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4篇

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套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其中廣州大學20名,中山大學10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0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占40%;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占10%;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路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22%)、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裡的理論知識套用到實踐中去的只占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後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2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占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占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鬆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係。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周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占12%。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說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民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著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著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說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打基礎。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於鍛鍊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牴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於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發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民眾。“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台,也是培養和鍛鍊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了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有所了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說不僅有助於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發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處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活動,即人類的社會交往以及組織、管理和變革社會關係的活動。如政治活動、社會改革實踐、階級鬥爭等。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實踐,使實踐與認識相結合。大學生可以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結合所學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務社會,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二是志願者服務,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專長服務社會,回報社會。三是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一種貫穿於日常生活當中的社會實踐形式,以小見大,以細微之處見長,是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長效機制。現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很多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到各地和很多行業去進行社會實踐和社會考察,回校後進行認真的討論總結,用他們自己的視角來理解社會,思考未來的人生道路。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來的有關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希望大家喜歡

今年寒假,是我大學生涯的第一個寒假,放假了不能閒著啊,於是我主動向舅舅要求到他店裡幫忙賣對聯

201x年大學生寒假實踐報告範文(賣對聯)。主要是想通過社會實踐,體驗一下做銷售員的感覺以及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賣對聯時能夠見到許多不同性格的人。雖然在賣對聯時與他們只有短暫的接觸,但對於我們這種一直生長在象牙塔里的人來說,見識不同的人人也許對於自己將來出去社會工作也有一定的幫助。起碼在待人接物方面也會有所提高。

首先讓我來介紹一下這次實踐活動的工作環境。舅舅原來是開書店的,幾年前鎮上所有的中國小課本都是由舅舅作為中間代理商所供給的。但後來鎮裡的教育辦收回了舅舅的供書權,為了謀生,舅舅就開起了百貨商店。但人們還是習慣把它叫做書店,儘管店裡的書已經寥寥無幾了。既然是什麼都賣的百貨商店,到過年時,舅舅也會批發一批對聯、鬥神、利是封等擺著賣。在接近過年的前10天左右,我們就要開始工作了。我們主要是用竹竿和防水布在書店門口搭成一個很大的帳篷,然後把已編好號的對聯掛在上面讓人挑選,而下面就整整潔齊地擺好對應號碼的對聯以及各種鬥神、利是封、門帘等過年所要用到的東西。工作環境是相當簡陋的。但當所有的對聯都掛上去時就顯得很有節日氣氛。而我也迫切期待有更多的人來買我們的對聯。當然,現在鎮裡賣對聯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放眼看去,整條街都是紅色的對聯高高掛。但可能由於我舅舅已經賣了多年的對聯,因此許多老顧客還是會到書店裡買對聯。

雖然我是大學生,但我想假如沒有親身去賣對聯,我也未必懂得如何簡單區別上下聯。況且,現在的人似乎不像過去那樣每個門口都貼上對聯,而是選擇一對最好的貼在大門口就了事。因此要挑一副好的對聯也是頗費工夫的。在那裡工作幾天,我都見有些顧客會自帶筆和紙在那裡比劃著名,年長者還喜歡討論對聯的工整性。當他們挑選好後,就會叫我們這些臨時銷售員去取相應號碼的對聯。由於人多嘈雜,通常一天吆喝下來,嗓子都會變得嘶啞的。不過,當我看到顧客都滿足地拿著一卷卷的對聯離開店鋪時,我的內心還是歡喜的。

工作的第一天,早上八點上班,一直工作到下午五點。期間除了上廁所之外基本上是沒法離開工作崗位的。就連吃飯也要端著飯碗邊吃邊賣,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雖然是親戚家的活,但是工作態度是很重要的。假如我不嚴格按照工作時間以及規則,那么我就是一個不合格的銷售員。那么我這次的實踐活動也會因此而變得不切實際了。

曾記得在某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假如能把手頭上的平凡小事都有效完成了,那么他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是的,並非只有辦大事的人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才能說自己是成功的。實際上,只有認真工作的人都可以享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而我也是嘗試在這件看似簡單的工作中尋找著自我。

