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人口問題

在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中,人口問題始終是首要的制約因素,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兩手抓、兩促進”的原則,在努力發展經濟,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還要合理髮展人口生產,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切實做到人口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一、人口問題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黨的xx大召開後,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在認真分析**資源稟賦和現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提出了“經營綠色、建設綠色**”發展思路。綠色**的發展預期目標:到2024年,保持經濟年均增長10.4%,gdp總量達到540億元。在XX年經濟發展水平基礎上,實現提前2年翻一番,提前5年翻兩番的目標。在實施經營綠色,建設綠色**的過程中,雖然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制約,但人口增長相對較快,人口素質相對較低和人口結構相對失衡是眾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顯的因素,其地位和嚴重性不容忽視。 1、人口數量對**經濟發展影響。人口數量對**經濟的影響,一方面表現在人口數量的增長減緩了全市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速度和人均gdp水平,XX年全市人均gdp為2698元,較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低4383元和1851元,與發達地區相比較差距更大,尚有7.35萬人未解決溫飽。根據經濟學家計算,人口增長1%,需要經濟成長3%左右,才能維持現有人口的生活水平。如果經濟成長速度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就會形成所謂的“劣性均衡循環”,即新增的國民生產總值將被所增長的人口消耗掉,從而沒有餘地提高現有人口的生活水平,無力進行物質擴大再生產,也無力縮小與已開發國家或發達地區的差距。另一方面表現在人口的盲目增長,威脅了人類的自身安全,出現了人口安全危機。從**市實際來看,在現有資源、環境條件下,**市人口合理容量為150-200萬人,人口適宜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4.65人,而現在全市人口總量已達到292.6萬人,超過合理容量近百萬人,實際人口密度已達到124人,超過適宜人口密度一倍。據測算,到2024年全市總人口將達到300餘萬人,2024年後才逐年緩慢回落,人口總量增長的壓力可想而知。 2、人口素質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人口作為居住在一定地域內的居民總體而言,是數量和質量的統一。人是生產力最能動、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馬克思說過:“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是革命階級本身。”因此,人口素質高低將直接作用於社會生產力,決定一個國家的國力水平。人口素質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勞動力轉化為生產力的水平不高。根據五普資料顯示,每十萬人擁有受教育程度人口,**為7.51萬人,全省為8.35萬人,全國8.44萬人,分別少0.84和0.93萬人,其中大學以上**為0.17萬人,全省0.41萬人,全國為0.36萬人,分別少0.24和0.29萬人。每十萬人中擁有大學人數比例還不足全國和全省水平的一半;而文盲率,**為13.9%,全省為7.3%,全國為6.72%,分別高6.6和7.18個百分點,即高出全國、全省水平的一倍。再之,**的智力低下的痴呆傻啞人達10萬多人,其比例高於全省、全國水平。所有這些都嚴重製約了**人口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的速度,拉大了我們與發達地區的距離,是制約**經濟目標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瓶頸。 3、人口結構對**發展的影響。人口結構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是一方面來自性別比失調的壓力,據五普資料顯示,**市男女性別比為114.09,比正常性別比(103—107)偏高11.09—7.09。比全省男女性別比(108.4)偏高5.69,性別比的失衡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後果和惡性循環,而且治理性別比的難度大,行政成本高。另一方面的影響是來自人口老齡化,據五普資料顯示,**65歲以上總人口為7.09%,高於全省1.19個百分點(全省為5.9%),高於全國0.13個百分點(全國為6.96%);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突破了7%,由“四普”5.78%的成年型人口轉變為老年型人口。人口步入老年型人口後年齡結構類型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是老年人口數量增大,增長速度快。在總人口減少情況下,老年人口達到19.39萬人,較“四普”增加了3.04萬人,增長18.59%,年均增長1.68%。二是老齡化進程快。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三普”4.96%(年輕型)發展到“四普”的5.78%(成年型)和“五普”的7.27%(老年型),在較短時間內使人口的年齡構成由成年型轉變為老年型,步入老齡化社會。三是超前步入老齡社會。老年型人口類型是全市經濟社會尚不發達、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覆蓋率低下的條件下過早到來的。**市超前步入老齡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是未富先老,老年人贍養比上升,社會負擔加重。人口老齡化是新世紀人類發展的主要特徵,也是重大的社會問題。**人口老齡化給我市經濟帶來四個方面的挑戰。第一,人口老齡化提高總撫養比,據陝西計生委預測,1990年陝西省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撫養8個老年人,XX年撫養9個老人,2024年撫養16個老人,2030年撫養23個老人,2050年撫養32個老人,社會用於老年人口的保障費用大量增加,政府負擔沉重;第二,由於家庭格局改變,大家庭被小型化家庭替代,小家庭里養老養小矛盾加劇,無力照料老人情況增多;第三,人口老齡化要求調整現有產業結構,發展老齡產業,增加老年人所需要的社會服務業,改造不適應人口老齡化的住宅、社區和環境;第四,人口老齡化對社區福利和服務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解決人口問題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新的世紀,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先進文化,滿足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是實踐“xxxx”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實現這一崇高目標,最根本的就是加快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我市人口總量大,農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質偏低,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低的客觀實際,嚴重製約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因此,切實解決好人口問題,對於實現人口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實現人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目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解決人口問題,控制人口數量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實行計畫生育以來,我國少生3.38億人,使全世界60億人口日推遲4年到來,控制人口的成就舉世矚目。**市從七十年代實行計畫生育以來,全市累計少生138萬人。為社會累

