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使用數字的一般規範及常見錯誤拾例

參考國家《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以下簡稱《試行規定》)、《國家標準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以下簡稱《國家標準》)及國家漢語使用數字有關要求,結合工作實踐,筆者用歸納法撰寫本文,目的是使大家能規範使用數字,在今後撰寫文章時,不犯或少犯數字使用錯誤。

一、正確用法 在一般的文章中,經常要使用數字,但數字使用是有具體規定的,不能自行其是。具體有下列幾種規定:

(一)使用阿拉伯數字或漢字數字唯一而確定的情形。

1、統計表的數值,如正負數、百分比、分數、比例等,必須使用阿拉伯數字。如75、-1.3、21.2%、1/7、1:1000等,如用漢字數字就累贅難看。

2、定型的詞、詞組、成語、慣用語、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中作為語素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數字。如一把刀、二倍體、三疊紀、四面八方、五四運動、xx規劃、七上八下、八面玲瓏、九三學社、十月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百團大戰等等。如用拉伯數字代替,就顯得滑稽可笑。

(二)使用拉伯數字或漢字數字,目前體例尚不統一且不確定情形。

凡遇此種情形,總的原則是,凡可以使用阿拉柏數而且又很得體之處,特別是當所表示的數目比較精確時,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當不好確定到底用阿拉伯數字還是漢字數字時,可以靈活運用,但全文體例應相對統一。

1、時間量

①應當使用阿拉伯數字的情況

一是公曆世紀、年代、月、日。如公元前3世紀、20世紀90年代、XX年5月20日;

年份一般不應簡寫,如XX年不應簡作:“零一年”或“XX年”。

二是時、分、秒。如2時、17時30分。

②應當使用漢字數字的情況

一是中國乾支紀年和夏曆月日。如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正月初一、九月九日重陽節等;

二是中國清代及以前的歷史紀年、各民族的非公曆紀年。如康熙十二年、貞觀八年、藏曆陽木龍年一月;

三是含有月日簡稱表示事件、節日和其他意義的詞組。如“一•二八”事變、五一國際勞動節、三八婦女節等。

2、物理量

物理量必須使用阿拉伯數字。如15千米、30平方米、37度、3安培、4伏特等。

3、非物理量

非物理量一般分二種情況:一是一般情況下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如100元、10個月、60歲、150人、5萬冊、1000幅、30名等;二是整數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現具有統計意義的表格數組,可用阿拉伯數字,也可用漢字數字,如某高中有教職員工450人,學生500人;提了十條意見,買了二本書等。但不管使用那種,一定要照顧上下行文,全文布局合理,互相照應。

4、多位整數與小數

此時應使用阿拉伯數,凡例有以下幾種:

①專業性科技出版物的分節法。如7.356 42(從小數點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數一組,組間空四分之一漢字的位置)。

②非專業性科技出版物可使分節法,也可不分節。如1.560.615.917;也可用億、萬漢字作單位進行簡縮寫法,如2XX0000也可寫作2XX萬或2.2億,但一般不得寫作2億2千萬。

③數值巨大的精確數字,為了便於定位讀數或轉下行,有關部門規定可作為特例使用。如1990年中國人口普查人數為11億3368萬2501人。

④一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的數值不應斷開移轉下行。

⑤阿拉伯數字書寫的數值在描述範圍時應使用浪紋式連線號,如18米~22米。

5、概數和約數

①相鄰的兩個數並列連用表示概數,此時必須使用漢字數字,且中間不能使任何符合隔開,如四五個小時、三五天等。

②帶“幾”字的數字表示約數,也必須使用漢字數字。如幾萬人、十幾天、幾百分之一等。還有就是用“多”、“余”、“左右”、“上下”、“約”等表示約數時一般情況也用漢字數字,但如果為了對應文章其餘部分,此時也可用阿拉伯數字。

6、代號、代碼和序號

部隊的番號、檔案編號、證件號碼和其他序號,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如8317部隊、贛府辦發[XX]10號檔案、維生素b12、18/20次特快動車等。

7、行文標註

引文標註中版次、卷次、頁碼,一般使用阿拉伯數字。如見“《中國統計》XX年第1期第21頁”,“見許慎:《說文解字》,影印陳昌治本,127頁,北京,中華書局,1963”。

二、常見誤用我們平時經常會閱讀報刊雜誌,通過仔細辯別和歸類,文章中數字使用有時會出現下列錯誤:

1、星期幾錯誤用阿拉伯數字。如“現在已是星期5下午可以放鬆了”。根據《試行規定》和《國家標準》明文規定,星期幾一律用漢字,星期5應寫為“星期五”。

2、文學作品中誤用阿拉伯數。如“18歲的姑娘象朵花”、“飛流直下3000尺”,國家的標準和規定都要求使用漢字,“18歲”應改為“十八歲”,“3000尺”改為“三千尺”。

3、夏曆月日誤用阿拉伯數字。如“8月15中秋節”,應改為“八月十五中秋節”、“大年30”應為“大年三十”、“丁丑年4月1日”應改為“丁丑年四月一日”。

4、清代以前歷史紀年誤用阿拉伯數字,如“光緒27年”,根據《國家標準》規定,中國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中國各民族的非公曆紀年,均不能與公曆混用,並且在後面用括弧註明相當於公曆年份,應改為“光緒二十七年(19XX年)”。

5、年份誤用縮減和省略。如“90年中國進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應改為“1990年”;“1992年—96年”,應寫為“1992年~1996年”。

6、已定型或固定的詞或詞組誤用。如“10月革命”應寫作“十月革命”,“第3世界”應寫為“第三世界”,“25000里長征”應寫為“二萬五千里長征”。

7、世紀和年代誤用漢字數字。如“十八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應寫為“18世紀末”、“21世紀初”。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以及時、分、秒,屬一個完整時間系列,均套用阿拍伯數字表示,不能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世紀和年代又用漢字數字表示。

8、概數誤用阿拉伯數。如“別看他才3、4歲,可機靈呢”,“3、4歲”應改為“三四歲”。

9、約數誤用阿拉伯數,如“挖了幾個月,才得到10幾克黃金”,“10幾克”應寫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