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的調研分析

二、發揮優勢,著力培育新格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當前,金融危機尚未完全見底,工業發展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和制約明顯,加強鄉鎮工作,促進農業發展,是全縣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科學發展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舉措之一。全縣綠色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絕大部分鄉鎮均以種植糧食、發展畜牧業為主,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多樣性的地形地貌特徵,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富民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空間。隨著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以發展現代服務業、餐飲業、日雜業、物流業等為主的第三產業優勢十分明顯,發展前景廣闊,開發潛力巨大,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必須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園區,培育主導產業,依託各自優勢和區位特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有側重,突出特色;典型示範,分層推進。積極探索把新農村建設做優、經濟做強、事業做好、穩定做實的鄉鎮工作推進模式。調結構、上水平,打基礎、謀長遠,重民生、促和諧,抓落實、做到位,促進鄉鎮工作實現大突破、大跨越、大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每個鄉鎮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制定好產業發展規劃,做大做強主導產業,調特調優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優勢產業。著力推進“一戶一色、一社一園、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高效農業示範片,走名、優、特、新、品之路。充分發揮水、土、光、熱等優勢條件,努力發展設施精細的農業園區,大力推廣城郊服務型、市場帶動型模式。著力發展旅遊觀光農業,積極構建縣城與集鎮、集鎮與鄉村之間的“商品鏈”、“資金鍊”、“信息鏈”、“人才鏈”、“交通鏈”;大力發展綠色蔬菜園區,推廣綠色蔬菜食品供應、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模式。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資產、資金,謀劃一批項目,建辦一批企業,培育一批產業,致富一方民眾。

三、深化改革,著力健全新機制

鄉鎮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是縣域經濟、巨觀經濟發展的基礎。加強鄉鎮工作,促進科學發展,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科學理性的態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著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必須進一步深化鄉鎮改革,切實轉變職能,完善發展機制,應把鄉鎮的主要職能轉變到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穩定,推進基層民主、促進農村和諧上來。加快完善以鄉鎮管理為主、行業部門業務指導為輔的精幹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整合現有鄉鎮事業站所,建立服務優先、依法行政、上下協調、運轉順暢、廉潔高效的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不斷完善縣對鄉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積極推行“鄉財縣管”、“村財鄉代管”、“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五項制度”等,提高鄉鎮財力保障水平。穩妥化解鄉村債務,在鎖定舊債、杜絕新債的前提下,分類進行處置,對公益性債務積極爭取政策逐步予以補貼消化;對生產經營性債務按照市場原則協商解決。積極探索農村項目建設的體制機制創新問題,把國家投資與民眾投資投勞有機結合起來,把責、權、利有效統一起來,把各類項目資金、資源整合起來,充分調動民眾參與結構調整、產業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著力解決政府大包大攬、民眾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健全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認真研究制定鄉、村幹部管理意見,突出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縣、鄉之間、鄉鎮之間和鄉鎮內部幹部管理的交流、輪崗,健全完善鄉鎮幹部能上能下、能出能進的用人機制。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固本強基工程,全面推行村幹部公開競選制度。對政治覺悟高、工作能力強、農村經驗豐富的村幹部,要招聘為鄉鎮幹部,村幹部的政治、經濟待遇要逐年予以提高。一村一名大學生的“村官”行動應在3年內完成,最佳化村幹部結構,增強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