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人才緊缺問題的調查思考

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是黨的xx大著眼於推進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的重要戰略舉措。縣委、縣政府從全面實施“兩創”戰略、著力構建“四型xx”的大局出發,重中之重抓工業,著力體現了“兩個率先”的要求。工業企業作為主戰場,推動創新發展,實現二次創業,人才在生產各要素中的地位、作用至關

重要。當前,我縣中小企業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環節受諸多因素困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制約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此,我們專題進行了調研,以供決策參考。

一、中小企業人才緊缺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紮實推進“工業強縣”戰略,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截止XX年底,全縣共有工業企業1458家,全部為中小型,各類企業人才約14500人,其中經營管理類4900人,專業技術類1800人,技工7800人,當年實現總產值144.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9家,實現產值113億元,基本形成了以工具機、工模具、縫紉機、汽摩配、照明電器、建材、門業、廚具、紡織服裝等為主體的特色產業體系。但就總體而言,我縣中小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等問題比較突出,受人才、資金、信息、管理等要素制約比較明顯。特別是隨著我縣中小企業數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張,人才“兩缺”、“三難”的現實矛盾更加突出,直接影響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兩缺”:從市場緊缺程度和企業需求量看,一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緊缺。中小企業家年齡普遍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創新能力不足,僅憑感性經驗、市場意識和冒險精神,越來越難以適應複雜的企業結構、多變的市場環境。同時,企業市場行銷、國際貿易、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等方面人才每年供需缺口約850人,與外向型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即使取得自營進出口權,主要也是依靠低成本、低價格優勢,一旦遭遇國際貿易摩擦、技術壁壘、智慧財產權糾紛等,就相當被動。二是專業技術、技工人才緊缺。企業產業規模普遍偏小而且科技含量不高,技術創新型人才匱乏,短期內難以實現產業升級和產品提升。同時,先進制造業需要一流的套用型人才提供支撐,而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電氣技術工程、化工機械等專業技術、技工人才每年供需缺口約1800人。中小企業大量的一線技工,很大部分來自農村,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文化層次較低,知識型、技能型並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技工很少,難以適應技術水平較高的工作。

“三難”:從企業人才開發看,一是引才難。近幾年我縣每年組織企業赴外地開展引進人才活動2次以上,需求與引進的比例約為10:2。每年組織一次大型的大中專畢業生人才招聘交流會,中小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左右,最終應聘就業的不到200人次。二是育才難。通過問卷調查107家企業顯示,我縣60%企業沒有人才培養規劃和經費投入,僅有21家設立人力資源管理專門機構,其他多數從屬於辦公室、總經辦等,甚至根本沒有。採取上崗前技能培訓的有54家,占52%;採取邊乾邊學方式培訓人才的有45家,占44%;僅有4家企業將員工送到學校培訓,不到4%。三是留才難。企業千方百計招聘、培養的人才,工作兩三年有了一定的工作資歷後,就紛紛跳槽到發達地區企業,或通過公開招考流向機關事業單位。據統計,我縣中小企業普通員工年度流動率達20%~50%,中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達20%。如此高的人才流動,造成管理、技術崗位人才斷鏈,企業苦不堪言。

二、中小企業人才開發面臨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