕地打一聲招呼,給人們一個燦爛的笑容,用快樂感染所有看到我的人,這是一件多令人愉快的事呀!

假如我是你,我將不會使人造出“東施效顰”這個成語。我有自信,我有活力,我有我的美麗。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二、祥 林 嫂

為什麼要害怕那些人的胡言亂語呢?為什麼要默默地倒在寒冬里呢?

假如我是你,縱然無法擺脫那枷鎖,也要拼力去反抗。

丈夫死了,是我的錯嗎?兒子死了,是我的錯嗎?魯四老爺啊,你滿口仁義道德,可是你逼死了多少窮苦人,你知道嗎?如果有天神,有閻王,你們為什麼不拉那些偽君子、那些貪財害命的人去受苦,卻找到我這個苦命的人呢?

我會在賀老六、兒子死後痛苦一陣,但我不消沉,因為希望總是在的,只要人還活著,希望就不會滅絕。我會在魯四老爺家幹活的,因為我需要錢,需要人生存的條件。但我不會因為不準拿供品,或是柳嫂的胡言亂語而害怕、呆滯,更不會把幫傭得來的錢去捐門檻。我會開一家豆腐坊,為什麼不呢?即使做個“豆腐西施”也不礙事呀!我要活得好好的,讓人們驚訝,讓人們羨慕,讓魯四老爺也因為豆腐的好吃而來買,到那時候,他還會說我“不乾不淨”嗎?

假如我是你,我的命就不再苦。要是有人向我訴說命苦,我會告訴他,不是命苦,而是你沒有去拼,沒有去斗。

人到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時候,不是滅亡,就是拚死一戰獲得勝利,沒有第三條路可選。

三、瑪 蒂 爾 德

為什麼你有勇氣追求幸福,卻沒有勇氣面對現實,坦誠相告?

親愛的路瓦栽夫人,實話說,假如我是你,我也不會滿足於一塊幾天沒洗過的桌布,滿足於一鍋相當於當時法國最低生活水平的肉湯,我也會幻想美好的一切,渴望自己的美麗,使更多的人心動。

然而,親愛的路瓦栽夫人,假如我是你,我就不會去選那串鑽石項鍊,即使它多么相襯於我的裙子,因為我明白,這樣的奢侈品我會承擔不起,就好像平民百姓如果戴上公主的鳳冠,總會有一種莫名的侷促感。

還有親愛的路瓦栽夫人,假如我是你,在我丟了項鍊之後,我絕不隱瞞。怕什麼呢?怕貧窮的現狀公之於世嗎?怕挨朋友的罵嗎?還是怕朋友以為你不肯還而造成誤會?我不怕。我會坦坦白白,一個情節也不漏地告訴她。告訴她,這一晚,我有多高興、多興奮;告訴她,她的項鍊幫了我多大的忙;告訴她,我十分喜歡那串項鍊;告訴她,如果我有錢,我也一定會買這么一串。

然後,如果那串項鍊是假的,朋友一定會慷慨地說:“好吧,既然你如此喜歡它,那就拿去吧。”事情豈不圓滿解決?如果項鍊是真的(抑或當時我認為它是真的),她沒有做聲,我便會用十二分的惋惜的語調說:“太可惜了,真的,我也不願意,可是,它掉了……它找不著了!”這以後,即使我要賠,我也賠得心甘情願。

假如我是你,瑪蒂爾德,我活得值得,我累得光明正大。

人要勇於面對現實,盡力爭取,坦誠相待,才活得有意義。

我又回到了我自己。是的,因為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所以我才能如此地看待自己、看待人生。如今,我就要以更進步更發展的一切來過完我的人生,為了自己有意義的一生,也為了免得後人對我說“假如我是你……”

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該如此?

快樂?悲傷?

