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雙輪驅動戰略調研報告

年初,區委書記蔡洪在區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區政府全體會議上基於新區建設中客觀實際,提出了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結合近期全省開展的“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海洋海島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課題組針對這一產業發展戰略定位,通過對相關鄉鎮、企業的走訪調研,從具體如何實施、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進行了研究思考。

一、實施“雙輪驅動”戰略的意義

從產業經濟發展的整體階段看,可以大致的分為三大階段:“八五”之前的漁業經濟占主導的階段,“八五”至“xx”期間旅遊占主導的階段,“xx”之後工業經濟占主導的階段,呈現“漁”、“景”、“港”三個階段演變前進的特點。這三個階段的產業一直處於全市引領地位。但是,他們都是屬於資源消耗型發展,隨著岸線、土地等資源的消耗,的發展優勢、後勁在逐步下降,而其他一些與資源條件相近、產業結構類似的海島縣區,具有後發優勢,這幾年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迅猛,海洋海島開發建設方面的工作都在加速推進,面臨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態勢。但是我們擁有獨特的資源區位優勢、成熟的產業基礎,有著一支勇於創新的幹部隊伍和企業家隊伍,未來發展大有空間。隨著新區建設的全面推進,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既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緊迫的任務。蔡書記正是基於對發展形勢的客觀把握,從加快新區建設整體推進的戰略高度,從經濟轉型升級的具體途徑,提出了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戰略。

1、實施“雙輪驅動”戰略,是順應新區建設分工的客觀選擇。

國務院對新區的批覆中確定了未來主要就是要構建大物流、大能源,作為我國戰略物資儲備、配送、交易基地以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成為繼深圳、浦東、濱海新區之後,改革開放第四個十年國民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隨著長三角城市群的集聚發展,各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進一步明晰。滬、甬、舟三地港口合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三地在產業、金融、科技、人才、信息、資源、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對接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目前,《新區發展規劃(送審稿已經完成,新區未來的空間發展布局研究已經較為成熟,確定了以本島為主體,建設包括岱山島、大長塗島、魚山島、衢山島、洋山島等區域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核心圈,構築國際旅遊、六橫臨港產業、金塘港航物流、嵊泗漁業和旅遊、特色生態保護五大的發展方向。順應這一發展態勢,客觀要求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明確分工、錯位發展,通過加快發展以涉港涉海金融、海洋物流、海洋旅遊、現代商貿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以海工、海洋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來取得更大的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和環境優勢,吸引國際高層次的產業和資本轉移;客觀要求加速擴大發展優勢,積極把握新區建設產生的政策“窪地效應”,資本擴張新一輪機會,在新區建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