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法治化改革與完善研究範文

1 信訪法治化存在的問題

1.1 信訪表現缺乏理性化

現今社會在進行法治環境創設時,一個必不可少的要求便是極為有序的公共秩序及政府優良環境的建設。但是,在我國存在著一些信訪者在進行信訪活動時,如果其要求無法得到滿足,那么則會迅速採取一些非理性化的方式去引起政府組織的注意。在通常狀況下,大部分的政府機關將會對這些信訪者採取包容的態度,另外,為了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對於信訪事件也會迅速採取科學措施予以妥善處理。正是因為此種狀況的頻繁出現,使得一些正常上訪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信訪者將會在第一時間選擇此種信訪方式。如此一來,整個信訪環境在無法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非理性信訪行為及事件出現[1]。

1.2 信訪機制並非終結化

在相關的信訪規範中提到,信訪人在對相關事件處理結果表示不同意見且明確提出的,相關上級部門需對整個信訪事件做再次核查處理,且核查處理時間不應超過30天。但實際狀況是,大部分的上級政府機關為了避免民眾矛盾出現上移問題,通常會對信訪者所提出的再次核查要求做忽視處理,且會將相關的信訪事件再次交至下級機關進行處理。如此一來,信訪事件還是無法得到極為有效的解決,纏訪、再次上訪等事件頻繁發生。

2 信訪問題出現的相關原因

2.1 官治意識導致公民依賴性較強

受到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傳統思想意識影響,在許多民眾心中,長時間留存著權力觀念等法律、行政文化。有一些信訪事件,本來可以藉助法律渠道來得到妥善解決,但是有許多民眾認為領導的級別與問題的解決速度有關,級別越高,問題解決則越快。此種錯誤的政治邏輯觀念使得民眾對於信訪抱有過多的期待及依賴。民眾對於權力的崇信開始逐漸超過法律,有些民眾甚至在信訪中期待“青天”的出現[2]。

2.2 司法權威的丟失

在當前,有許多司法機關的人、財物會受到地方的限制,在進行案件審理時,也會受到一些當地強大勢力的影響,如權力機關。有些案件法院無法直接依照法律所規定的進行獨立判定,而是需經過相關領導的明確批示方可解決。而有些案件則無法進行獨立辦案,會受到一些來自上級法院的干擾影響。另外,還有一些問題是出在司法機關從業者的專業素質上,我國的司法從業者的整體素質水平還未到達一個令人滿意的高度,甚至有部分從業人員將法律權利作為自身謀求非法利益的工具。多種因素致使我國的大量民眾對於司法機關的信任度大幅度的降低,其信訪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