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認識更加深刻

[訓練目的]

學會展開文章的思路,使認識不斷深化。

[複習指導]

寫議論文,是一個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

多問幾個為什麼,是深化認識的最基本的方法。黑塞的《獲得教養的途徑》,是圍繞這樣一系列問題展開的:什麼是真正的教養?獲得教養的途徑是什麼?為什麼閱讀經典是獲得教養的最重要的途徑?如何在閱讀經典中獲得教養?這是文章展開的思路,也是作者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

和不同觀點進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認識更加深刻。蘇洵的《六國論》,在開宗明義提出觀點之後寫道:“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接著,由此展開深入的闡發。而派屈克•亨利在著名演講稿《不自由,勿寧死》中,正是通過與對立觀點的激烈衝突,有力地表達了自己的鮮明態度。演講一開頭,他就申明:“儘管我的觀點與他們截然不同,我還是要毫無顧忌、毫無保留地講出自己的觀點。”在演講中,他時時不忘針對“他們”的觀點,在鮮明的對立中顯示了自己對問題的深刻認識。

要使自己的認識不斷深化,就要不斷以已有的結論為基礎作進一步的思考。從文章主體的角度看,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就是一篇闡述馬克思一生偉大功績的議論文。恩格斯首先高度評價馬克思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的重大意義,然後以“不僅如此”過渡,又介紹了他對剩餘價值的發現;在介紹了馬克思作為科學家的成就以後,說“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接著介紹了馬克思作為一個革命家的巨大貢獻。文章的思路一步步不斷推進,正是作者對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

深化自己的認識,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是,要學會說“但是”。《不自由,勿寧死》開頭說:“沒有人比我更欽佩剛剛在會議上發言的先生們的愛國精神與見識才能。但是,人們常常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但是”一轉,引出了自己的見識,同時也使認識更進一步。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是一篇經典的演講稿,也是一篇精彩的議論文。文章在提到解放黑人宣言給美國黑人帶來的希望之後,用“然而”一轉,揭示了美國黑人的悲慘現狀;在義正詞嚴地警告美國政府必須兌現諾言之後,又用“但是”一轉,告誡自己的同胞“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一次又一次的轉折,使自己的思想不斷深化。

[典題探究]XX•高考安徽卷

請以“帶著感動出發”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⑤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試題解讀]

“帶著感動出發”的題眼應是“出發”。“出發”,不僅限於“行走”一義,更多指向生活之路的奮然前行、思想之路的豁然開朗和民族振興之路的闊步前進等。帶著感動出發,“感動”就是策動“出發”的一根拐杖,一袋乾糧,一瓶純淨水,因而寫作主體應是“主體”在帶著感動下怎樣出發,寫寫“出發”的方式,或“出發”的信念,或“出發”的目標等。倘若文章全寫怎么的感動,隻字不提“出發”,就游離題意了。

“帶著感動出發”,首先將其分解為幾個方面加以思考。帶著什麼出發?感動;帶著感動去幹嗎?出發;既然有出發,那就有目的,去乾什麼。所以具體的作文落腳點應當在“感動”,什麼人、什麼事讓你感動了;寫作的重心在於“出發去乾什麼”,可就此展開。

考場作文最忌雜亂無章,嚴謹的結構能很好地體現考生的寫作思路,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破題迅速,點題到位;往復迴環的結構,段落清晰,層層推進,主旨趨顯。這樣的作文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範文引路]

帶著感動出發

因為感動,人生的光輝與色彩才被我們領略;因為感動,生命的律動與力量才會給予我們希望;因為感動,萬事萬物深層的美好才會被我們碰觸,被我們欣賞。那么,帶著感動出發吧,用感動充實出一個輝煌的人生。

帶著感動出發,才會體會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絢爛的路途上,我們無比渴望受到高潔氣質的薰陶。然而,懷抱一顆充滿感動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會如花般燦爛地開放在你的眼前,永恆於你的心間。如果不是心懷感動,陶淵明“性本愛丘山”的淡然氣質如何讓你覺得心曠神怡?如果不是心懷感動,司馬遷那“史家之絕唱”如何在你心間激起層層浪花?因為感動,因為帶著感動出發,我們在人生的坐標上才不會迷失方向,我們才會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帶著感動出發,才會看到生命的真諦。珍惜生命、感悟生命並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動放在心間,你如何觸摸到生命中最柔軟的底層,你又如何理解生命複雜的含義?史鐵生雖然雙腿殘疾,雖然怨恨過痛苦過,但他最終在蒼涼的地壇中悟出生命的內涵,這種深刻的領悟來自他內心對生命的感動,來自親情所帶來的刻骨銘心的感動。這感動,讓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遠,這感動讓他對生命充滿敬畏,充滿慨嘆。因為感動,因為帶著感動出發,我們才能擁抱生命敞開的靈魂。

帶著感動出發,才能做到堅守原則與堅持不懈。感動讓我們內心變得柔軟,感動讓我們將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為堅定。蘇武牧羊於瀚海之地,大漠飛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動,那出自對國家的大愛的感動引領他向那條荒蕪之路上勇敢邁進。還有王昭君:“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她的勇敢同樣來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動,遵循於內心的感動,讓我們帶著感動出發,感動會將信念與堅強深植於土地,連成一片碧綠的輝煌。

艱險與坎坷,我們不怕;風沙與風雪,我們依舊昂首向前。這是因為感動給我們的內心準備了最豐厚的食糧。帶著感動出發,讓人生的航向永遠地朝向美好的遠方。帶著感動出發,讓辛苦而漫長的生活因為感動而充盈著快樂與希望!