我記得有一對外省夫婦帶著他們的小孩來挑選對聯。可能是因為第一次來這裡購買對聯,又或者是因為是外省人的身份,他們一直都在那裡默默地站著。當時人很多,很嘈雜。男人用生硬的國語有點不好意思地叫我拿對聯給他。但由於當時太嘈雜,我沒聽清楚他想要那副對聯。他重複了幾次,臉都因為激動而漲得通紅。站我身邊的小雪也是臨時銷售員,她捅捅我的手臂小聲說:“你就不要理他們了,反正他們頂多只買一副對聯而已,你還不如接待那些‘大一點’的客戶更划算啦。你舅舅也說了,一次銷售對聯滿50元以上的就可以提成,你還不積極點?”聽了她的話,我愣了一下,什麼叫做“大一點”的客戶?難道就因為他們是外來工,就因為他們只買一副對聯,就應該區別對待嗎?我想到自己來這裡實習的目的,我是為了提高自己對待工作的熱忱與提供最好的服務給顧客,而並非單純只是為了錢。我撥開擁擠的人群,走到那對夫婦面前,用國語叫他們寫下所選的對聯號碼。那對憨厚的夫婦一臉驚奇地看著我,似乎他們得到了優先購買權一樣展開笑顏。然後很快地,我就包裝好他們的對聯並送他們到門口,並祝他們新年快樂。看到他們的微笑,我心裡覺得很暖和。我並非在顯示自己的偉大,我只是把他們當作服務的對象。而服務的質量是不應該因為他們是外來工的身份而有所降低的。

買對聯時最怕的就是碰到那些非凡挑剔的人。我就碰到一個這樣的人。他先教我拿了3、4、5、11號的小對聯,我照例給他配好了橫批。可他又嫌那些橫批的不夠好看,要求我重新換給他。我當然照辦。可當我預備把對聯卷好要他付錢時,他卻說7、8、9、15號的對聯似乎更好,再次要求我重換。我什麼也沒說,耐著性子又換好給他,然後也微笑祝他新年快樂。我承認在面對這樣的人時,心情是很輕易浮躁的。因為在連續站了幾個小時後,腿都是麻麻的,卻還要耐著性子往返走動,把他之前挑選的對聯放回原位,稍不小心就會把對聯弄折了或弄花了。可是我還是強忍著心中的不滿,因為我知道假如現在連這樣的小事情都無法學會忍耐,那么將來出去工作後,所面對的人際關係更加複雜。假如我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肯定不利於我的工作開展的。忍耐並不是代表一種屈服,而是一種自身的修養。一個人的素質的高低並非單純靠學歷來衡量的,而是體現在其對人對事的包容與大度。

機會永遠都是留給那些有預備的人的。而我在這次小小的實踐活動中雖然沒有得到很高的報酬,但正如我舅舅所說的一樣,我在這次實踐活動中已初步具備了一個銷售員所應有的素質。我想,這樣的讚美對於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報酬了。雖然從事銷售工作並非是我將來的出路,但我在這裡所學到的將使我一生受益。認真工作,把工作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我的生活才會更加出色。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前言

社會高速發展,變化日新月異。大學,有人稱他為象牙塔,也有人稱他是半個社會。當今大學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那么,我們大學生可以良好的適應社會嗎???有些人自我定位不當,以至於畢業數年無法解決就業問題,也有人在大三便接到用人單位聘書,大展才華。大學面臨各種各樣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是否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為此,我們設計了針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問卷。本調查該我校法學院、民商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套用法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等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為此,我們精心選擇、恰當編排,製作調查問卷,科學合理髮放問卷、回收問卷,製作詳細的數據統計與圖表,最後製作調查報告如下:

本問卷第一題為被調查人基本信息,被調查人78%為男生、22%為女生本問卷題型設計有如下特點:第五六九題為單選題(數據附表為餅狀圖),第二七八題為復選題(數據附表為條形圖),第三四題是本問卷適應情況題型設計亮點(連環題),他是被調查人是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體現。本問卷調查大學生對學校和對社會適應情況(就業、擇業)。本調查數據分男生、女生分別統計,側重分析男生女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異同。我將通過題型分類來介紹本次調查結果。

第五題新生進入大學都要面對的問題,觸及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當今大學生是否應該加入各種組織鍛鍊社會適應能力?男生76%認為應該,24%認為不應該;女生72%認為應該,28%認為不應該。男生女生無太大差異。現在大學各種組織進行的如火如荼。大多數人選擇投身其中來鍛鍊自己,但也有同學認為參加社團組織不會得到應有的鍛鍊,只是浪費時間。這就反映了大學應著力創建高水平社團組織,同學也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社團組織、積極加入。

