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護理論文範文

一個理想的動靜脈內瘺要求能夠提供足夠的血流量,位置表淺又不至於影響病人的正常活動,安全可靠,可長期使用。但內瘺圍手術期急性閉塞的發生率較高,而及時的觀察護理和處理對手術後的成功至關重要,如果護理措施不當或觀察不及時可造成內瘺手術失敗。現將我們的觀察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本組40例均為住院病人,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52.33±15.78)歲,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擬行血液透析,採用自身動靜脈建立內瘺。隨機分為兩組,採用單盲法,兩組臨床條件相似。

1.2方法

1.2.1所有病人術前3d、術後3d查血液流變學、血小板(pl)、出凝血時間(bt、ct)。

1.2.2治療組術前3d開始分別服用藥物至術後3d,共7d.泰嘉250mg,2次/d,阿司匹林150mg,1次/d;對照組予小蘇打替代。觀察期間不用其他可能對pl、bt、ct有影響的藥物。

1.2.3手術選擇非優勢側手臂,均以直徑2.5mm鈦輪釘將橈動脈與頭靜脈作端端吻合,手術中在游離兩血管近心端時以0.2%肝素生理鹽水沖洗血管。

1.2.4術後防止術側手臂受壓,測血壓及血管穿刺。術後24h起進行功能鍛鍊,並逐步增加強度。

1.2.5術後檢查局部血管震顫及雜音,術後第1d、第1、2、4周以彩色都卜勒超聲測內瘺血流量。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經統計學處理,採用率比較的u檢驗、χ2、配對t檢驗,結果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2結果

40例樣本中,對照組20例有4例出現24h內內瘺閉塞,手術探察發現為血栓栓塞,排除手術及血管條件因素影響;治療組未出現閉塞,兩組比較u=2.108,p<0.05.兩組術前3d、術後3d分別對40例樣本進行血液流變學、血小板、出凝血時間測定,結果:治療組較對照組血小板、出凝血時間有明顯差異。兩組內瘺血流量比較,對照組(已除外4例閉塞的數據)明顯低於治療組,術後1d最明顯。兩組血液流變學(如全血粘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元等)治療前後組內組間均無差異。治療組未發生出血併發症。

3護理體會

慢性腎衰竭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紊亂,抗凝藥物的套用,是為了防止急性血栓形成,但也因此帶來可能出現的凝血障礙,再加上手術的創傷,滲血滲液不可避免,如果加壓止血用力不當,可導致內瘺急性閉塞或出血。故筆者認為,術後要密切觀察切口滲血滲液情況。並需做到以下幾點:(1)動靜脈內瘺術前要詢問病人有無血栓病史,檢查病人皮膚有無出血點,並檢查凝血機制;(2)動靜脈內瘺圍手術期要密切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15~30min聽診血管雜音1次,並建立動靜脈內瘺術後護理觀察表,做好生命體徵監測,如果血管雜音發生變化,及時和手術醫生聯繫進行處理;(3)內瘺術後患肢制動並抬高,勿用力受壓,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水腫,造瘺側肢體適當做握拳動作及腕關節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護理上要注意對老年或行動不便患者給予必要的幫助,避免內瘺側肢體用力,防止滲血滲液,必要時臥床休息;(4)包紮傷口敷料不可過緊,避免內瘺受壓,術後早期應穿寬鬆內衣,內瘺側肢體禁測血壓或穿刺抽血,以免血腫壓迫內瘺造成閉塞;(5)術前術後遵醫囑給予解痙、擴容、抗凝等藥物治療並觀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