[例文評析]

考生的理性思維縝密而深刻。文章共五個自然段,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主體部分(中間三段)分別以“帶著感動出發,才會體會那些高尚的情操”、“帶著感動出發,才會看到生命的真諦”、“帶著感動出發,才能做到堅守原則與堅持不懈”開頭,成排比式結構,規避了展開鋪敘的俗套,既增加了內容的容量,又強化了求證的力度。

[作文訓練]

皇帝造屋,百工齊集。木工、石匠暗暗競賽。一天,木工師傅求勝心切,重責小徒弟。徒弟為了泄憤,把師傅的木尺偷偷銼短了一分。結果,根據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遠方進貢來的,無法在當地補充,皇帝必然為此震怒。木工師傅知道自己死亡臨頭而大哭。這時,石匠想出了一個方法,他把承托木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為微微隆起,補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這樣,不但宮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設計,為中國建築多增一分姿采。

這則故事寓有中國人處世的哲理:別人的短處可以彰顯我們的長處,我們的長處也可以“承托”別人的短處,這樣彼此都有好處。推而廣之,這是一種競爭中“雙贏”的智慧,而這在現代社會中尤為重要。

請以“雙贏的智慧”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寫作指導]

這是個偏正型文題,帶有較強的限制性,難度較大。最佳立意應是如何發揮智慧實現雙贏。比如競爭中雙方實現雙贏,合作中雙方實現雙贏,和諧相處中實現雙贏,還有,像經濟生活中大企業、大公司的強強聯合、互利互惠的現象;科研工作中世界各國分工完成人類基因圖排序工作,共享人類科技發展文明成果;我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西煤東送、南水北調、開發大西北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另外,國際社會中的區域協作、世界經濟一體化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證。

但是,議論文不是觀點加材料,要使自己的認識不斷深化,那就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如何對待競爭?什麼是雙贏?沒有雙贏的觀念有什麼後果?如何創造雙贏的局面?這樣才能推進文章思路,使認識不斷深化。

[佳作賞析]

競爭合作求雙贏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經濟、軍事、科學、技術、教育……各個領域都存在競爭。個人之間、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都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通過競爭,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新思維不斷產生,進而推動人類的生產、生活不斷發展和提升。因此,現代社會鼓勵競爭,鼓勵通過競爭調動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充分發展和社會的快速進步。

怎樣對待競爭?沒有“雙贏”的觀念,往往是兩敗俱傷的結局。有一位農民,聽說某地培育出一種新的玉米種子,產量很高,於是千方百計買來一些。他的鄰居們聽說這個訊息後,紛紛找到他,向他詢問購買種子的地方等有關情況。這位農民害怕大家都種這樣的種子自己失去競爭優勢,便拒絕回答。鄰居們沒有辦法,只好繼續種原來的種子。誰知,收穫的時候,這位農民的玉米並沒有取得豐收,比鄰居家強不了多少。為了尋找原因,農民去請教一位專家。經專家分析,很快查出玉米減產的原因:他的優種玉米接受了鄰居人劣等玉米的花粉。農民本想在競爭中獨領風騷,結果卻事與願違。如果他有“雙贏”的智慧,就會是另外的結局——既利人又利己。

在激烈的競爭中,怎樣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呢?

雙贏的智慧來源於寬闊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有人認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認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當、公平的競爭,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雙贏甚至是多贏,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面對“蒙牛”的競爭,“伊利”把自己的發展主題確定為“雙贏和倍增”。蒙牛創業之初推出的廣告語就是:“蒙牛向伊利學習,做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在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後,蒙牛又推出大型戶外廣告牌:“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為內蒙古喝彩!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興發集團、蒙牛乳業……”蒙牛和伊利在競爭中共同發展,不僅撐起了內蒙古乳品行業的脊樑,也為整箇中國乳品行業注入活力。

雙贏的智慧來源於合作的意識與善於抓住機遇的能力。有人認為,只要是競爭,要么兩敗俱傷,要么一方戰勝另一方。實際上,有更好的結局——競爭中求雙贏,合作中共發展。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與微軟公司的合作便是成功例子。當初,ibm開發了個人電腦的模本,卻沒有合適的軟體可供運行。當時剛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微軟,抓住機會與ibm合作,為其開發作業系統軟體dos,微軟公司從此強大起來。今天,微軟已成為電腦軟體行業的大哥大,總裁比爾•蓋茨成為全球知名的首富;而ibm也成為電腦硬體領域的“藍色巨人”。競爭中求雙贏,雙方都得到了發展。

世界一體化,地球成村莊,競爭、合作必不可少,謀求雙贏自然是共同的需要。沒有個體之間、群體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現代社會的運行與發展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在競爭中謀求雙贏,是一種成熟的智慧,它促進人類和諧發展,互利共榮。

【簡評】

這是一篇成功的議論文。第一段肯定競爭的存在和作用;第二段論證“沒有雙贏的觀念,往往是兩敗俱傷的結局”,從反面強調雙贏的意義。第三段以“在激烈的競爭中,怎樣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呢?”將論證引向深入。“雙贏的智慧來源於寬闊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雙贏的智慧來源於合作的意識與善於抓住機遇的能力。”這兩個分論點對文章的升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結尾再強調“雙贏”的意義:社會的發展需要競爭,在競爭中謀求雙贏,可以促進人類和諧共存。

作者選材十分精當,三個主要論據——農民和鄰居雙損,蒙牛和伊利雙贏,ibm與微軟雙贏,兩個是國內的,一個是國外的,一個是反面的,兩個是正面的,屬於不同領域的三個事例十分典型,組合起來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