剪不斷,理還亂

我曾放開心扉,在綠樹旁奔跑;我曾蘊意懷愁,在竹林下哭泣。今天我又看到了李煜的愁絲,我細細地翻開詩詞,我細細地閱讀史書。李煜是“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主”。在那雕欄玉砌之中,他與小周后飲酒賦詩,頗有桃艷之色,然而今日他卻被鎖在深樓之中,只嘆“梧桐寂寞深院鎖清秋”,終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死了,清秋依舊,我只惋惜,為什麼他不嘗試著捨棄富貴,去做鄉間竹林中的騷人呢?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柏樹茂盛繁密,我飛上樹梢,在清明的空氣中,聞到了英雄的氣息。他是臥龍,身居山林之間,也很清高。但是後來他離開了,去了戰場,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很快樂,因為他幫助了朋友,幫助了那個三顧茅廬以真情把他請出了山的人。他在戰爭之中,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實,終於留下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美名。位置的正確與他的堅守位置,讓他在陽光中感受到快樂。

今日葬花儂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

迎面是風,那風像是利劍深深地插入心中,很淒涼。黛玉滿眼淚珠,獨自坐在小亭中,她在望,望什麼?望山,望雲,望母親。這是個陌生的地方,到處是陌生的人,她在迷惘中已過了好幾年。是的,她選擇去葬花,日日銷愁於泥土中,一邊流著淚,一邊念著《葬花詞》。她最終只是魂歸西天,瀟湘館依舊在。位置的偏斜,在這裡,卻有大塊大塊的冰往下掉,那稚嫩的雙肩豈能頂得住?淚珠如泉涌,是愁是悲的化身。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臨黑雲壓城之勢,穿梭在兵戈鐵甲之中,終於戰勝了割據的“英雄”。他知人善任,他心懷大海,他機智多謀。今日的“貞觀之治”顯示了他的功績。然而殿堂之中,有魏徵的諫言,諫言像劍,直射心胸;諫言像風,刺骨寒痛。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胸懷大志,包容了,也吸收了。他求賢若渴,總是能讓他人的智慧盡情地發揮。魏徵故去,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找準了位置,並在位置上充分發揮潛能,其樂無窮。

快樂?悲傷?

晚風輕拂讓人醉。我放下書,望著眼前這個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鳥,有泉……它太誘人了,在這個位置上,只能感到由衷的欣喜。有人說得好,“快樂是一天,悲傷是一天,為什麼不快樂地過一天呢?”我不再迷惘,我要在自己的位置上演繹人生最美的故事,讓苦難中總有快樂相隨。

獨上高樓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題記

曾經以為,古代文人的生命會簡單而明了,時代賦予他們簡明的期望:入相出將,封妻蔭子。然而,是誰?偏偏要拋開那些世俗的期望,獨上高樓,為自己的人生另擇一條路 ?

一、李白

是黃沙漫天,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為線,以虹為鉤的海上釣鰲客么?是遍訪青山綠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個煙花三月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是歌功頌德,取悅帝王換取高官厚祿;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在朝要高力士脫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於青崖之間。

於是你注定要孤獨,“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而當我們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間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二、蘇東坡

是撿(應為“揀”)盡寒枝終不肯棲的寒鴉么?是舉杯邀明月的飲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場的痴漢么?

在那個“群星薈萃”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本是韜光養晦,遊戲筆墨罷了,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習慣於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場和文壇一齊潑來的污水。

而我只看見你青青的竹枝,腳上的芒鞋,被雨淋濕的脊背,你的笑容從容灑脫,你的眼中只有秋風綠水泛清波。

你堅守著自我,從而達到讓後世永遠仰望的高度。

三、辛棄疾

是落日樓頭,斷鴻聲里的江南遊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為狂人么?是不啼清淚長啼血的悲鳥么?