第六題貼近大學生活且緊密聯繫社會。畢業首先面臨的是就業,這是我們邁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是社會適應能力最顯著的外在表現。而當今大學生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呢?男生35%大一、28%大二、17%大三、15%大四、5%未考慮;女生36%大一、8%大二、44%大三、4%大四、8%未考慮。如果前兩項綜合統計:男生有63%在大三之前開始關注,而女生只有44%。這說明男生的社會危機感更強!而女生有接近半數在大三時才開始關注。我們應該主動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危機意識(尤其是女生),積極主動的鍛鍊這方面能力。

第九題是本問卷對社會適應能力最直接的體現,針對性很強。從本題中也可以看出大學生對當前自我社會適應能力的定位。男生24%很好、64%一般、12%不好;女生24%很好、67%一般、9%不好。男生女生基本一致。社會需要的是出類拔萃的人,試想,70%的人都能升入大學,你是大多數人中的一個,可以良好的適應社會,成就自我嗎?當今大學生應該及早確立自己個性化發展道路,主動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24%的人認為自己這方面能力不好,這些人更應該關注與提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知道自己的不足固然可貴,更要彌補自己的弱勢。

第二題是關於大學生應該培養哪幾種能力來適應社會。男生女生都認為學習知識的能力是最基本、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其次是社會適應能力,接下來是交際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這表明大學生在學習專業能力的同時,已經開始關注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七題是關於大學生就業的思考,如何向用人單位介紹自己是本人社會適應能力的外在表現。男生女生都認為應該親自前往用人單位介紹自己,表明當今大學生正在積極主動的適應社會而不是一味等待。這是值得提倡的!其次,男生選擇通過熟人介紹,女生選擇建立自己的信息網站。通過熟人介紹利用社會關係也是適應社會的好途徑。值得關注的是,信息化的今天,利用網際網路來適應社會是不可或缺的。女生在這方面顯然有前瞻性!

第三四題是本問卷亮點且調查結果發人深思!在重要場合能不能很好的表現自我?男生66%能、34%不能;女生64%能、36%不能。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基本良好。在選擇不能的同學中,女生100%嘗試去改變而男生卻有16%從未嘗試去改變。這說明與男生相比,女生更具積極性、主動性。男生應加強這方面的認識,積極主動付諸實踐。

【調查結論】通過本次調查,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基本良好。但也凸顯了一些問題。(例如,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待提高)

【建議】學校應加強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大學生應積極主動的培養自己社會適應能力。例如,利用網際網路建立自己的信息網站等。

關於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篇一】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們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不同的時間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我們班同學有在餐廳里打工,他告訴我們在餐廳工作時,別人一眼就能認出他是一名正在讀書的學生,他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總說從他的臉上就能看出來,呵呵,也許沒有經歷過社會的人都有像他這種不知名遭遇吧!他並沒有因為在他們面前沒有經驗而退後,他相信他也能做的像他們一樣好.他的工作是在那做傳菜生,每天9點鐘-下午2點再從下午的4點-晚上8:30分上班,雖然時間長了點,但熱情而年輕的他並沒有絲毫的感到過累,並且覺得這是一種激勵,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簇了社會,了解了未來.在餐廳里雖然他是以傳菜為主,但他不時還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要做一些清潔的工作,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裡,不一定有人會告訴我們這些,我們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還有個同學去自家一個親戚開的電腦配件櫃檯幫忙賣貨,在其中他也是收穫頗多,認識到實踐不僅增加了他的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還豐富了他的假期生活,看著他滿臉的自豪,我們大家真為他高興!

有的同學在自己家的養雞場裡幫忙打掃,一天都沒閒者,又是除糞又是餵飼料,她告訴我們她每天都會在髒兮兮的雞場裡待5,6個小時,她說小型的養雞場很忙,除糞也不是人工,很是辛苦。她希望他們家的養雞場可以把地面鋪成水泥的,那樣就不用人每天去弄雞糞了。

