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如何進行事例分析

語段1、

磨難,能歷練人生。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能在這樣的磨難下創造出不朽的交響曲,撼人人心靈;司馬遷遭受腐刑,卻能在這樣的恥辱中寫成《史記》,汗青溢光;一代體操王子李寧淚灑漢城後黯然退出了體壇,卻又另闢天地,讓“李寧牌”系列運動用品風靡體育用品市場。磨難,能帶領人衝破黑暗,綻放光彩。

這一段敘例語段,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中間分別列舉了貝多芬、司馬遷和李寧三個例子來證明論點,然而在例子和論點之間缺少分析語言。那么,怎樣展開議論呢?閱讀語段,我們發現,“三位人物在磨難下的結果”已告知我們,而對於原因卻隻字不提,所以,我們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較好地架起事例與結論之間的橋樑,達到“敘”為“議”服務的目的。

修改後的語段:(注意不同的字型)

磨難,能歷練人生。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能在這樣的磨難下創造出不朽的交響曲,撼人人心靈,那是因為他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才譜出了人類的心靈之歌;;司馬遷遭受腐刑,卻能在這樣的恥辱中寫成《史記》,汗青溢光,那是因為他有堅定如山的信念,剛毅如鐵的意志,於誹謗譏嘲中堅持自己的志向,才成為一代“史聖”;一代體操王子李寧淚灑漢城後黯然退出了體壇,卻又另闢天地,讓“李寧牌”系列運動用品風靡體育用品市場,那是因為他懂得承受失敗,不為失敗所嚇倒,才能在失敗中開拓出一條新路。磨難,是禍,又是福。它對於意志堅強者,只不過是人生上的一簾風雨,只要勇敢地走過去,前方是另一片藍天。

添加的分析文字,針對每個事例分別作了原因探究,並構成排比句,不但揭示了人物在磨難中作出非凡成績的原因,而且增強了說理的力度,氣勢充沛,這樣,就使結句的論點順理成章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添加因果分析的議論文字時,最好用上引導詞“之所以”、“是因為”“為什麼”等,如此,不但能起到引領思維的作用,更可以使說理層次分明。

語段2、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蛋,當你畫了一個,再去畫另一個蛋,形態又不同了。即使同一個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態也有很大的區別。只有把畫蛋的基本功練好了,才能畫出更好的畫。”老師的諄諄教導,告訴達·文西一個真理:基本功很重要。由於達·文西在從師階段培養了紮實的畫畫基礎,他後來成為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卓越的畫家。

這一語段陳述了達·文西的奮鬥結果並且作了簡單的原因分析,應該說有“敘”也有“議”。但說理是否可再深入一點,再透徹一些呢?我們不妨從事例的反面進行假設,既如果達·文西在從師階段沒有打下紮實的畫畫基礎,那他會成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卓越的畫家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樣,不就從反面證明了“基本功訓練很重要”這一論點嗎?經過如此一假設,說理顯然深入了許多。添加假設議論如下:

試想,他沒有紮實的繪畫基本功,不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到同一對象的細微差別,不能發現創作對象隨著光影、色調的變化而變化,不能認識到“世界上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雞蛋的”,他能創作出被譽為世界畫壇一絕的《蒙娜麗莎》嗎?那“神秘的微笑”絕不苦難是信手就能抹出來的。乾什麼事,都要從打基礎開始。俗話說得好,萬丈高樓平地起,這也是達·文西畫蛋的故事給予人們的深刻的教育意義所在。

這一改文從事例反面的三個角度進行假設,採用排比句、反問句,語勢極為強勁,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達·文西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就沒有後來他的成功”的結論,使說理更加完全、充分。值得注意的是,對語段進行假設分析時,應從例子的反面進行時,應從例子的反面進行假設,並用上導引詞“如果”、“臂如”、“若”等提醒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