在那個崇尚享樂的年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賣弄詩文罷了,而你偏要獨上高樓,“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

一邊是“斜陽正在,煙雨斷腸處”,另一邊卻是“香車寶馬香滿路”,而你,執意要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黃土”;你彷徨,“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你期待,“醉里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

我多想跨越千年時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開篇的南山西疇,臨清流而賦詩;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撫琴而長吟;在明月下你們獨上高樓,拋開世俗的期許,在青山綠水間吟喔著流水般輕揚的詩

句。

若一襲單薄的長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進了歷史,從遠古走來,從發黃的線裝書里走來。是你們,因為獨上高樓,堅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護了永恆的精神家園。

在那些“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時代,是你們獨上高樓,拋開了世俗的期許,守護了自我,於是守護了歷史的期許。

詩人·明月·黃花

一,東坡的明月

浪淘沙

謫居黃城中,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履履難重。 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為了豪情誰與同?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這首詞是我特意寫給貶謫之後的蘇軾的,東坡的一生極盡坎坷:愛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鏇渦的掙扎,滿腹冤屈的難鳴。

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歷劫難的友人,受他關愛的世人,無一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官運亨通,濟世為民。但是,東坡知道,命運不濟,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放達的蘇東坡。

於是,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淡泊,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只願“滄海寄餘生”。

認識自我的蘇東坡,從政治的窄門中從容地走出來,他雖與眾人所望有悖,卻讓我們看穿了一個豪放,淡泊,豁達,開明的蘇大學士——一代文豪。

認識自我就是東坡的明月,照耀他走進了東去的歷史長河。

二、易安的黃花

南樓令

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園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 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離苦,幾時休?

這首詞是我填給歷盡漂泊的李清照。滿腹感傷的奇女子,國破之淒,喪夫之痛,改適之苦。

十六歲嫁給趙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個生活富裕,幸福美滿,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變幻,戰亂的離苦,易安雖尋尋覓覓自己的幸福,卻總被黑暗的氣息壓得淒悽慘慘,在亂世中爭渡、爭渡,到頭來也曾失歸路,雙溪上的扁舟載起了青春年少,卻載不動滿腔愁苦。

於是,易安揮灑愁悶,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黃花,看透了滄桑變幻的她,在雁字歸時,勤修《金石錄》,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詞》,重新認識自我,易安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的走過。

認識自我就是易安的黃花,隨風而逝,哀而不傷,愁苦之中蘊含著辛勤和美麗,它的顏色雖與世人心中的顏色不同,卻總能顯出奇異的光彩。

考場作文怎樣用好事例論據

河北 宋宏雄

事例論證是寫好議論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動的事例論據,除了要做到敘例高度概括、敘述為議論服務等之外,在事例敘述完後,用簡潔的語言提煉出所選取的觀點,對所敘述的事例進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方面,同學們常犯的錯誤是:只敘述事例,而不進行分析,形成“論據+論據=觀點”的錯誤形式。其實用事例論證法寫作文好比用磚壘牆,事例是“磚”,而分析議論則是磚與磚之間的“泥”,離開這些“泥”,“牆”就不牢固。用好事李論據有如下幾種方法:

1、例後假設

“例後假設”即用假設性的語言,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講出來,如:

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青年時代一度希望成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報考一個著名的合唱團,竟被錄取了。可是,他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放棄了歌唱事業拿起了戰鬥的筆,成為一代文學大師。可見正確的選擇使他的青春無憾,人生無悔。

敘述完一個事例之後,就得出了畫橫線部分這樣的結論,使事例和結論之間銜接不緊湊,結論也顯得太突兀。在得出結論之前要進行假設性分析:

如果高爾基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也許幾十年後,世界上只會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學巨匠了。可見正確的選擇使他的青春無憾,人生無悔。

進行假設性分析,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你舉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

2、例後評論

“例後評論”就是在敘述完事例後,為了密切所舉例子和觀點的關係,或為了突出事例所蘊涵的意義,對其進行評論。如:

捨棄應該捨棄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爾基在他的房間失火時,他沒有顧及衣物、家具、財產,甚至沒有顧及生命,從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幾箱書籍。他捨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住的是啟迪心志、淨化心靈的真正的財富。正確的捨棄,使他的人格獨具魅力。 

如:

安徽桐城有一條“六尺巷”,起因是張、葉兩家爭地。張家主人乃當朝宰相,張老夫人致信給他,他回信卻說“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家讓出三尺。葉家深感慚愧,也讓出三尺,便成了現在的“六尺巷”。那位宰相捨棄了自己面子上的威嚴,以寬仁禮讓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氣概,化干戈為玉帛,止爭鬥於未起。如果沒有超出常人的高風亮節,怎會做出如此的捨棄?

