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建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與思考

優勢定位原則。一是指人自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崗位的要求,選擇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應據此將人安置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

動態原則。指當人員或崗位要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要適時地對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

內部為主原則。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人才資源的開發機制和使用人才的激勵機制,從內部培養人才,給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與挑戰,造成激勵氣氛,是促成公司發展的動力。但是也並非完全排斥從外部招聘必要的人才。

(三)人力資源配置模式

要合理地進行企業內部人力資源配置,應以個人——崗位動態為基礎,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動態的最佳化配置:

人力資源規劃。其是人力資源配置的前期性工作,是一個對企業人員流動進行動態預測和決策的過程,它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統領與協調作用。其目的是預測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給,確保企業在需要的時間和崗位上獲得所需的合格人員,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員工個人利益,任何組織或企業,要想有合格、高效的人員結構,就必須進行人力資源規劃。

職位空缺與審批。人力規劃更多的是對企業所需人員數量以及企業內部所能提供的人員數量的一種預測,至於具體哪些部門,哪些崗位存在空缺,則需由各部門主管提出職位空缺的申請,並由人力資源部進行仔細嚴格的審批,如果沒有比較嚴格的審查,或是形式上設立這個審查而實質上根本不起作用,那么就極有可能導致公司整體人員膨脹。因此,嚴格的職位審批是有效的人力規劃以及有效的人力資源利用與配置的基矗

工作分析。確定了所需招聘人員的崗位以及各崗位空缺人員數量後,就應對這些崗位進行分析,以確定職位工作任務、職責及任職資格條件等,事實上,工作分析應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來做,而不必等到有招聘需求時臨時來進行,如果工作分析做得好,形成了規範的工作說明書,那么在有招聘需求時,就只需評價隨著企業內外環境變化,該崗位的職責及任職資格等是否有新的變化。

人才測評。有了工作分析後,我們就要知道崗位對人員在知識、技能、個性等方面的要求,並據此來設計人才測評的指標,選用相應的測量工具。對求職者進行的人才測評,可以讓我們了解他(她)是否能勝任某一職位,從而為人才合理配置提供依據。由於人力資源的配置很多是在企業內部完成的。因此,通過人才測評、績效考評等手段,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普查,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人才庫,將非常有利於企業進行人力資源配置。

招聘與合理配置。進行了工作分析與人才測評後,就要對從企業內部或外部招聘來的人員進行合理配置,將合適的人安置在合適的位置上達到個人——崗位匹配。實際上,個人——崗位匹配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崗位與個人素質相匹配;二是工作的報酬與個人的勞動力要匹配。

動態最佳化與配置。把人員招進來了並進行了合理有效的配置後,還必須通過調配、晉升、降職、輪換、解僱等手段對人力資源進行動態化的最佳化與配置。因為,隨著企業內外環境變化,崗位的任職資格勢必會有新的要求,而隨著時間推移,在該崗位工作的人,也可能變得不再適合這個崗位的要求或者其能力遠遠超出該崗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重新進行工作分析與人才測評,對崗位責任,崗位要求及員工的知識、技能、能力等進行重新的定位。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使人力資源的配置重新趨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