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農副產品市場調研報告

內容提要

第一部分:北京市農副產品市場現狀和特點。簡述北京市農副產品市場自1978年以來恢復、發展和規範的歷程;目前市場構成、格局、設施檔次方面新的變化;市場在當前農副產品流通體系中地位和作用以及市場立法和管理的情況。

第二部分:目前北京市農副產品市場存在的幾大難點問題。提出並分析了農副產品市場在規劃、布局、建設落實中的問題,著重就市民"隱性吃菜難"的問題;同時對管理中存在的商品渠道不清、市場與環境、交通的矛盾、市場管理體制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農副產品市場工作的構想和管理對策。在提高對農副產品市場的認識、加強領導;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構建新的首都農副產品流通體系;加強市場管理,根據新時期特點探索新的市場監管模式三個方面提出了構想和對策。

一、北京市農副產品市場現狀和特點

(一)農副產品市場數量和交易規模經過10多年的大發展後進入穩定期。

1978年到1989年是北京市市場的恢復發展階段。1978年底,北京市僅有集貿市場40個,而且只分布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都的商品交易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國家工商局推廣武漢漢正街市場經驗,要求全國各地開放市場,開放商品,價格實行雙軌制。經過XX年的發展,到1990年全市各類市場的數量已增至730個。農副產品成交量13.7億公斤,成交額20.3億元。

1990年到1995年是市場的全面快速發展階段。進入90年代,隨著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原來的商業流通體系難以滿足市民對農副產品的需求,政府為了解決市民的吃菜難問題,在全市統籌規劃建設市場,加大了政府投資力度。特別在鄧小平同志提出"三個有利於"標準後,掀起了市場建設的一個高潮。產地市場、大型集散市場多種類型市場全面發展,市場開辦主體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到1995年全市總數達1125個,其中經營農副產品的綜合或專業市場928個,達到歷史峰值。

1995年至今,進入市場的規範發展階段。1995年後,結合建設首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開始了"三邊"(河邊、牆邊、路邊)市場退路進廳工作,工商部門不再審批馬路市場,政府對市場實行總量控制,市場數量進入了穩定期,並略有減少。1999年底,農副產品市場數量為734個。

近年來由於農產品流通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市場升級改造工程的實施,市場經營規模繼續擴大,交易環境得到了改善,交易規模連年擴大。1998年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數量為840個,數量雖然只是1990年1.3倍,但農副產品成交額達到了233.6億元,是1990年的11.5倍,成交量達到69.5億公斤是1990年5.1倍。1998年以後市場交易規模穩中有降。

市場調研報告:北京市農副產品市場概況表

年度市場

總數消費品

市場數量市場

成交總額農副產品

成交額農副產品

成交量蔬菜

成交量

198097900.10.080.060.04

19855905306.4

2.80.90.7

199073068823.620.313.76.4

199296090255.344.22417.8

19951125928233.2151.947.130.2

19981135840470233.669.543.2

1999929734410.7209.365.641.1

註:表中消費品市場指經營農副產品的消費品市場。

成交量單位:億公斤;成交額單位:億元。

(二)隨著首都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推進和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農副產品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