計節約社會撫養費442億元,平均每年積累節約27億元,相當於全市XX年國內生產總值78.78億元的34.3%,使全市人均占有糧食提高106公斤,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400元,農民人均耕地面積增長0.38畝。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成績。根據有關專家推算,人口出生率每下降一個千分點,人均gdp可提高0.36-0.59個千分點。如果實現零增長,將拉動每年增長gdp1.2-1.5個千分點。我國由於生育率迅速下降,對人均gdp水平提高的貢獻份額約占1/3,也就是說,在中國人均gdp增長中,有26-43%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作出的貢獻。 2、解決好人口問題,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前提。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人口問題,實質是經濟問題,本質是發展問題;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是人的觀點,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我市地處秦巴山區,人口基數大,人類生存條件差,自然災害頻繁。自然資源品種雖然繁多,但總貯量、總規模較小,人均占有量很低,在人口持續增長的態勢下,資源與環境的安全日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人口與資源的矛盾日顯突出。全市人口總量占全省的8.2%。而耕地面積只占到7.1%。建國以來,全市人口總量增長了近2倍,近年來仍以年均萬人的速度遞增,而耕地卻以年均2萬多畝的速度遞減,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從解放前的3畝多減少到目前的不到1.3畝,並將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建設和退耕還林建設的發展而繼續減少,人口與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經濟學的理論,只有勞動力投入量與資源環境擁有量達到一個合理比例,才能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我市目前工業化水平不高,剩餘勞動力已達30萬人之多。同時,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勞動力總量、遷移流動人口總量也將繼續增加,並將隨著我國加入wto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剩餘勞動力還將持續增長,人口與就業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我市人口多、資源少,面積大、耕地少,剩餘勞動力多,就業機會少的基本市情將長期存在,切實解決好人口與資源、人口與耕地、人口與就業這三大矛盾,必須首先解決好人口問題,這是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3、解決好人口問題,是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保證。我市81.1%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問題、農業問題、農民問題是影響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而這一問題的核心,是農村人口問題。切實解決農村人口問題,對於有效解決好“三農”問題,推進農村經濟發展,保證農村社會穩定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市農村人口總量大,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現實,迫切要求我們要重視解決好農村人口的問題。從人口分布看,XX年全市農村人口占81.1%,城鎮人口占18.9%,城鎮化水平不高;從經濟收入看,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元,農民人均收入低;從生育水平看,由於受農村生產條件、生活方式、社會保障和傳統生育觀念的影響,農村人口的生育率普遍高於城鎮,嚴重製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重視和解決好“三農”問題,加快農村產業化建設,推進城鎮進程,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必須首先解決好農村人口問題,這是加快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保證。 4、解決好人口問題,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是我市今後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要確保這個宏偉目標順利實現,就必須按照“一高一低”的要求,切實做到經濟發展始終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增長始終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78.78億元,而人均只2694元,與全省人均水平相差近XX元;XX年全國人均gdp為800美元,全省為600美元,而我市只有400美元,每年淨增人口就要消耗掉新增國內生產總值的22%以上,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從控制人口的經濟效益上看,計畫生育的投入產出比為1∶8,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從人口發展形勢看,經濟成長有利於人口控制,但在經濟起飛時期(人均gdp在300—700美元時),經濟發展又具有鼓勵和刺激生育水平升高作用,而我市正處在這一時期。同時,七、八十年代以來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正處在兌現二胎生育政策時期,人口出生的高峰已悄然到來,人口形勢依然嚴峻。如果人口問題解決的不好,不能保持在較低的生育水平下,經濟發展就會被增長的人口所消耗掉,人均經濟占有量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既定的發展目標就很難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就會落空。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人口問題,樹立控制人口增長就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意識,切實解決好人口問題,這是推進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實現的關鍵。  三、解決人口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黨的xx大提出了我國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也對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繼續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努力穩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改善出生人口結構,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新的時期,解決人口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xx《關於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決定》、國家《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和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等重要檔案和法律法規,堅持計畫生育國策不動搖,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努力把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中心任務就是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素質,改善人口結構,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要求,必須採取新的措施來解決好人口這一事關全局的問題,確保全市經濟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從**經濟發展角度上看,主要應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堅定不移穩定低生育水平,嚴格控制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70年代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計畫生育基本國策,鼓勵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人口高速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由1970年的36.46‰和10.78‰分別下降到XX年8.7‰-0.07‰。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轉變為“低出生、低死亡