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和改進鄉鎮工作的調研分析

三是基礎建設步伐加快。根據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確立了城鎮區、產業區、保護區,按照“量力而行,積極有為”的方針,加快了全鄉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臨宣二級出省油化公路、小分水至開江的大分水的硬化油化公路,解決了全鄉6個村、15000多民眾交通出行和物流等問題,通村、通社、通戶的標美公路相繼修建改選,實現社社和85%的農戶通公路,基本上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在靠主公路沿線或靠集鎮的6個村規劃新修居民新村,使300多戶高山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舒適、安全的“小洋樓”;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整治水庫大壩和渠堰,修建集中、小型、微型等供水工程,基本上解決了全鄉農田灌溉和飲用乾淨衛生水的問題;為解決邊貿農副產品流通問題,採取開明、優惠的發展政策,盤活集鎮建設用地,大力發展邊貿小集鎮,從原1個建成了現在的3個邊貿小集鎮,修建沼氣池300口,城鎮化水平由5%提高到28%,成為了帶動和推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農副產品、信息、人才流和商貿集散中心。

四是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大力實施可持發展戰略,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強化依法行政、利益導向、村民自治和生育文化建設,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了6%以內;加大對教育的關注力度,主動出擊爭取資金,整修中心國小,新修基點村校,普及義務教育,使全鄉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達到了99%,真正地體現了最好的房子、最優美的環境、最安全的地方是學校;建立健全基本醫療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機制,新農合參保人數達85%,農民就醫報銷達2萬多人次,報銷金額達到130多萬元,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無錢看病、看不起病的問題;高度關注困難弱勢民眾,嚴格執行和落實各項惠農、支農、強農政策,將全鄉800多萬元直補、惠農資金全部落實到了農民手中。利用各種特別是村校的閒置資產改造建設3處、可容納100名農村“五保”集中居住的場所,建立健全了農村“五保”老人集中居住或供養的長效機制;健全完善制度,全面實施“五位一體”運行新機制,整合安全、司法、調解、治安、信訪等資源,實行專人值班,流程規範、分工負責、屬地管理、定期排查、預警健全、責任倒查運行模式,出現了民心安定、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鄉村文化事業日趨活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困難民眾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廣播電視、體育等社會事業迅速發展。

五是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衣、食、住、行、用全面改觀,物質生活較為充裕,人民生活水平從貧窮落後到基本解決溫飽,目前正在向實現小康目標邁進。XX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07元,年增長率實現26%,增長率居全縣之前列。農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由30年前的不足10元增加到XX年的3200多元。農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分別由30年前的不足15增加到XX年的30平方米。全鄉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得到有效解決,90%的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混樓房。鄉、村幹部、民眾思上、思進、思發展,同心、同向、同努力,出現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勇爭一流、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二)開縣XX年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XX年,是開縣發展過程中經受嚴峻考驗並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面對異常繁重的移民搬遷任務、極具挑戰的物價結構性上漲、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衝擊,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克難奮進,加快發展,經濟社會取得了顯著成績,主要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