還有的同學在商場裡幫忙做銷售,小商品一個又一個,價格各不相同,記的頭都大,賣給顧客的東西還有可能退回來,陪著笑臉,一天下來,腿都是疼的,臉上的笑容都僵硬了 ,到過年前,商場裡人山人海,眼睛睜得大大 的,嚴防小偷!可這樣還是免不了弄錯。老闆雖也不會罵,可還是心裡不得勁,心裡一直告誡自己一定要耐心,要用心,要讓別人放心。她說在社會上這么一鍛鍊,她更懂得要努力學習,好好奮鬥,讓自己以後走向社會更有競爭的資本。這不就是我們要走出校園,參加社會實踐的要理所在么,懂得珍惜學習的關鍵性,認識到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不枉費爸媽的關心 。起初,她還不好意思主動向顧客推銷,一次一次的嘗試,不顧及太多所謂的面子,像對待朋友一樣真誠的對待每一位顧客,就會自然很多,當然業績也一步步攀升,同事的三天陪伴使她很快適應了工作。之後的工作也都還是比較順利的。遇到有特殊要求的顧客,她也能及時採取其他措施維護到自己的櫃檯和老闆,一下子就能勝任了工作了。

還有很多同學都參加了不同的活動,我們仿佛在一段時間裡就蛻變成了個大人,懂得生活的疾苦,懂得爸媽的不易,懂得學習的重要,懂得實踐的益處!!這下面就是同學們感受到的

一:掙錢的辛苦

整天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對的都是同一樣事物,真的好無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時,我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來父母在外打工掙錢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際關係

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會上人際交往非常複雜,但是具體多么複雜,我們想也很難說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係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們想說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著適應它.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讓我們在各自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這些社會實踐中使我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打工實踐的地方,有很多的管理員,他們就如我們學校裡邊的領導和班級裡面的班幹部.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須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藝術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員工,你的下屬,你班級里的同學們!要想讓他們服從你的管理.那么你對每個員工或每個同學,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說:在管理時,要因人而異! 但也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跟他們打交道,這樣大家才能服從,才能有助於工作的進行。

四:自強自立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說:在家裡的時候,我們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在這二個多月里,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

五:認識來源於實踐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蓮山 課~件]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發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篇二】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和收費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據教育局公布數據顯示現在已達到了在校生的20-30,由於經濟上的拮据,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僅受到了影響,而且面臨的心理壓力比其他學生要大得多,有些極易轉化為心理上的問題.就此,我以重慶工商大學02經濟學班為調查對象,採用訪談的方式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時間為XX年9月10日——XX年9月12日,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奮鬥目標,壓力狀況,自我認識等方面.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更深入的了解現在高校貧困學生的生活現狀,進而給予他們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

調查內容及結果:

一,貧困生主要來自相對落後的農村及西部地區.

在被調查的該班級中,總人數為40人,貧困生(向學生處遞交特困生申請的學生)人數為7人,占了班級總人數的17.5,其中來自農村的占了6名,所占比例高達86,另外來自西部地區的有兩名,占了貧困生的30,由此可見,地區性的差異和城鄉貧富差異在這裡尤為突顯.例如,其中劉某同學來自山東的一個農村,其父母均為農民,家庭經濟來源主要依靠不足5畝地的產出,年收入不足3600元,另外還有一個弟弟也在讀高中,哥哥被迫輟學在外打工,經濟壓力十分沉重,象該同學的這種情況在從農村來的貧困生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這也是農村問題的一個延伸.

二,貧困學生在生活方面比較節儉,消費的主要目的是為解決基本生活需要.

在調查中發現,其中四名貧困生的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再除去生活中必需的一些開支,(如電話費約5元/月,水電費約10元/月,上網費5元/月,日用品費15元/月,偶爾添加衣物平均費用約30元/月,應對突發性事情的準備費用約20元/月),剩下的用於每天的一伙食費不足四元錢,所以大部分貧困學生平時都很少吃葷菜,與普通學生的一伙食費(早餐麵包牛奶約3元,午餐一葷一素約3元,晚餐兩素約2元,共約8元/天),對比之下相差近一倍,如果遇到生病之類的意外事情,則很難保證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其中一名同學講到她平時在寢室收集空的寶特瓶子,攢下的一點錢有時還能應付一下這樣的突發事情,這在其他同學看來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正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這也充分體現了貧困學生艱苦的生活狀況,在被問到"您的消費主要用於哪些方面"這一問題時5名(高達71)同學回答是解決基本生活需要.在被問到"您寒暑假是否回家"這個問題時,7名同學均表示暑假沒有回過家(除非有特殊情況必須回去),3名同學寒假會回家過年,其餘4名同學表示有時會回家但不是每次都回.在回答"學費來源"這一問題時,有7名同學是通過貸款或是父母借債籌集,另外其中4名同學由於之前的學費沒有爭取到助學貸款而到至今拖欠未交,由此可見,貧困學生背負著相當重的經濟債務負擔.在問到"您購物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什麼"這個問題時,幾乎所有的同學回答是價格,其次有2名同學回答是質量,而回答品牌和款式的卻很少.另外在調查中發現,在貧困生當中使用手機的人數很少,尤其是低年級的.所調查的對象是屬於即將畢業的班級,本班的貧困生也大都面臨著找工作,但是在被調查的7名同學中只有兩名在本學期才剛開始使用手機,而且還都是買的二手的,另外5名同學則表示到月底正式開始找工作時再考慮買手機的問題.

