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10000字:農村公共服務供給

近年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有很大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險以及農村電影數位化放映“2131”工程等重點項目的實施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但是,由於我國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長期存在,城市的公共服務主要由國家財政提供,農村的公共服務主要靠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自己解決,因此造成了城鄉公共服務供給存在巨大差距,成為“三農”問題進一步解決的瓶頸。如何更好地解決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問題,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

(1)在供給主體方面。目前我國的農村公共服務主要由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自己解決,國家只給予少量補助。另外,政府對國家應承擔農村公共服務的哪些項目,承擔多大比例也沒有明確的規定,使政府在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中未能起到良好的主體作用。

(2)在供給數量和結構方面。農村公共服務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占全國60�的農村人口僅擁有不到10�的政府公共服務財政支出,農村人均公共服務擁有量嚴重低於城市人均公共服務擁有量。另外,在農村部分地區,關乎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等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而用於修建教堂等利用率低的公共服務資金卻十分充足,造成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與部分項目相對過剩並存的現象。

(3)在供給機制方面。缺乏有效的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監督機制和可靠的籌資機制,更缺乏有效的農民參與機制,使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始終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提供,提供的內容、數量和結構都不完全符合農村的實際情況。

二、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存在問題的原因

(1)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這種模式將我國社會事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人為的區分開,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將大量的資金用於城市,農村則主要依靠地方力量“自給自足”,是城市和農村不均衡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社會原因。

(2)決策機制的混亂。一是“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導致農村公共服務的具體安排都由政府決定,帶有強制性和主觀性等特徵,沒有考慮地方的實際情況,沒有充分顯示農村的偏好和農民的需求。二是農村公共服務的供給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出現資源的挪用和浪費現象,降低了供給效率。

(3)財政資金的匱乏。農村公共服務資金主要來源於地方財政收入和農民自籌收入。現行的分稅制度造成地方的事權和財權不對稱,地方的財政收入來源有限,卻要解決大量的地方事務,造成農村公共服務的留用資金很少。而農民的自籌收入更是無能為力。

(4)政府單一供給的缺陷。政府是公共服務供給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主要的安排者和監督者,對具體的職能定位不清、責任不明,造成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管理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