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型唑來膦酸鹽治療57例骨質疏鬆的臨床療效觀察範文

骨質疏鬆是我國中老年的常見病, 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觀結構破壞導致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為特徵的全身性、骨骼系統退化性病變,  下面是注射型唑來膦酸鹽治療57例骨質疏鬆的臨床療效觀察

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骨折、駝背, 約占我國總人口的7.1%,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 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 對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成為人類的一大挑戰。唑來膦酸是一種新型的三代含氮雙膦酸鹽的抗骨質疏鬆藥, 是靜脈給藥的雙膦酸鹽類, 1年靜脈給藥1次, 避免口服類雙膦酸鹽類藥對食管的不良影響及服用的不便, 可通過降低骨轉換生化指標, 增加骨密度, 成為近年來骨質疏鬆治療研究的熱點。本文旨在通過觀察注射型唑來膦酸鹽治療骨質疏鬆的臨床療效, 以期最佳化現有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 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符合入組標準的114例骨質疏鬆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7例。觀察組中男12例(21.05%), 女45例(78.95%), 年齡63~85歲, 平均年齡(75.8±5.6)歲, 病程2~2024年, 平均病程(6.7±2.5)年;對照組中男10例(17.54%), 女47例(72.46%), 年齡60~85歲, 平均年齡(76.4±6.3)歲, 病程2~2024年, 平均病程(6.5±2.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病例入選標準 ①符合《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中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有明顯的骨痛症狀且伴日常生活功能受限;②入組前3個月內未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③排除癌症、骨折活動期(<3個月)、高血鈣、內生肌酐清除率<35 ml/min患者;④排除甲狀腺機能亢進、多發性骨髓瘤、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其他影響鈣磷代謝疾病;⑤肝、腎功能正常;⑥排除對治療藥物過敏或禁忌者;⑦患者知情同意, 願意配合治療與檢查。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鈣劑與活性維生素d治療, 鈣爾奇d 600 mg/次, b.i.d., 阿法d 膠丸1粒/次, q.d., 連續服用1年,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注射型唑來膦酸鹽靜脈滴注治療, 5 mg/次, 點滴時間應>30 min, 1次/年, 12個月後評價臨床療效。

1. 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後進行腰背部疼痛vas評分, 採用雙能x-ray骨密度測定儀測定腰椎骨密度及髖部骨密度。

1. 5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7.0統計學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治療後腰背靜息痛、腰背前屈後伸痛、腰背翻身痛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 觀察組治療後vas評分均明顯低於對照組(p<0.01)。觀察組治療後腰椎骨密度及髖部骨密度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 觀察組治療後腰椎骨密度及髖部骨密度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見表1。

3 討論

唑來膦酸鹽屬於含氮雙膦酸化合物, 為第3代的雙膦酸鹽, 是目前藥理活性最強的二膦酸鹽, 通過靜脈給藥後, 可優先聚集於高骨轉化部位, 選擇性地作用於骨骼中破骨細胞中反式異戊二烯延長酶, 從而抑制破骨細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 恢復骨骼吸收和生成之間的平衡, 然後再被緩慢從骨骼組織釋放入全身循環系統, 經腎臟代謝排除, 臨床安全性良好, 且給藥方便, 避免第2代雙膦酸鹽的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較高的缺點, 其在骨質疏鬆治療套用被國內外學者廣泛報導。2024年, 法國國家衛生管理局更新了關於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指南推薦, 唑來膦酸鹽可作為髖部骨折之後骨質疏鬆的首選藥物[1]。黃永明等[2]研究顯示, 唑來膦酸鹽的鎮痛效果強於口服阿侖膦酸鈉, 起效速度更快, 給藥後2周骨痛症狀明顯緩解, 使患者更快的恢復自理, 減少了臥床時間, 從而減少了因疼痛長期臥床引起廢用性骨質疏鬆的惡性循環。治療依從性是影響藥物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 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種基礎疾病, 服用藥物數量種類較多, 需長期服用, 且患者對骨質疏鬆治療重視度不高, 影響抗骨質疏鬆治療的依從性, 研究表明, 口服雙膦酸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治療1年後有50%左右的患者未定時用藥, 且隨著時間的延長, 依從性會越來越低, 而唑來膦酸1年注射1次, 有效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