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棉紡織產業集群的調查與研究

摘要】:發展棉紡織產業集群,培育棉紡織地方特色優勢,是(新野)實施工業化戰略的具體舉措,是壯大縣域經濟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關鍵字】:棉紡織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一直是工業學術界討論的課題。所謂“產業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在產業性質上相似相近或相關,在發展空間上同屬於(或接近於)某個特定行業的產業領域、相對高密度聚集、分工比較明細、依靠緊密或鬆散型產業鏈相互連線,由諸多大中小型企業形成的一種工業集聚形態。在我縣工業化進程中,我們依託本縣及周邊豐富的棉花資源和新紡公司人才、市場、技術、管理、信息、資金優勢,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導向等主要形式,通過催生、延伸棉花加工項目,培育出了縣棉紡織工業區及上港、溧河、城關、城郊工業小區等棉紡織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了以新紡公司為龍頭,集軋花、紡紗、織布、印染、服裝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棉紡織產業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一、新野棉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現狀、特點

新野棉紡織業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經過歷屆縣委政府的政策巨觀引導,截止XX年6月底,全縣棉紡織企業,已發展到101家,其中棉紡企業84家,棉織企業8家,捻線9家。固定資產達到262億元,從業人員3萬餘人,紗錠規模突破80萬錠,織機達到4500台。今年元至七月份,全縣限額以上棉紡織業實現產值24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25億元,利稅135億元,利潤7500萬元,分別占全縣工業的691%、659%、67%和678%。棉紡織業在全縣工業中的比重逐年攀升,比重之高居全省各縣市區之首。主要呈現出五個明顯特點:

1、龍頭帶動能力強。作為新野棉紡工業的龍頭,新紡公司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國家特大型紡織骨幹企業,全國520家和河南省50家重點支持企業之一,全國功能性產品開發基地。目前,公司擁有總資產138億元,固定資產103億元,共有紗錠33萬錠,其中環錠紡22萬錠,氣流紡24台,折合11萬紗錠;織機3000台。擁有進口清梳聯、自動絡筒機、轉杯紡紗機、無梭織機等先進設備1000多台(套),占公司裝備總量的60%以上。主要生產和經營棉紗(混紡)線、純棉和混紡坯布、色織布、牛仔布等四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年產高檔織物用紗7萬噸、服裝面料12億米。產品遠銷廣東、江蘇、福建等20多個省市和美國、歐盟、日本、韓國、香港等12個國家和地區。XX年實現產值173億元,銷售收入132億元,實現稅利8105萬元,其中利潤3722萬元,分別占限額以上工業的351%、335%、216%和206%。出口創匯3260萬美元,名列全國紡織行業銷售收入前12位,利稅總額居第七位,綜合經濟實力排名全省同行業第一。XX年榮獲中國紡織行業協會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獎”,XX年8月9日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全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前二十強”榮譽稱號。

2、產業集群群體大。靠政府的正確引導、靠新紡公司龍頭的拉動,全縣民營棉紡織業迅速膨脹。在短短三年時間內,限額以上民營棉紡織工業企業已發展到90餘家,固定資產115億元,從業人員近2萬人,紗錠規模達到40萬錠。XX年度生產棉紗近8萬噸,各種布料7000萬米,完成總產值146億元,實現利稅17億元。其中鵬升、華星兩家規模達到2萬錠以上,另有5家達到1萬錠以上,5000錠的企業12家,縣工業區及城關、上港等7個棉紡織工業區內擁有棉紡織企業70餘家。全縣民營棉紡織擴張的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新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