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的調研分析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調動鄉鎮真抓實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促進科學發展。

一、鄉鎮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鄉鎮是人民政權的基石、改革的前沿、發展的重點、穩定的關鍵。“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鄉鎮政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如何,直接影響著民心向背、事業興衰、農村發展、政策落實和社會穩定。切實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農村基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鄉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更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上級安排布署的各項工作有許多都離不開鄉鎮,都需要鄉鎮去抓好貫徹實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構建和諧社會,難點在農村,關鍵在鄉鎮,工作突破口與發展潛力也在鄉鎮。鄉鎮工作的真實性、有效性以及工作層次和水平,直接關係著全縣乃至全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

鄉鎮幹部是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者,是各項工作的落實者,是帶領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組織者,是村級黨組織的建設、監督、管理者,是黨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鄉鎮幹部作為穩固農村政權的骨幹,直接擔負著經濟社會發展、農村法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態環境建設和耕地保護、公共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突發事件處置及應急管理、處理民眾來信來訪、黨風政風行風建設等職能,肩負著團結民眾、教育民眾、組織民眾、發展農村、建設農村、穩定農村的重任。意識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鄉鎮幹部特別是鄉鎮領導幹部,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縣的各項決策部署,站在適時的高度,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確立工作思路,找準工作的著力點,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從三匯口鄉、開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分析

(一)三匯口鄉XX年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三匯口鄉地處開縣的西北邊緣,屬全縣的邊陲貧困山區小鄉,與四川省的宣漢、開江兩縣緊緊相連,西漢北魏時期曾在此設立過縣衙,歷史久遠,源遠流長。自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全鄉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了市、縣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紮實工作,全鄉的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為推動邊陲鄉鎮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是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鄉有8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5900多戶、19800多人。XX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000萬元,年增長率為15%,農民人均收純收入2707元,年增長率為26%,鄉內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400多萬元,比XX年淨增1000萬元,財政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餘,消赤減債近20萬元。森林覆蓋率達40%。全鄉工作呈現出發展提速、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二是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在中央、市、縣強農、支農、惠農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全鄉上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規模農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了“三農”工作的主鏇律。上山以花椒、中藥材為主的經濟帶;中山以核桃、銀杏為主的乾果帶;低壩以早熟梨、油桃為主的伏淡季水果帶;以三匯水庫、楊柳關為中心的庫周旅遊業的“三帶一業”經濟骨幹格局已具規模,形成了特色突出的產業體系。利用已形成的花椒、乾果、伏淡季水果、草食牲畜等新的增長點,推動了現代規模農業的培育和形成。安排資金10餘萬元,組建規範化的果品專業合作社,開辦門市,安排專人管理和服務,為盤強產業,提高應對市場能力、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提供了示範,在市場行銷、金融、技術、信息、質量標準和產品品牌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引導,培育以種、養、加為主的各類專業大戶200個,使這部分有能力、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在農業中創業、致富中發展,成為了發展現代規模農業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