三,貧困學生中在學習方面反映出較嚴重的兩極分化.

絕大部分的貧困學生都具有很強的積極進取精神,但有少部分的貧困學生由於過為沉重的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而導致無心學習,荒廢了學業.另外貧困學生對成功具有較高的期望.調查數據顯示,班內評比獎學金是按照班級人數的17.5的比例來計算的,也就是有7名同學可以獲得獎學金的名額,就在這7名同學裡有5名都是貧困生,這大大高於學校獎學金的發放比例.同時在獲獎層次中,一,二等獎學金獲得者中只有一名是非貧困生,另外在被調查的7名同學中有四名同學正在緊張的準備考研,一名同學也在努力備考註冊會計師,其餘兩名表示由於家庭經濟原因選擇先工作,等經濟狀況有所緩解的時候再準備進一步深造.可見大部分貧困學生的成績在各自班級都是較優秀的而且都很有進取心.在調查中問到"您在業餘時間主要乾什麼"這一問題時,5名同學回答是自習,兩名同學回答是在圖書館看書,可見,絕大部分貧困學生都是比較勤奮刻苦的.正是因為他們的貧困現狀使他們對成功產生了強烈的渴望,急切希望擺脫現在的貧困的生活局面,進而回報父母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而唯一可行途徑就是努力學習,因此他們的學習日標非常明確,也就更加勤奮刻苦.其中來自河北的一名貧困生講道,她在其他的方面沒有辦法跟別人比,唯一一點就是要讓自己在學習方面很出色,讓其他同學在這方面認可她.但是也有的少數貧困生由於生活精神等各方面的壓力,使他們產生了很嚴重的自卑心理,對現實表現出逃避的態度,如,班內張某同學來自重慶一個偏遠的郊縣,家庭經濟情況很不好,故無法交納高額的學費,在那時貸款名額很緊張,最終他還是未能爭取上,由於害怕被別人看不起而越來越自我封閉,並且經常逃課導致在期末考試中有四門沒有通過,在上到大二時便退學到外地打工去了.由此可見,貧困生在心理上反映出來的"貧困"更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

四,貧困學生總體上具有樂觀的心態和遠大抱負,但是有的同學由於心態不平衡,在被人歧視等外界壓力下抱負心理變成了報復心理.

在被調查的7名貧困生中有5名同學在回答"您認為貧困是什麼"這一問題時,認為是種自強自立的財富.在問及"家庭經濟狀況對自身發展的影響"時,有6名同學表示有一定影響,可見大多數貧困學生對於貧困,經濟狀況均有一種較為理性的態度,常言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困生相對一般的學生心理都更加成熟些.但在調查中,也仍有同學認為貧困是一種災難,為自己的貧困出身而自卑,痛苦.在被調查者中的趙某講述由於她家裡很窮,所以被她的親戚朋友們看不起,她心裡一直很壓抑,覺得社會對自己太不公平,對有錢人產生仇恨,甚至怨恨自己父母,怨恨自己的家庭.她一直很努力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秀,她想以此讓那些曾經看不起她們家的人對她刮目相看,當她聽說她的其中一個親戚出了車禍後心裡感覺很高興,有種報復的快感.由此折射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貧困大學生中存在較嚴重的極端偏激,認為"為富必不仁",形成了扭曲的價值觀.

五,大部分貧困學生都具有非常強的自立意識和很強的憂患意識,但是人際交往能力不足.

在回答"您是否正在或曾經從事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這一問題時,6名同學回答是.他們表示從事勤工助學的目的主要是出於補貼學習和生活的費用,並且認為也是一種自我鍛鍊的機會.在回答"您的生活費來源"這一問題時,有6名同學表示部分是由勤工儉學獲得,這均體現貧困生較強的自立,自主意識.調查發現有4名同學表示現在主要交往的朋友以高中的好朋友為主,這體現了交際能力的不足和缺陷.壓力大和自卑心理是造成貧困生人際交往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恰恰又是貧困所帶來的直接負面效應.

