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區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報告

(八)兩性交往

1、異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調查顯示,城、鄉國中生和鄉村的高中生都把“異性交往過當”的底線放在“擁抱、親吻”上,此項的選擇率最高,分別為38.2%和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觀點不同,有52.2%的人認為“有性行為”才算是異性交往過當。這一方面說明城市高中生受環境的影響,在異性交往的問題上表現的更為開放,不少同學的性意識已經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們,當老師、家長還在對孩子們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於懷時,孩子們的所思所為,可能已經早就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大家總覺得很多中學生早戀的報導、調查有些言過其實,也有人認為那是開放的大城市才會出現的事情,作為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內陸地區,我們的性教育通過生物課的幾節生理衛生課應該可以解決問題,雖然也有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女生課堂這樣的形式作過一些這方面的探索,但推廣的範圍和重視程度都很有限。

在調查中大多數同學把自己周圍異性交往過密或過當的比例定在2%-5%之間,這個比例看上去並不高,仔細算一算呢?以一個班50人計,大概每班有5-6個人有異性交往過當的問題,他們到底過當到什麼程度?在這些孩子中又有幾個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相關知識?出現緊急情況時他們知道如何避免可?這些都是不容迴避的問題。

2、對異性交往過當的看法

在對周圍同學出現異性交往過當或過密的現象時,半數左右的孩子都選擇“可以交往,但要注意分寸”,這在不同年齡(國中53.4%,高中44.9%)、不同地域(城市51.9%,鄉村47.3%)的孩子身上非常的一致。這道題無疑反映出學生比較健康的心態,贊成正常的、有分寸的異性交往,這本來也是青春期教育的方向和目的。但除此之外,在城市和鄉村之間還是出現了差異:在人數第二的選項中,城市孩子(國中21.8%高中21.7%)認為“那是別人的自由,與我無關”,農村孩子更多則選擇“不贊同,認為是不對的”。這道題的統計結果是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城市孩子自我意識強,對別人的關心少,有的孩子對別人的事情從來不放在心上,農村孩子的還是受到學校的正面教育的影響較大,相當一部分同學對異性交往過密還是持排斥和反對的態度。

這種不同就要求進行青春期教育時,要有針對性,採取不同的方法。對於城市的孩子,傳授的內容不妨更科學、更直觀些。要讓他們知道,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美好的一頁,過好自己的青春成長期,處理好男女同學之間的關係,這樣既會為一生留下美好的記憶,也會為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礎。而對鄉村的同學,教育的方法則要講究一些策略,不然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在一些農村學生的問卷中常常看到“不知道”“不感興趣”等答案,甚至在問到“你認為如何在學校進行性教育?”時,有個學生氣憤的回答:“沒必要!我也沒時間回答這個無聊的問題!”可想而知,如果單刀直入的開展“性教育”,有很多學生恐怕還沒有這個心理承受能力。

3、性知識的來源

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學生們性知識的主要來源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來自網路或其他的一些非正當的渠道,結果依次是:從課本中(37.8%),從電視上(26.5%),與朋友、同學交流中(19.8%),從小說中(8.6%),從網路上(7.5%)。可見,不管周圍的信息渠道多么暢通,孩子們可以通過多少種方式去獲得他們需要的知識,歸根到底,相當數量的同學最信任的還是課本。該給學生什麼樣的課本?該傳授他們一些什麼樣的知識?怎樣去組織這樣的教與學?老師自己的心態如何?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