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的調研分析

四、最佳化環境,著力打造新平台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靠鄉鎮來推動,黨的支農、惠農、強農政策靠鄉鎮來落實,老百姓的利益訴求靠鄉鎮來解決,保障民生民計各項工程靠鄉鎮來實現。因此,必須把改善鄉鎮幹部的工作生活環境作為重點來抓,不斷增強鄉鎮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實施服務工程,著力提高生活質量。高度重視解決鄉鎮幹部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多渠道籌措資金,下大力氣改善鄉鎮政府機關生活服務設施,推行鄉鎮幹部生活補助制度,努力使鄉鎮幹部的生活條件有明顯提升。市、縣財政要擠出資金,建立鄉鎮幹部生活困難補貼基金,每年應給鄉鎮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專項用於改善困難鄉鎮幹部生活補貼,切實為鄉鎮幹部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二是實施扶助工程,著力改善文化生活。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文明鄉風,著力營造健康文明、和諧向上的文化氛圍和拴心留人、幹事創業的工作氛圍,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保障。採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由縣屬單位(部門)一對一幫扶鄉鎮,共同推進鄉鎮政府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確定幫扶的單位(部門),應多渠道籌措資金,幫助鄉鎮建好文化娛樂活動中心,購置一批生活、文化、娛樂等必備的生活學習用品,有效改善鄉鎮幹部的文化生活條件。鄉鎮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完善圖書閱覽中心、文化娛樂中心、綜合活動中心和籃球場、羽毛球場等文體活動設施,經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機關文體活動,豐富鄉鎮幹部的業餘生活。三是實施改造工程,著力完善工作條件。加快鄉鎮政府機關基礎設施建設,對於辦公場所不足的,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抓緊建設;辦公場所陳舊的,積極進行整修改造;辦公設施不配套、不完善的,安排採購添置,確保工作正常開展。抓好鄉鎮政府機關院落的綠化、淨化、美化、亮化、硬化工作,著力建設園林式庭院和文明衛生機關。市、縣政府對辦公樓用房差的鄉鎮,要按照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優先的原則,安排資金進行全面改造建設,共同推進鄉鎮辦公樓建設步伐,努力為鄉鎮工作順利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四是實施培訓工程,著力提升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各級黨校的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強化鄉鎮幹部的教育培訓,採取多種措施、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培訓鄉鎮幹部,在一、兩年內使全縣鄉鎮幹部普遍到縣委黨校接受一次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教育培訓,培養更多的有利於搞好鄉鎮工作的“複合型”人才,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和工作水平。通過上述工程的實施,切實提高鄉鎮幹部的政治、生活、福利待遇、綜合素質和理論政策水平,使幹部在鄉鎮能夠住得下來、安得下心、幹得成事,促使他們真正地面向農村、服務基層,想百姓事、謀發展計,盡心竭力為農村民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五、關注民生,著力構建新關係

科學發展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績。鄉鎮幹部處在農村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與農民民眾聯繫最緊密、工作最直接,必須牢固樹立“為誰工作、為誰發展、為誰服務”的理念,每年辦幾件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民眾、發展依靠人民民眾、發展成果由人民民眾共享,讓人民民眾真正獲得實惠。堅持深入民眾,傾聽民聲,體察民情,關注民生,化解民困。問政於民要問得深,問需於民要問得真,問計於民要問得實。從“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等方面入手,全力落實黨的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加強以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等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以鄉容村貌為重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把農民增收與產業開發、設施配套、環境改善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讓人民民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用上放心的藥品,在良好的人居環境中生產生活,確保人人過得去,力爭人人過得好。切實增強民眾觀念,對民眾要有真情,視民眾為衣食父母,贏得民眾的信任;對民眾要有真心,真心實意聽取民眾的呼聲,維護民眾的利益,贏得民眾的擁護;對民眾要說真話,不說空話、套話,更不能說假話。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村致富能手的示範帶頭和科技入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政策法制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大力培養新型農民。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問題,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與產業開發、市場行銷對接起來,著力解決生產經營中政府大包大攬、民眾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加強農民的思想教育,在農村深入開展“熱愛國家、熱愛家鄉、熱愛集體、熱愛公益事業”和“提高致富奔小康本領”的新型農民培訓教育活動,解決好意識形態領域裡存在的問題,大力倡導鄉風文明,引導農民遵紀守法,正確理解和貫徹執行黨的各項農村政策,構建密切和諧的黨群幹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