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民事訴訟簡易程式的現況與完善

類案件也有難易之分,因此有學者批評當前的簡易程式適用範圍過於寬泛。⑥我們有必要區分不同民事案由之間的難易差別,確定一個相對穩定的按不同案由劃分的適用範圍,以便精確實施繁簡分流,並建立起相應的考核依據;對於同一案由下的難易變化,可通過轉程式制度予以調整,使之適用的訴訟程式更加符合立法理想。 一個好的識別標準,應具有減少分歧、統一效果、便於操作和推廣的特點。現行識別標準顯然不具有上述特點。有句廣告詞如是說:把問題變得繁雜了,太累!把問題變得簡單了,才是貢獻!這也是我們重新審視識別標準的意義所在。從實務層面上講,識別標準越直觀、越具體、越簡單越好,立法時採用列舉式規定而不是概括式規定可達到這一目的。綜觀各地法院劃分繁簡案件的不同做法,無外乎有以下四種:一是根據受理案由劃分,將醫患糾紛、勞動爭議、侵犯名譽權等在當地~影響大、可能涉及社會穩定或對專業知識要求高、法律規定不健全或存有矛盾的案件類型,適用普通程式;二是根據爭議標的大小劃分,將爭議標的在一定數額以上的案件適用普通程式;三是根據案件統計類別劃分,將房地產類、賠償類和合夥等部分債務類案件適用普通程式;四是綜合上述劃分法。國外的相關立法多采綜合劃分法,即區別簡易事件和小額輕微事件適用簡易性程式。當前我國還沒有完備的民法典,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期,民事案由尚未完全定型,自然無法對全部民事案由進行梳理比較,鑑別難易,因此參考外國立法和實踐經驗不容忽視。 《中國民事訴訟法教程》一書列舉了7類簡單民事案件,⑦分別對應離婚、贍養費、撫養費、撫養關係、借貸、繼承和損害賠償等案由,主要為傳統的幾種常見民事案件,多集中為婚姻家庭類案件。這幾類案件,無論從司法經驗積累、法學理論研究還是立法司法政策建設,在當時都較為發達,因此法官們覺得屬於“易”的範疇。但是,這一簡易範圍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是可行的,現在看來,它低估了當代民事審判法官的查案、判案和處案的能力,已不能反映時代進步所帶來的法學研究、立法建設和司法實踐成果。第一,它涉及的案由太少,只有7種,而新近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300種民事案由⑧,照此比較,可以適用簡易程式的案件範圍太小,無法解決案件量增長問題;第二,它與現行審判實踐相脫節,各基層法院每年有80%以上的民事案件適用了簡易程式,早已突破了前一適用範圍;第三,它束縛住人們的思維空間,制約了簡易程式的拓展適用。前一適用範圍的立法技術是一一列舉法,又稱對應式列舉法,雖說具有具體、直觀的特性,但並不簡單,因為300種民事案由若一一列舉適用情形將是一個龐大的標準群,這必定會增加識別人員掌握、記識、儲備標準的難度,而且標準多了不免會相互影響,顧此失彼,製造混亂。可見,對應式列舉法沒有實現識別標準的簡單化。近期,廣東省法院在制定《適用簡易程式審理民事案件規則(試行)》⑨時採用了另一種列舉法,即排除式列舉法,其只規定少數幾種已為現行司法解釋明確不得適用的情形,予以排除,其餘案件均可適用簡易程式審理,從而方便了識別標準的記識、推廣和運用,達到簡單化要求,並從實質上擴大了簡易程式的適用範圍。其中,不適用簡易程式的案件;“①起訴時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②本轄區內有較大影響的案件;③涉外、涉台案件;④發回重審或再審的案件;⑤疑難複雜或新類型案件”。這種方法值得今後修改司法解釋時參考。 四、完善發展簡易性程式之構思 人類簡化訴訟程式的努力貫穿於民事訴訟制度的全部歷史。二十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更是掀起簡易程式改革浪潮。但是,在每一時期內,程式的繁簡併存,由繁到簡的趨勢明顯,同時,民事訴訟法的公法化以及程式技術的日益發達,規範層次上的民事訴訟程式越來越繁雜了,這是解決社會衝突的實際需要使然。⑩從我國的情況看,現行訴訟制度正面臨著兩極考驗,一方面普通程式失於嚴謹,需要進一步加強規範,比如如何真正發揮合議庭作用,如何利用審前程式完成證據出示和歸納爭議焦點,使庭審過程更加集中而不拖拉,成為辯論是非曲直的言詞中心;另一方面簡易程式缺乏簡便,需要進一步簡化完善。在建構訴訟制度的時候,人們都希望處理好“公正與效率”的關係,但是,公正與效率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的難題,當公正與效率發生矛盾是,人們不得不作出悲難性的選擇。⑾我國的立法者則喜歡直接為當事人作出選擇,其結果往往也引起當事人的不滿的抱怨,飽受指詆,不如多設定幾種程式供當事人選擇,賦予他們充分的程式選擇權⑿,由他們自己決定自己命運。如果說早些年我國公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一份選擇就是多一份無法逾越的訴訟障礙,那這一擔慮如今不復存在,一是民眾的自主意識更強了,二是民眾的接受能力更強了,雖然大多數人未受過法學專業訓練,但只要作適當的司法指導,其還是能識別不同程式之間的差別。 社會對訴訟制度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以前媒體曾討論“二毛錢官司”究竟值不值得打的問題,如果從純經濟利益角度考評,當然應限制此類案件進入訴訟程式,但如果從論個事理爭口氣的角度考評,我們沒有理由拒絕其訴訟。而且,民事訴訟中涉及的私人利益又能大到哪裡?權利無大小,均應有救濟機會,百姓不就是找個地方說理嗎!為此,我們也有必要設定多種程式價值模式。簡易性程式可以強調效率優先,其公正內涵次之;複雜性程式可以強調公正優先,其效率內涵次之。象前述的二毛錢官司,就可以給之於簡易性程式進行訴訟。 1、創設獨任程式。前文提及簡易程式正演化成獨任程式,若加上普通程式運作中存在的合議庭不合議、主審法官獨攬審判的情況,我國民事訴訟程式完完全全可以歸位為獨任程式。筆者構想,獨任程式應成為將來民事訴訟程式的主體,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訴訟環節、方式、審級等制度進行00調整再設定普通(合議)程式和簡易程式,除重大複雜和簡單小額 事案件外,一律適用獨任程式審判。所謂獨任程式,是指基層法院一般民事案件所適用的基本程式。運作環節、方式、與現行普通程式沒有太大區別,所區別的,一是審判組織的人數不同,前者由1名法官擔當,後者由3名以上法官擔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