畫線部分就是對事例的評論。因為有了這段評論,事例所蘊涵的意義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觀點關係更密切。

3、例後比較

“例後比較”即在敘述完事例之後,對所敘事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發現不同,使讀者深刻理解所舉事例的內涵,強化所論述的觀點。

左思為寫《三都賦》閉門謝客,數載耕耘。三九嚴冬,筆耕不輟;三伏酷暑,意興猶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獨對孤燈。“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三都賦》轟動全城,一時洛陽紙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為了揭示電和磁的奧秘整整奮鬥了XX年,XX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卻不斷地失敗;不斷地失敗,卻又不懈地努力。XX年之後,他成為揭示電磁奧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時代,不同國籍,不同的研究領域,而他們成功的道路卻是相同——付出,無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畫線部分將左思和法拉第進行比較,告訴讀者雖然他們的時代、國籍和研究領域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付出。這樣的比較,就強化了他們的相同點,使“付出”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備了更廣泛的意義。

4、正反對比

“正反對比”就是把一個正面的例子和一個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來對這個例子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分析。如:

孫臏與龐涓同出於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說是精於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使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才有了馬陵道之勝。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於優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孫臏在這樣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正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可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畫線部分是對事例進行的對照分析,只有這樣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的觀點。

5、例後設問

“例後設問”就是在敘述完事例之後,針對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進行發問,然後再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如:

法國著名數學家費爾馬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陪伴者會議廳,研究數學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但他卻在數論、機率論、解析幾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費爾馬定理”至今還沒有任何人能夠證明。為什麼費爾馬在政壇勤奮一生,卻沒能結出碩果,而在數學方面成績斐然呢?這是由於他沒有搞政治的天賦和特長,在數學方面卻具備非凡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由此看來,門捷列夫所說“終生努力,便成天才”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其中的畫線部分,引領出對事例的分析,既對門捷列夫所說提出疑問,又揭示了費爾馬矛盾產生的原因,

6、化用事例

“化用事例”即用一兩句話對所選事例進行高度概括,然後再運用到議論的行文中。這樣的前提是,所選事例必須是眾所周知的。如:

伯牙對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絕唱,蘇秦、孫敬對知識的追求讓懸樑刺股一言成警訓;賈島對詩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傳千古;只有追求,才會有收穫。

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蕩滌了風波亭上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歷史的書頁中,化做了民族的魂。

這兩段文字共使用了六個事例論據,但沒有展開事例,而是把事例論據融入行文中,使得整個句子抑揚亢墜,節奏感強。

讓語言的苗圃灑滿七彩陽光

——考場作文怎樣做到“有文采”

河北  宋宏雄

“文采”,意思是“華麗的色彩”,但是“有文采”又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華麗,它需要思想做支撐。“有文采”概括起來應具備如下特點:(1)富含哲理,耐人尋味。(2)富於變化,錯落有致。(3)節奏感強,朗朗上口。要使你的語言具備上述特點,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一、巧用修辭

修辭的作用就是使語言生動、形象,恰當的修辭會使你的語言文采斐然。

1、巧用排比

排比就是用一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強語勢,抒發感情,給人以整飭美。如:

(1)“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孝心無價》)

(2)思想是人生的一種的境界。浮躁的生命容不下浩瀚的思想,淺薄的生命裝不下廣博的思想,低俗的生命不理解崇高的思想,渺小的生命仰望於偉大的思想。思想形成在博覽群書後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產生於歷盡艱辛後的總結經驗,獨闢蹊徑。(《思想是智慧的路標》)

這兩段文字運用了排比修辭,(1)段從不同角度闡述什麼是“孝”,告訴讀者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因為“孝” 是無法彌補的。(2)段運用排比修辭,使整段文字朗朗上口而又富含哲理。

2、巧用比喻

比喻是用具體、淺濕、熟知的事物或道理為喻體,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不熟悉的事或理。比喻能使語言生動、形象,恰當的比喻會使你的語言文采斐然。如:

(3)母親是疲憊時的一杯龍井,當你軟弱無力時,只消幾口就使你神清氣爽;母親是煩惱中的一曲古箏,當你意懶消沉時,優雅的鏇律一飄蕩,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親是冬夜裡的一床棉被,當你瑟瑟發抖時,貼心的呵護和溫暖使你安然入夢;母親是挫折中的一陣清風,當你驚慌失措時,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亂的思緒;母親是荒寂時的一朵鮮花,當你落寞惆悵時,看一眼滿目生輝,聞一下沁人心脾;母親是黑夜中的一顆明星,當你辨不清方向時,一束柔光指引你邁開堅定的腳步……(《母親》)

(4)我的生命是一條船,母親是長天,父親是大海,老師是風帆,朋友是港灣。於是我有了無限的感動和無窮的幸福。歲月如歌,餘音繞樑;好友如詩,句句悠揚。(《感謝生命》)

兩段文字把比喻、排比相結合,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深刻化,讓讀者明了於心又回味無窮。

3、巧用擬人

擬人可以使枯燥的事物變得生動有趣,因而能增加語言的審美效果。如:

(5)曠野上,樹林忙著做插畫,野花趕著繡彩圖,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遠,沒有誰能阻礙住她行路的腳丫,而鳥在空中配著它的畫外音,解說給匆忙行走的雲聽。(《春草散章》)

(6)春天必然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撲哧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春之懷古》)

上面兩段文字,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來寫得有形有聲有色,在作者筆下春天會笑會唱會行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之圖。

4、巧用對偶(對仗)

中學生寫文章,當然要以散句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難免單調、散漫,顯不出文采。“物相雜故曰文”(《易經 •繫辭》),因而散句中要雜以對偶句、對仗句等。這些整句莊重有力,勻稱諧調,能增加文采。如:

(7)歷史是一段長長的有始無終的距離,它貫穿著人類的血脈,沉澱著先人用生命寫給後人的啟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蕩滌了風波亭上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歷史的書頁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隨著日月的更替,讓人們深味著其中的永恆。(《距離產生美》)

上面這段文字使用對偶句,整段文字整散結合,參差錯落,既有流暢的鏇律,又有鏗鏘的節奏。

(8)左思為寫《三都賦》閉門謝客,數載耕耘。三九嚴冬,筆耕不輟;三伏酷暑,意興猶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獨對孤燈。“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三都賦》轟動全城,一時洛陽紙貴。(《無悔的付出》)

這段文字精練生動,寥寥數語把左思的勤奮表達得淋漓盡致,其功勞在於作者巧用了對偶這一修辭手法。

5、巧用通感(移用)

通感就是一種把適用於甲類感官上的詞語巧妙地移植到乙類感官上去,使各種感官彼此溝通的一種修辭格。在日常生活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動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

(9)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於非人間,使他們快意於我的苦痛。(《為了忘卻的記念》)

(10)突然是深灰色石岩從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個巨大的驚嘆號;突然是綠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長江三峽》)

這兩段話使用了“通感”的方法。“濃黑”是視覺形象,而“悲涼”是感覺。作者把感覺轉化成視覺形象,讓讀者看到作者的悲涼是又濃又黑的,使悲涼有了形象感。“草坂”是視覺形象,而“樂曲”是聽覺形象,作者把視覺轉化成聽覺形象,突出了“綠茸茸的草坂”的美。

(11)他的精神,現在只在一個包上,仿佛抱著一個十世單傳的嬰兒,別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現在要將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裡,收穫許多幸福。(《藥》)

(12)母校啊,給了我太多的往事,無法風乾的情感,落滿潮濕的心頭,而笨拙的筆,卻寫不盡回首的滋味。歲月像淤積的河道,沉下的泥沙墊高了百年的河床。一個世紀的薪火相傳,春夏秋冬輪迴不息,您已經為自己寫下了迴腸盪氣的史詩。(《回首的滋味》)