六,高年級的貧困生相對與低年級的貧困生對貧困的認知有較大差異.

在被調查的貧困生中,大都表示在大一剛進大學校門時,對"貧困"一詞非常敏感,自卑心理很強.被調查的七名同學均表示在上大學之前自己所有的經濟條件,生活方式都與其他同學很相似,所面臨的任務也很單一,只要刻苦讀書久可以了,但是面對現在多元化的大學校園,之間產生的反差讓他們一時無所適從,同學之間的貧富差距讓他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壓力,物質上的貧乏讓他們產生了羞恥感.不過隨著年級的增長,心態漸漸趨於穩定和成熟,不再象以前那么敏感.即將畢業的貧困生當中都表示現在心態比大一的時候好的多,沒有太大的由於貧困帶來的壓力.

七,被調查的貧困生都是現上大四,正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他們都表示了對找工作的擔憂.

由於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方面的原因,在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中,可能會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其中有4名貧困生選擇了考研,以此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因為他們都表示說"我們沒有任何可依靠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言語中透漏出了他們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和無奈.不過他們的心態大都還是比較樂觀的,都表示只要努力付出了對自己的今後發展還是充滿信心的.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校期間的經濟窘迫,以及激烈的就業形勢,使得貧困生對前途沒有把握,感到迷惘.

八,貧困學生對於學校貧困資助政策基本認可,但也認為與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少數甚至有不滿情緒.

貧困生對於學校的貧困資助體系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現實卻與理想有很大的差距,不少同學對此很有意見,認為資助應該注重落實,而不應停留在形式上,另外資助力度也應該加大.根據被調查者的反映,在上學年,學校便公布了每個貧困大學生都有每人每天4元錢的一伙食補助費的通知,但是到至今卻仍未見實施,對次他們表示了不滿.另外反映學校所提供的勤工儉學機會較少,且在發放報酬方面也是存在問題,為了得到學校規定的每小時2元,每個月最高是150元的勤工儉學報酬,他們每天必須的要有至少4個小時用來從事勤工儉學.他們在既要照顧自己的學業又要解決生活問題的雙重壓力下,使他們感到很壓抑很疲憊.可見學校的貧困資助體系並未很好地解決貧困學生的問題.

調查結果分析

1,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貧困學生的現實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因此學校應當對此引起重視,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更加健康的環境下順利完成學業,在獎學金等具體獎勵措施實施過程中,應優先考慮貧困生,尤其是農民子女.加大貧困生專項獎學金的發放力度,適當擴大貧困生受益面,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

2,營造校園健康消費環境

在當前大學校園裡,高消費被視為一種時尚,貧富學生之間的消費有著巨大的差異,這不僅僅體現在吃穿好壞的區別上.學校的風氣也受到了這"時尚"風的負面影響,這給貧困學生造成了無形的精神壓力,這也是造成他們自卑心理的一個誘發因素.因此學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一個重學術學識,輕奢華時尚的健康學術氛圍.

3,校方在實施扶助過程中,應當加強應有的隱私保密措施.

學校應當注意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將人文關懷融人到扶助工作之中.根據貧困生的反映,在他們到學院或輔導員那裡去詢問關於貸款或者勤工儉學的有關問題時,都曾遭受過冷遇,這讓他們心理有中被人看不起的感覺,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雖然他們反映的情況可能帶有他們個人的猜測,但是還是應當引起學校的重視,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懷,因為本身他們已經在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了.另外學校在發放貧困補助,辦理助學貸款時,最好不要大張旗鼓的進行公示.學校可能是藉此起到讓大眾進行監督的作用,但是應當考慮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名被張貼在貧困生一欄中,被人指指點點時的感受,相比之下貧困學生的精神壓力就已經很大了,如果還要將他們處於眾目睽睽下,可能這些環節給很多貧困生帶來的別人無法體會的苦惱和尷尬.有的貧困生甚至由羞恥進而生怨,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因此,在必要的監督審查環節中,要重視保密工作,減少貧困生的心理壓力.

相關推薦:
2024年大學生社會優秀調查報告——在校貧困大學生扶貧
2017寒假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格式
大學生社會優秀調查報告
2024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大學生社會公德調查報告範文
2024年大學生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查報告
2016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2024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24年暑假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大、中小企業行銷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調查報告:關於農村網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