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建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與思考

(三)提供培訓機會。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此工”,說明教育與培訓的極端重要性。在人才開發上適宜的時間和金錢投入是一種立足於未來經營的投資。通過教育和培訓方式,企業進而幫助人才及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努力使他們的職業成長與企業的發展目標及其實現過程協調一致,融為一體,人才的流失現象將大大減少。

(四)給予合理的報酬。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人們都追求更體面、更舒適、更寬暢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的基礎是經濟收入,人們要求從工作中得到應有的穩定回報,是理所當然的。當然,對人才的工資、獎金和福利不一定要付出最高的,要求根據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使人才得到的收入報酬和享受的福利待遇與其經歷、能力和業績掛勾,作到恰如其分,公平合理,並且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提高,這有待於企業設計和實施能有效激勵人才的報酬制度。如果進一步採取優先購買股權、參與利潤分配等方式,把企業設計為所有參與者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就更理想了。

(五)建立科學評估機制。正確地考評人才,尊重人才的人格和價值,承認人才的勞動業績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因為,考核和評價是企業建立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正確地考評人才,才能提供報酬管理、人事調整、招聘和晉升等方面的必要資料與依據

三、人力資源的開發

人力資源培訓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它是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和開發形式,雖然這一點並不為許多企業認可,但是它的重要性已經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一)樹立正確的培訓觀。許多企業對於員工培訓在思想觀念上認識不清,或者說認識不到位。企業認為員工培訓是一樁花錢買賣,是企業的一種成本,它會加重企業本來就不輕鬆的負擔。因此把培訓作為一筆不小成本,企業當然選擇能節約就節約,能省則剩企業用於培訓方面費用補償的不確定性更羈絆了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的實施。

(二)制訂完善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培訓計畫並嚴格執行。培訓是開發人力資源的重要手段,應建立起完善的培訓體系,同時制訂相應的培訓管理制度,將培訓作為一種機制和制度確定下來,並在工作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三)避免傳統的生產技術給企業管理者造成錯覺。在傳統的生產技術條件下,員工只要懂得和掌握某一種技術就能終身受用,無須或很少再要進行人力投資。企業管理者有可能總是生活在“一勞永逸”的幻想中,孰不知我們現在已經處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品技術和企業生產技術生命周期在縮短,掌握該技術的員工技能生命周期也在縮短,員工對技術掌握由“終生受益”變成“終生學習”,需要不斷獲取知識和技能。

(四)增強員工培訓的目的性,制訂培訓整體規劃。企業員工培訓既是企業發展對員工技能提出要求,也是員工為適應崗位而對自身知識、技能的提高需要。而企業由於培訓意識的欠缺和各種資源的限制,員工培訓從整體上看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視培訓如“救火”,既缺乏整體性,也缺乏系統性。從培訓對象看,不分決策層、生產作業層,也不分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人員,一個專題全員參加;從培訓內容上不分企業文化、規章制度、基本知識、專業技能,一個報告全員參與。這種不具有針對性培訓,只能流於形式,走過常由於忽視對培訓的系統管理,使得我國企業在培訓經費(外企5020元/年,國企1362元/年)(資料來源:楊東龍《培訓的選擇與評估》,《中國經濟時報》)絕對值本來就較低的情況下,有限的培訓經費沒有得到合理利用。表現在:培訓經費使用的隨意性,高層覺得什麼培訓好,花錢多點沒關係,覺得培訓不好,一分錢也不花。從培訓的內容來看,一些企業是為了培訓而培訓,培訓的內容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導致培訓的效果不佳,甚至導致有限的培訓資源的浪費,因此,在培訓的內容和課程設計方面,一定要結合企業實際,設計符合生產需要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