(11)句中,“移植”意思是把播種在苗床或秧田裡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里;將機體的一部分組織或器官補在同一機體或另一機體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漸長好。由此看來,移植的對象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的東西。魯迅先生藉此來“移植”生命,生動形象。表現出老栓的愚昧、虔誠和心情的急切。與“移植”相對,後文用了“收穫”,“收穫”意思是取得成熟的農作物。“收穫”作動詞,其賓語是“幸福”,而“幸福”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是可感而不可視、不可觸摸的。作者借用“收穫”這個詞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讓人想像到收穫的幸福就像田野里的莊稼一樣。(12)句中,“風乾”情感,“情感”落在心頭,同樣也是移用的手法。

很多時候修辭手法不是單一使用的,而是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於一段話中,如:

(13)風是調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拋到空中,趁機扯亂女孩子的長髮;風是年老的畫家,一味選用灰色調,造出昏黃的畫面;風是不高明的小偷,溜進屋時弄響了門,逃走時還在窗台上留下了腳印。

這段文字綜合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三種修辭,使文字靈動,搖曳多姿。

二、巧用想像和聯想

聯想和想像是寫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聯考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運用聯想和想像可以開拓思路,增加文采。如:

( 1)雪夜,該有多少點燃的蠟燭,在傾聽著天空飄灑的言語;該有多少詩人升騰著靈感的火焰,澎湃著藝術的激情,吟唱著“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該有多少涌動的琴聲用音符描繪著春的到來,再巧的手指怎能彈出落雪美妙的音韻。該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夢境之外,每一處結開的苞蕾都醞釀著春的經歷;該有多少愛雪的人想像落雪的情景,喜悅如雨,潮濕的心靈長出新綠的葉片;該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飄飛著對愛情和人生的祝福。(《落雪》)

這段文字作者用想像寫成,寫出了雪夜的靈動,寫出了雪夜的美。沒有想像,不管用細描還是白描,都不會有如此美麗的雪夜展示在讀者面前。

(2)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孝心無價》)

(3)面對有缺憾的事物,我們必須學會包容,而不是求全責備。你若欣賞塞北的美麗雪景,就必須包容它難耐的嚴寒;你若品嘗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就必須包容它那潮濕多雨的天氣;為了感受月圓的動人,就必須包容殘月,包容烏雲;為了領略曇花的絢美,你必須包容等待,包容時間。(《勿要求全責備》)

這兩段文字用聯想寫成。(2)通過排比和正反對比告訴讀者趕快盡一份孝心,無論以怎樣的方式,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值的;(3)為了論述要學會包容,而不是求全責備,作者廣泛聯想,從塞北到江南,從天上到人間。

三、巧用動詞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傳神”的效果,而要收到這樣的效果,就需選擇、錘鍊動詞。如:

(4)“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藥》)

表述手的動作一共用了13個動詞,其準確程度、生動程度幾乎達到了無可更改的地步。一個“攤”字把劊子手索款的架勢活現了出來;而“搶”“扯”“裹”“塞”,既準確生動地表現了手所觸到的四個不同對象,又貼切地反映出動作的急迫利索。對於洋錢,只一個“抓”,就可看出訛詐式的攫取。為了使所用動詞準確貼切傳神,在選用同義詞時,需要根據表達對象的要求,嚴格區分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又如:

(5)如果我們惶惶不可

終日,始終感到沒有一個合適的位置,那么周圍的一切就會變成主人,我們得跑前跑後地伺候著,我們得忽左忽右地奉承著,我們得上竄下跳地迎合著,我們得內揣外度地恭維著。(《位置》)

作者用“跑前跑後”“忽左忽右”“上竄下跳”“內揣外度”四個表示方向的詞和“伺候”“迎合”“奉承”“恭維”四個表示態度的詞,使語言錯落有致,避免了重複,給人以美感。再如:

(6)他們沒有豪言,沒有壯語,只是平靜地將濃於血的情感縫進兒子冬日的棉襖,女兒夏日的裙衫。兒行千里母擔憂,如果你是一隻遠離了母親的風箏,那么你身後的藍天寫滿了母親的叮嚀。(《背景》)

其中的“縫”“寫”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尋味。

四、巧用句式

現代漢語有多種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動句、被動句,有倒裝句,還有文言句式,寫作時要根據不同需要選擇恰當的句式,可以使語言準確、凝練,增強表達效果,而使語言有文采。如:

