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區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報告

喜愛武俠、言情小說的人雖然也占一定比例,但早已不如前幾年那樣人數眾多。那些書太長,太費心思。金庸的小說和美國的大片、日本的漫畫比起來,還顯得太過優雅,不夠刺激。瓊瑤言情小說中描繪的浪漫情節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太老套,遠沒有明星的做法生猛、鮮活。在金庸和瓊瑤的作品裡我們還能感受到一些中國古典文化的馨香,但在日本漫畫和垃圾快餐中,學生只能得到感官的刺激。因此,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索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2、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差別。

小學生最愛看漫畫,學習類的書籍只能屈居第二。一上中學,二者的比例就發生急劇的變化,讀漫畫書的人數從40.9%跌到21.5%,讀學習方面書籍的人數則從34.9%上升到41.8%。到了高中這種狀況又有微小的變化,但讀學習方面書籍的人數還是最多。孩子們對文化體育的關心卻是與日俱增,武俠小說的愛好者始終保持在12%左右。小學生不懂言情,國中生看此類書籍的人數最多,到了高中人數又略有回落。

3、農村學生迷武俠,城市學生愛文體。

調查可以看出,城市學生喜歡閱讀問題類書刊的學生明顯高於農村,城市信息暢通,許多市民都有讀報的習慣,《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長壽文化》都有相當規模的讀者群,許多孩子也有讀報的習慣。學生最愛看的就是文化、體育的版面。農村學生信息相對閉塞,學生讀報人數遠小於城市,因而對文體新聞的關心程度不如城市。但他們看武俠小說的人數比率較城市學生稍高。

4、網路成為學生的生活必需品。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路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既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人們相互間交流的平台。網路的使用以日漸成為現代公民的必備技能。網際網路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園地;有助於拓寬思路、開闊視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他們的社會參與度,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能。調查顯示,我區已有近一半的學生經常接觸網路,應該講網路已成為學生的生活必需品。這主要和長壽經濟的發展有關,目前學生家庭擁有電腦的比例比較高,家庭上網的也比例高。目前家長、老師對學生上網大多持否定態度,視網路為洪水猛獸。談起網路,馬上就想到“遊戲+聊天+色情”,媒體也經常“告誡”學生要遠離網路。其實網路只是一種工具,孩子接觸網路並非壞事,關鍵看怎樣引導孩子科學地使用它。對孩子玩電腦、上網,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有支持,又有約束。孩子特別渴求新知識,網路世界裡也有許多知識在等待著他們去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長和教師有責任引導他們跨過“聊天+遊戲”的坎,讓他們在網路中汲取營養,健康成長。

5、多數學生上網是為了學習知識。

調查表明:32.6%的學生是為了查找資料、13.8%的是打遊戲,12.7%是聽歌,9.9%是因為好奇,9.4%是因為無聊,剩下的9.2是為了聊天交友。小學生查找資料的百分比大於高中的學生,國中生最低。打遊戲的高中生人數要多於小學生,同樣也是國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網聽歌的比重也最大,國中生次之。從上述對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上網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利用網路幫助自己學習。這一點,中小學生做的比成人好。網路在中小學生身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與高效越來越受到中小學生的接納、認可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