(7)將軍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著,他被這勞動的場面感動了。(《普通勞動者》)

三句話,一、二兩句是主動句,第三句是被動句。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三個分句主語的一致性,從而突出陳述重點;否則語意的連貫、語氣的流暢就會受影響。又如:

(8)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狂人日記》)

“未必不會吃我”同“大概也會吃我”意思相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準確地反映出“狂人”當時對情況進行估量的那種微妙的心理變化。再如:

(9)那位宰相捨棄了自己面子上的威嚴,以寬仁禮讓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氣概,化干戈為玉帛,止爭鬥於未起。如果沒有超出常人的高風亮節,怎會做出如此的捨棄?(《學會捨棄》)

上段文字中的“止爭鬥於未起”是文言句式——狀語後置,用在這裡使語句整齊,節奏感強。

五、巧用名言佳句警句

巧妙地引用名言佳句警句,不僅可以使行文流暢,增強節奏感,還可以豐富語言的內涵。如:

(10)那夜,華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師這兩個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國強的話又響在他的耳邊,“像您一樣”,他的臉不由地發起燒來。華子翻身下炕,打開燈,在日記本上鄭重寫道:青春是追逐太陽的壯麗,絕不是守侯月亮的無聊,我永遠是大山的兒子。(《無聲的諾言》)

這是一段記敘性文字,句式長短結合,徐疾交替,在最關鍵的地方引用了一個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陽的壯麗,絕不是守候月亮的無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達了華子的心聲,凝練,厚重。又如:

(11)認識自己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否則我們就會像烏雲下生長的花兒,失去了充滿陽光的世界。請牢記:是魚兒,就不要嚮往天空,是鳥兒,就不要留戀海洋。(《認識自己》)

其中的“是魚兒,就不要嚮往天空,是鳥兒,就不要留戀海洋”引自汪國真的一首詩,放在這裡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強了語言的文采。

六、巧用重複

一說到重複就常常想到累贅、羅嗦,但是恰當地使用重複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2)命運沒有規律,就像自然界的風雨。一場疾病,砸碎了她的大學夢。她讀了一所普通的學校,學了一個普通的專業,進了一家普通的小廠,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著普普通通的事情。(《平凡》)

(13)選擇了高山,也就選擇了坎坷;選擇了寧靜,也就選擇了孤單;選擇了機遇,也就選擇了風險;選擇了求索,也就選擇了磨難;……幾乎在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有一段陰影相伴相隨。(《選擇》)

其中的“普通”“選擇”使用了多次,從使用詞語要參差錯落的角度衡量,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在這裡恰恰起到了強調、突出的作用。

七、注重節奏

古人作文特別講究語言的音樂美,這是中國文學的特色。雖說現代語體文不必像文言文那樣嚴格,但是正如老舍先生所說,好的文章要“讓句子念起來叮噹響”“讓人家願意念,也願意聽”(《關於文學的語言問題》),所以至少還要講究一些節奏。如果有了節奏感,文采也就氤氳其中了。如:

(14)你嚮往山居的清淨,就必須捨棄都市的繁華;你仰慕奮鬥者的成功,就必須捨棄安逸閒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萬水,就必須捨棄鄉土鄉音的溫馨與柔美。(《距離產生美》)

(15)快樂就壓在煩惱的皺摺里,藏在疼痛的口袋裡,它在你的頭頂,在你的腳下,在你深深的眸底。(《尋找快樂》)

雖然這兩段中的最後一個字在平仄上並不諧調,但是讀起來卻有節奏感,若把“千山萬水”“溫馨與柔美”句換至最前邊,把“在你深深的眸底”改成諸如“身邊”“心裡”等,就失去了這個效果。

有時也要講究點平仄。前一句是仄聲煞尾,後一句煞尾的就應是平聲。這樣可使聲調起伏跌宕,抑揚有致。如:

(16)南國之秋,當然是有它特異的地方,譬如二十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故都的秋》)

四個排比句的末一字是仄平仄平,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